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增长的世界经济:竞合模式的变化_世界经济论文

快速增长的世界经济:竞合模式的变化_世界经济论文

高速增长的世界经济:竞合格局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格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60(2007)04-0035-06

一、2006年世界经济的回顾

2003—2006年,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6年9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曾经预计,2006年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3.1%,比2005年的2.6%提高0.5个百分点。200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预计增长7.3%,略低于2005年的7.4%。[1]

在探讨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时,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综合起来,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有的:一是美国经济增长平稳;二是欧元区、日本经济增长趋势良好;三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同时,有利的世界经济环境也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条件。

1.作为世界经济三大主体的美、欧、日经济增长强劲

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引擎。2006年美国经济内在的增长力以及减税、抑制开支、为美国商品和服务打开外国市场等政策,以及下半年能源价格大幅回落,促使美国去年整体消费价格水平下降,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从宏观上分析,2006年是美国经济连续第五年保持增长,且增长强劲,增速达到3.4%,高于2005年的3.1%。2006年美国进出口均创新记录,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长12.8%,达到1.4378万亿美元;进口增长10.4%,为2.2014万亿美元(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攀升影响,美国去年的石油进口额达到创纪录的3025亿美元)。去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为8361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为725亿美元,商品和服务对外贸易逆差比前一年增长6.5%,达7636亿美元,连续五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2006年美国贸易逆差的增幅明显小于2005年的17.3%和2004年的23.5%。[2] 2006年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8%。美国失业率2006年为4.6%,这是6年来的最低水平。用消费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2006年为2.5%。

从微观上看,美国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的税后利润在过去五年翻了一番还多,相当于每年增长15%。如此迅猛的增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过一次。公司破产率下降,申请破产的企业(美国现存企业大约共有800万家左右)2006年不超过4万家,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的一半。企业高利润使得公司资金充实,无需向银行更多借贷,美国企业债务付息的支出达到25年来的最低点,比利息开支最高的上世纪90年代减少一半,非金融企业的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相比,达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好状况。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以及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加,为美国工人收入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2007年2月1日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批准了将联邦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5.15美元(1997年制定)提高到7.25美元的法案,为美国近10年来首次提高最低工资铺平了道路。

欧元区国家和日本经济多年来一直拖世界经济的后腿。然而,2006年欧、日经济增长势头喜人。欧元区国家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4%,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2.7%,高于人们预测的2.2%。2006年欧盟25国对外出口11788亿欧元,较2005年增长10%;进口总额达到13514亿欧元,较上年增长14%。数据显示,欧盟去年与俄罗斯、中国、挪威和印度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尤为迅速,其中与俄罗斯的贸易额以27%的增速位居第一。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初步统计报告显示,由于欧盟成员国能源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而能源贸易赤字是形成欧盟外贸巨额逆差的重要因素。欧盟去年对外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累计超过前年,由2005年的1118亿欧元增加到了1726亿欧元。2006年是日本经济复苏的第5个年头,经济增长达2.7%,已经摆脱长期低迷的状况。尽管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60%的个人消费2006年下半年出现了下滑趋势,但支撑经济增长动力的出口仍然强劲。到2006年底,这一轮复苏已经持续了59个月,成为日本战后最长的一次复苏。另外,由于国际油价飙升,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日本的消费物价止跌回升,整体物价水平走高,通货紧缩压力减轻,日本央行在2006年7月解除了“零利率”政策,终于走出了通货紧缩。[3]

2.“金砖四国”和新型工业化经济体总体表现不俗

根据高盛公司的分析,2005年“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几乎与美国相当,抵消了美国需求下降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2006年,“金砖四国”经济表现依旧不俗,除了中国高达10.7%的增速外,印度为9.2%,俄罗斯为6.7%,连续7年保持稳定增长。只有巴西的经济增长有点令人失望,2006年只有3.6%。

