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学学术性的初步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性论文,档案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学术性在档案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学术性是档案学存在的灵魂。
某一门学科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是由于其具有在一定社会实践领域所支撑着的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可以称之为该学科全面的系统的理论又是应当由社会所普遍承认的理论水准表现出来的。中国拥有档案的历史已达数千年,而有关档案理论研究的历史还不足百年。档案学理论由于在古老的档案这一客体上迟迟生长出来的学术性,才获得了社会认可的。而档案学在20世纪的丰富与完善,也是以其学术性的日渐丰满才获得了愈来愈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如果在今天仍然只有档案,或只有档案管理的一般经验,那么,也就决然不会有档案学。只有管理客体或在管理客体上产生的若干经验,没有理论的光辉,没有学术的灵性,也就没有该学科理论的存在。学术性对于某一门科学理论所展示出来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只有它的存在,才有理论的存在,才有理论的社会认同。学术性是档案学存在的灵魂。
2.学术性是档案学发展的动力。
任何一门科学要想保持自己的存在,就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从实践中吸取营养与发展动力,不断实现理论的更新与完善。物竞天择。世间万物竞荣,需要的是阳光、雨露。在众多学科的“森林”之中,档案学犹如森林中的一颗树,与万物共同生长着。为了迅速地成长壮大,档案学需要充分的阳光、雨露;而只有快速成长,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这就迫使档案界必须重视学术性问题,必须关注学术前沿发展状态,尽可能地提出一些促进学科整体发展的、前瞻性的问题,以带动档案学学术研究快速发展。档案学的发展是个复杂的问题。它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学科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须在与相关学科的比较中发现自身的缺陷,借鉴相关学科提出自身发展的课题,完善档案学结构建设,以为档案学发展增速。档案学之所以必须重视其学术发展问题,就基于这么一个道理:学术性是档案学发展的动力。如果不能从学术性这一理论制高点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展档案学理论,档案学理论就如同自动放弃21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产业革命提供的发展机遇,走到自我封闭的道路上去,那么,等待档案学的,将是枯萎与死亡。
3.学术性是档案学科的标志。
某一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相互区别的标志是其所拥有的学术性。一方面,没有学术性的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被称之为理论;另一方面,没有学术性的理论,也就无法具备与其它学科理论相互区别的标志而得到社会承认。学术性是某一门学科系统理论的标志。图书馆学以图书与图书馆为学术研究对象,围绕图书与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而产生的若干理论,就集中代表了图书馆学的学术性质。当前,档案学之所以作为一门理论而存在,并不是丰富的馆藏,也不是壮观的干部队伍,而是在于它自身拥有的学术性。档案学的学术性质,又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标志。它存于内、形于外。对内,它代表着档案学理论的系统性和理论发展的深度;对外,它标志着档案学的学科范围与理论发展的高度。档案学以其所表达出的学术性,才可以成为档案学;档案学以其学术性的存在而存在;档案学以其学术性展示着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档案学以其学术性表现出了自身发展的趋向;档案学以其学术性铭刻在中国科学发展史的丰碑之上。这就是档案学,这就是在世界纷纭万物中成长与发展着的档案学,这就是历史长河中存在着的档案学。
4.学术性表达着档案学发展的水准。
任何一门科学的制高点是什么,是其所代表的学术性。学术性既以一门学科理论的特性展示着自身的魅力,又是某一门科学理论的制高点。如同克隆技术理论代表着当代生物科学的制高点、航天飞机技术理论代表着当代航天科学的制高点、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理论代表着当代水稻高产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一样,本学科当代最先进的技术理论就是学术性的代表标志,最权威地代表了本学科当代发展水平的最高水准。那么,档案学发展的最高学术水准是什么呢?的确,我们都在努力,都在奋发,可是,理论上的子弹应该集中火力射向何方,理论上的冲锋又该奔向何处呢?当前,意识到档案学学术性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呼吁档案学学术性研究的声音日渐高涨。这些意识与呼声均出于一个基本原因:档案学理论研究在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需要强调它的学术性,以跟踪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而发展自己。
