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蓓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普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X线胸片阴影消失率为92.00%,对照组为81.00%,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发热、肺部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实施早期护理措施,能控制病情发展,有助于快速缓解症状,恢复体征,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早期护理;疗效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因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极易被细菌感染。空气中细菌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肺炎是婴幼儿高发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肺部鸣音等症状,发病急,病情发展快,若未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则可能快速发展为重症肺炎,危及患儿生命。有数据显示[1],我国小儿肺炎在儿科住院患儿中占35.25%左右。可见,小儿肺炎为高发性疾病,予以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肺炎患儿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价值。本组研究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对其护理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X线胸片、痰液培养、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实用儿科学》[2]中小儿肺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观察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2.1±0.25)岁;病程5~72h,平均病程(13.5±5.6)h;根据患儿症状,分为轻度肺炎56例,中度肺炎35例,重度肺炎9例;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4±0.31)岁;病程4~76h,平均病程(12.8±5.2)h;根据患儿症状,分为轻度肺炎53例,中度肺炎38例,重度肺炎8例;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者;家长同意参与本组研究者;5个月~12岁;排除标准:与本组研究不配合者;合并其他器质性变化者;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者;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儿情况,向家长开展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环境护理
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空气消毒。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限制探视人数。室内被单及墙壁,均用彩色图案,室温为20~22℃,湿度控制为50%~60%[3]。
1.2.2休息要求
入院后,患儿必须保持卧床休息。肺炎病变广泛者,尽量减少运动造成的氧气消耗,保持心肺稳定性。经治疗,患儿病情有好转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儿深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1.2.3呼吸道护理
改善患儿通气功能,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减轻缺氧症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翻身与体位引流,能促使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经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流动。指导患儿2h翻身一次,从而改善通气质量,减轻分泌物潴留;叩击胸背部,经过胸壁震动,能促使小气道中分泌物松动,更加容易排出。在排痰困难时,可用手叩击前胸、肩胛、腋下等部位;采取以上方法均无法排痰者,可实施吸痰法,清理抠鼻内分泌物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痰液部位,深部旋转,向上提拉。压力以100Hg左右为佳,吸痰时间控制在15s内[4]。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损伤。
1.2.4饮食护理
饮食以富含营养、易消化、易吸收为主,尽量少食多餐。早期选择流质食物,随病情缓解,逐渐改为半流质或普食。指导患儿每日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量以100ml/kg为佳;注意尽量控制体液摄入量,以免增加心肺负荷。进食后保持坐位,予以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加重肺炎症状。
1.3观察指标
经治疗5d后,对两组患儿X线胸片肺部阴影情况进行观察,判断X线胸片中肺部阴影改变情况。记录咳嗽、肺部鸣音、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SPSS19.0软件中录入本组研究所有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 ±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X线胸片改善情况对比[n(%)]
3.讨论
小儿肺炎是细菌、真菌、支原体感染肺部后引发的疾病,因小儿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抗菌能力弱,导致病情发展快,若未及时控制炎症,则可能快速发展为重症肺炎,成为小儿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5]。为促进患儿早期康复,临床需要加强护理实施力度,充分认识发病规律,发现潜在威胁,及时予以干预,减少外界对患儿的刺激,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5d后X线胸片肺部阴影消失率为92.00%,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提示,在护理工作中,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指导正确卧床习惯,减轻心肺压力。针对患者病情,及时予以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促进呼吸道有效排痰。指导患儿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饮水量,可起到缓解发热、咳嗽症状作用。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发热及肺部鸣音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有学者对小儿肺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7]。
综合上述,早期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中,可促进患儿体征及症状改善,减轻患儿痛苦,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慧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75-76.
[2]陈兰,张丽英,钱海燕等.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622-623.
[3]王雪雯.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36(19):73-73,74.
[4]钟金富.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1019-1020.
[5]陈雪峰.探讨临床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35(35):131-131.
[6]宋汝华.72例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0(10):731-731.
[7]王俊兰,桂红,董会民等.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5):116-117.
论文作者:甘蓓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2
标签:肺炎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呼吸道论文; 肺部论文; 对照组论文; 分泌物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