印度经济发展近年来引起世人瞩目。“飞奔的大象正在紧抓着龙的脚后跟”,这是印度媒体对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比喻。2007年2月7日,印度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6—2007财政年度的经济增长预期,认为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全年增幅将达到9.2%,创18年来的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2007年印度有望位居中国和日本之后,超越韩国,成为亚太地区第三大经济体。

2006年为6.7%(2005年为6.4%),达到近万亿美元。俄罗斯海关2007年2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俄罗斯外贸总额达到4396亿美元,比前年增长29%。其中出口额达到3020亿美元,增长25%;进口额为1376亿美元,增长39%。2006年俄罗斯的外贸顺差达到1644亿美元,比前年增长15%。由于巨额贸易顺差,致使俄罗斯提前还债,外债余额大幅减少。截至2006年10月1日,俄罗斯外债总额已减少到501亿美元,比2006年1月1日减少了264亿美元。外贸盈余也使得俄财政金融形势进一步好转,2006年1—11月通货膨胀率累计降低7.8%,实现了政府提出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9%以内的目标。俄罗斯经过长达6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所有入世的双边谈判,2007年上半年结束多边谈判,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东亚新兴经济体依然靓丽。自2001年以来,亚洲的增长一直占全球增长的一半以上。用美元市场汇率来衡量,全球GDP增长中的21%来自于亚洲,而美国的增长占19%。2006年11月初,世界银行发布了名为《在全球经济下滑中行进》的报告,认为2006年东亚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韩国、东盟)可望达到7.8%的经济增长。[4]

3.经济全球化给予的助推

今天,各国约35%的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参与了世界经济各个层面的交流,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广泛流动,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笔者认为这一进程可以从两个层面对21世纪头10年中期以来的世界经济增长给予解释:第一个层面是“统一市场”在全球的逐步形成,即世界范围内各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统一整体的过程;第二个层面是“市场游戏规则”在全球的逐渐形成,即世界范围内规范经济行为的一般规则以及规范经济活动普遍机制的建立。世界经济进入21世纪头10年中期后,正是在这样两个有利条件下,才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世界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显现出严重失衡,美国过度消费与中国的过度生产,美国的零储蓄率与中国的超高储蓄、投资并存。[5] 这种世界经济失衡,在中国和美国都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困惑。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二者的生产与消费的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正负为零”的全新格局,成为推进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美国的消费使之成为世界商品的最终实现者,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之一,作用日益明显。美国消费者和中国生产者对高达36万亿美元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美、中两国对2001—2006年间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度达43%,明显高于两国在全球GDP总额中35%的份额。[6] 没有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世界经济竞合格局的新变化

21世纪头十年中期之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市场体系下竞合活动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特点:

1.高新技术条件下的产业转移改变了全球生产格局

21世纪头十年中期之后,全球产业的调整,不仅是某些传统产业的转移,更多的是新兴产业的转移;不仅是产业结构的国内调整,而且是产业结构的全球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转移。这意味着高新技术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涉及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跨国转移,更为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的跨国转移,输出方在经营中侧重于关键技术,掌握核心业务,而将其他环节,包括具有科技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环节,以委托加工等方式转移出去,产生新类型的外包加工贸易。通过经济全球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大量的产业内贸易活动,形成了新的世界生产体系。

2.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呈现多元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经济体参与世界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大多以高科技的产业优势为核心竞争力,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21世纪的头十年中,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现象产生了:有些国家的高新技术水平并不居世界前列,但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对生产流程和工艺标准化的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取得了成本优势。如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IT工业,或以低成本,或以遍及天下的营销网络为核心竞争力,将其它国家的产品行销天下。它们甚至在世界产业分工链中,抓住几个环节,形成专业化规模生产,也能够呈现出很强的经济增长势头。总之,结合本国资源约束条件,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便能够形成本地区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3.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强国体现为控制力

