摘要: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施工应用中,常常出现裂缝情况,进而给工程施工建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详细分析。本文从混凝土结构入手,针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当前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应用比较常见,且在土木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若混凝土结构质量出现问题,一定会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带来影响。当前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较为常见,因此有必要对其展开详细分析,然后采取合理措施解决裂缝问题,从而为施工质量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1.1水热化的出现
在水泥搅拌期间,由于会发生放热反应,因此会产生一定的热化情况。受到建筑工程自身特性的影响,混凝土逐渐成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混凝土墙面厚度较大,其会表面防护体系会发生缩减,进而产生一定的聚合效果,当水热化以后,水中的热量难以释放出来,就会在结构中集聚,最终导致结构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差,进而产生一定的结构裂缝。
1.2混凝土自缩
①受到水泥方面的影响,水泥从最初状态一直到硬化状态,会消耗混凝土当中约20%的水分,剩下的水分会蒸发掉;②受到外加剂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为了获得某种施工效果,会在混凝土当中添加一部分外加剂,随着外加剂的添加,混凝土流动速度逐渐加快,但自身的自缩性会发生变化。再加上不同外加剂对混凝土的自缩影响也存在差异;③矿物材料添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施工期间,会在里面添加不同的矿物材料,比如硅灰等。
1.3外界温度变化
虽然混凝土的稳定性较高,但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混凝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这就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很大影响。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混凝土内部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进而使得内外作用力相互冲击,当外界因素相比内部因素更大时,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段落划分与浇筑顺序
因基础底板有很大的尺寸,厚度达到1700mm与1400mm,所以施工前根据后浇带将其分成五个段落,浇筑的顺序也根据后浇带确定。底板的外侧支设木模,同时电梯坑及积水坑也支设木模。支架及模板在实际的支设与拆除中都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固定。将模板拆除完以后,要在四周砌筑厚度为240mm的砖墙,再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然后采用防水卷材做防水层,最后在防水层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水泥砂浆。
2.2钢筋工程
施工钢筋统一在钢筋场实施加工,基础底板上的钢筋均借助螺纹套筒进行连接。将底板处钢筋设置好后开始墙和柱的插筋设置,插筋的位置必须准确无误。完成以上部分的钢筋施工后,立即进行隐蔽验收,经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始混凝土的浇筑。
2.3混凝土浇筑
(1)在浇筑施工开始前,先报送相关申请表,经审核确认合格后开始正式浇筑施工。(2)本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由专门的运输车运输至现场,然后用输送泵进行泵送施工。(3)对于底板,其对抗渗性与整体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浇筑过程必须保持联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施工缝。底板的浇筑应分层进行,下一层混凝土完全初凝前要完成上一层的浇筑。将下一层浇筑好后,要先施工技术进行拆管,然后回到起始的位置对上一层进行浇筑。(4)浇筑施工前通过指示杆的设置确定层厚。在浇筑过程中设置好泵管及其相应的布料机,每个区域配置足够的泵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中还应对施工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使混凝土得以均匀的上升,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能使下一层水化热得以充分散发,减少实际蓄热量,避免水化热大量积聚,起到避免产生过大温度应力的作用。(5)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应控制在2m以内,如果超出2m,应使用串筒来浇筑,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泵送时,料斗中应有充足混凝土,避免因吸入大量空气而造成堵塞。(6)浇筑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分区定点和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先选择一个部位实施浇筑,到要求的标高后,形成一个扇面逐渐向前流动,再对坡面实施连续浇筑,以此不断循环。采用这一方法可以良好适应相关施工工艺,确保所有混凝土都能浇筑于之前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将浇筑间歇时间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此外,这样还能解决反复移管等问题,为浇筑完成后的保温及覆盖等提供方便。(7)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过程中消耗的时间应控制在初凝时间以内。一般间歇的时间应控制在6h以内,当遇到特殊情况时,无法连续浇筑,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8)浇筑施工中,泵车上出灰口应安装一定数量的振捣器,由于混凝土坍落度相对较大,在底板中斜向流淌约1m,振捣器用于振捣下部流淌部位。施工中振捣应遵循快插慢拔基本原则。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需要将振捣棒插入到下一层50mm,以此保证上下层良好结合,保证振捣的密实性,一般一个点位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范围内,当混凝土的表面停止下沉和产生气泡,且表面开始泛浆时,即可结束振捣。振动棒的插入应保持均匀,每次移动的距离控制在其作用半径1.5倍之内,通常在400~500mm范围内。模板和振捣棒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作用半径一半之内,同时不能和预埋件、钢筋及模板发生碰撞。当有移位时,应立即进行调整。(9)因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对较大,容易在钢筋下部产生一些水分,或是使钢筋上部混凝土出现细缝。为避免裂缝的产生,需要在初凝之前与预沉后进行二次抹压。(10)施工时每浇筑完一个台班的混凝土就制作一定数量的试块,每组取7d、14d和28d的抗压强度作为技术资料。(11)对于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砌块应根据规范的要求制作,一般要达到两组以上。
2.4面层处理
面层处理的实施流程为: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先进行一次抹压,然后临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于终凝之前的1-2h时间段内将塑料薄膜揭开进行二次抹压,最后在此覆盖一次塑料薄膜开始养护。混凝土结构在表面会产生很厚的水泥浆,完成浇筑以后的5-8h时间内需要使用刮尺将其刮平,然后用抹子进行滚压,以此使表面的水泥浆分散开。在表面完成手干之后,用木抹子再次搓平和碾压,这样能避免裂缝的产生。第二次抹压必须控制好时间,一般是在初凝之前的1h实施,然而,因现场温度可能持续变化,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可通过手压来判断是否需要抹压。在抹压结束后,应立即沿上层钢筋分布方向进行扫毛。
2.5泌水处理
浇筑时,若产生的泌水相对较少,则可使用铁锹将其摊开,若泌水较多,则需使用灰斗进行收集,然后由塔吊运走,防止由于泌水较多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开裂。另外,在分层浇筑过程中,因间隔时间可能很长,所以在每个浇筑层上都可能有泌水出现。对此,需要在侧模底部设置若干排水孔,促使水分可以通过排水孔进入到集水坑当中。
2.6混凝土养护与验收
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的为保持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温湿度,从而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合理控制不,确保混凝土强度合理,避免产生一定的混凝土裂缝。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期间,应做好混凝土结构保湿与保温工作。此外,夏季期间对混凝土进行施工,还要注意使用蓄水,在冬季对混凝土进行施工应用麻袋覆盖在混凝土表层上,然后养护期间,使用灯光进行照射。混凝土施工验收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外观尺寸与内在质量。这两部分之间关系密切。完成施工操作后,通过确定外观质量就可以对内部质量进行合理判定。通常来讲外观检查主要有:裂缝、蜂窝、露筋等方面,若发现这些部位存在一定缺陷,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尺寸检查即经过实际测量,检查混凝土结构与使用功能是否相符,然后合理评判产品质量。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知道建筑工程对于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说十分重要,混凝土结构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来说有些不可或缺的意义,对于现在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并且将有关于混凝土的各方面进行优化,让建筑工程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谢永高.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的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41-142.
[2]黄磊.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46-147.
论文作者:梁维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裂缝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底板论文; 表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