21世纪头十年,全球经济中强国的力量主要体现在控制力。全球化中谁能够真正地控制住全球资源的流向(如重要的石油资源的流向,决定未来生产力发展趋势的高智力人才和资金的流向),以及控制住全球经济产出的流向(如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品,对未来有重要主导作用的高科技产品的销售流向),并能够以产品标准和全新的商业游戏规则为核心,控制、整合全球的资源为自己所用,才是真正的强国。21世纪头十年,谁能够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控制世界资源的流向和经济产出的流向为手段,以游戏规则的制定保证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根本利益,才是全球化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近年来,各大经济体在全球化中对于控制力的培养与追求,成了大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战略选择,某些经济体实行所谓“单边主义”的基础就在于具备了相应的控制力。

4.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21世纪头十年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产业与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利益分配的矛盾性以及经贸问题政治化等,造成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今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在公正贸易的旗号下,贸易摩擦增多、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实施特殊保障措施被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壁垒如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性能标准和卫生检验与动植物检验标准等,正成为贸易保护的新手段,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也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另外,贸易摩擦日益波及更多经济与社会领域,环境保护标准、社会保障、汇率制度等已开始成为摩擦的起因,而围绕资源的贸易矛盾正在逐渐显现。从地域结构上看,贸易摩擦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之间,也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内部相互之间。这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矛盾的错综复杂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在国际贸易领域内的表现。

5.区域合作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自启动以来进展缓慢,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后,曾一度陷入停顿状态。2004年8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达成框架协议,但内容不仅原则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在2006年又暂时中断了多哈回合的谈判。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以区域贸易安排(R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贸合作得到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矛盾正在逐渐转化为区域集团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形成的以南南合作为基础的贸易谈判集体(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大。以上做法正在成为各国争取市场、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战略安排,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6.发展中世界正在逐渐形成二元结构

21世纪头十年,发展中世界已经出现了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甚至还有最贫困的国家不同群体日益分化的情况。它们之间的差异,已经使得彼此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观点、政策取向,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的取向,产生了极大的不同。例如,中国是发展中世界的一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交往时会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与其它发展中世界成员,在经济结构、资源禀赋、要素存量、需求层次、科学技术方面的差异较小,互补、依存的不对称性较弱,这使得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除了因利益的交叉而存在合作外,还存在着在引进外国资金、争取国际援助,尤其在争夺出口市场等方面的利害冲突和竞争。处于经济发展不同层面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正视和正在着手解决这些冲突与矛盾,以克服这种新二元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2007年:存在变数的世界经济

一个高速增长的2006年过去了,2007年的世界经济依然是个谜。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和世界级的巨型公司基本认定,尽管2007年世界经济的变数在加大,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有一定程度的放缓,但总体上却是“谨慎的乐观”或“比较乐观”。笔者认为,世界经济失衡并未得到根本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严重、石油和其他大宗矿产品的价格可能反弹、美元下跌、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大等现象尽管存在,但由于推进世界经济继续增长的基本条件和环境并未发生根本逆转,因此2007年的世界经济总体平稳。

1.2007年世界经济的走势取决于美、欧、日的经济增长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增长

世界三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一半以上的份额。他们的经济增长块,则世界经济增速快;他们的经济平稳,则世界经济平稳;如果他们的经济下滑,世界经济则必然滑落。

笔者认为,美国经济总体仍处于健康状况,制造业生产仍保持适度增长,就业增加,企业赢利状况基本良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仍有空间,目前并未出现衰退的迹象。首先,最近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回落。油价回落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利于美国消费者增加其他消费支出,扩大国内需求,企业也能降低生产成本,对美国经济将形成支持。其次,2006年布什总统推行减税政策,5年内将减税700亿美元,并努力使减税政策永久化,这不仅会促进美国的消费,扩大就业,而且对美国经济继续增长会起到推进作用。再次,美国当前金融情况较为稳定。自2004年连续17次加息之后,美联储已经三次讨论维持联邦基准利率不变。若美国经济减速,美联储将会降息。这将促进投资和消费,缓解房地产市场降温对消费和整体经济造成的可能冲击。最后,美国近年进行的高科技研究以及生产方式转换,如将服务业尤其是IT外包,形成新的全球配置,正逐渐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可能会在传统产业面临竞争滑落时,推进美国经济的继续增长。

但是,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进入2007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几次表示,美国经济有可能在2007年年底步入萧条,尽管难以预计经济每次出现萧条的具体时间,但美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持续增长,有迹象显示目前的经济周期正在接近尾声。他认为美国产业的边际利润已开始趋于稳定,这是经济周期循环中步入萧条的早期迹象。尽管很多人预期美国经济可能于2008年放缓,但不排除美国经济在2007年底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格林斯潘2007年2月关于美国经济“可能”在2007年底陷入衰退的言论,甚至被认为是促使全球股市于2月27日和28日下挫的导火索。[7] 然而笔者仍然认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具有极大可能,但美国经济总体不会出现“硬着陆”或者经济衰退。

另外,2006年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表现良好,欧元区经济在欧元走高、油价高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面前,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能力;日本经济则走出了谷底,利率走高,呈现较好增长势头。2006年欧元区投资者信心指数、日本企业家信心指数以及这两个地区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将有助于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和保持利润增长,这都说明2007年其经济将维持平稳增长势头,这也将有助于2007年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2.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机会与挑战并存

2006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受益于全球经济,“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增长表现出色,保持了旺盛的经济增长势头,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角色愈来愈重要,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各种潜在风险向新兴市场经济体提出了新挑战,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具有脆弱的一面,但从总体上看,2007年其经济仍然会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金砖四国”占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比重较大,只要他们的经济趋势向好,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总体的经济状况就会很好。从各种角度看,中国经济2007年将会有10%左右的增长,印度、俄罗斯经济增长也会有7%—8%,唯独巴西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但也会在4%左右。

国际社会普通看好印度2007年的经济发展。印度是世界石油和某些原料的进口大国,如果国际油价继续回落,国际原材料价格增速趋缓,将有利于印度减少贸易逆差,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另外,2007年印度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势头不会发生根本逆转,这对于印度吸引外资具有推动作用。国际资本在印度投资的增长速度将会加快。预计2007年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在8%左右。

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国。2001年至2003年,巴西经济陷入停滞,2004年后逐步开始恢复。今天,在生产乙醇汽油、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方面,巴西位于世界前列。巴西拥有丰富的矿产和农业资源,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2007年巴西会进一步降低利率、加快投资、减少公共开支、降低公共债务、优化出口结构,经济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21世纪头五年,国际油价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俄经济欣欣向荣,有人甚至认为2006年的俄罗斯经济已经恢复到了前苏联的水平。尽管人们批评俄罗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石油出口,导致工业竞争能力不强,同时俄卢布升值,物价增长速度加快,失业率也较高,经济增长有潜在风险。但如果2007年世界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出现大幅下降,俄国内消费需求继续旺盛,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则经济增长前景良好。预计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会在7%左右。

截至2006年底,韩国经济已经连续15个季度保持增长。尽管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韩国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就业人数增加,外汇储备也持续增加。虽然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有减速的迹象,这对以出口驱动经济发展的韩国将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但韩国经济依然向好,肯定不会发生衰退,预计韩国2007年经济增长在5%左右。

3.世界经济失衡已经形成影响增长的较大风险

全球经济失衡日趋恶化,这对经济增长和世界贸易和金融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尽管不同区域的经济失衡,放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舞台上正负相抵,达到了初步的均衡,但2006年全球经常账户盈余和赤字之差已达到全球GDP的6%。具体体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连年创新高,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石油出口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这些已成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核心,对2007年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另外,世界各个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南亚国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东盟及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受到油价上涨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增速有减缓趋势;非洲正在酝酿经济的新振兴。这些失衡都是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中值得重视的不安定因素,处理失当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标签:;  ;  ;  ;  ;  ;  ;  ;  

快速增长的世界经济:竞合模式的变化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