二、如何重视档案学术性问题。
1.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学术气氛与学术环境。
良好的气氛、宽松的环境是进行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条件。可是,思想的藩篱或不适当的各种干涉,都无法给学术研究提供出宽松的环境与适宜的氛围。人们在宪法允许的范围之内,在广域的学术范围之内,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恩格斯说:“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154页。)毛泽东也曾说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注:《毛泽东著作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833页。)在兰台同仁对档案这一客体必然性的认识过程中,应当形成人的思想这一认识主体自由性的认同。学术间的不同派别、不同风格、不同的学术观点共存于世,大家都有发表言论与学术观点的自由,才能使得人们对档案这一客体的认识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和多风格的,才能避免学术研究上的主观性、片面性、雷同性与狭隘性,才有益于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当前,档案学术研究方面的雷同化、公式化与某些课题研究的浅层次徘徊与低水平重复研究以及对某些热点理论问题的人为炒作,使人难有新鲜的感觉、新意的领略。笔者希望,在若干档案学术期刊中,在文责自负的前提下,能不能开辟自由的学术讨论专栏,为两种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为当前还难以确定正确与否的观点,甚至为某些反面的观点提供学术自由,使读者领略内容新鲜、有思想独立见解或独创学术观点的文章呢,或看到一个档案学术讨论的真实的自然呢?这就是我们所渴求的档案学术气氛与环境。
2.思维创新与学术创新。
21世纪的档案学理论研究重在思维创新与学术创新。过去的学术研究存在着一些思维定式,人们的思维只能沿着既定的范围与方式去展开,逾越了这个范围就违反了戒律,其理论成果就难以被承认。在学术研究上,人们的思维如果不能逾越前人划定的圈圈,如何才有突破,才有创新呢?学术创新本来就是思想火花的迸发与思维灵感的触动而生发的。举一反三、多方面借鉴、四维空间的条件反射、两个毫不相干问题的结合与拼凑、逻辑跳跃、思维跨越,等等,学术思维就是一个漫无边际、来无影去无踪的思想驰骋过程,才能集中全部智力于一刻,在思维碰撞上产生一闪而过的灵感,而突发于一时便似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其势不可当、逾不可收,突破了任何的思维定式,而成就一篇学术创新的论文。思维创新既是学术创新的基础,又是学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一个思想守旧,固守思维定势的人,其智商再高,学问再渊博,实践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产生思维创新火花的碰撞,不可能产生创新的思维并由此产生出创新的学术成果。相反,只具有一般文化,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一定实践经验的青年人,只要敢于想象,用心钻研,往往会产生有创见性的学术观点。聪明来自实践,天才来自勤奋。人们只要突破思想禁锢,潜心钻研业务,善于思索与研究,就必然会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档案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鲜课题与新的领域,如果只是肤浅而议、异口同声,没有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就不会有新的突破,就不会取得大的进展。思维创新与学术创新只有被众多的兰台人所认同并成为本行业的自觉行动之后,档案学术界的春天才会到来。
3.学术带头人的确立与精品战略的实施。
一个良好的档案学术研究氛围的形成,一个思维创新与学术创新格局的出现,还不能等于档案学术研究水到渠成。档案学理论队伍还需要加以调整组织,形成下、中、上梯次结构,成宝塔形状分布。而处于宝塔尖上的一批思想与理论修养浓厚、博学而勤奋的人们,就是档案学学术带头人。他们是本专业学术研究的“领头羊”,他们把握着档案学术研究发展的基本态势,他们是档案学术成果的鉴定者和权威的学术评判者。档案学术研究呼唤出一批带头人,这是档案学科发展的需要。
2001年,全国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在立项指南中,首先强调了推行精品战略的要求,档案学术研究亦应实施精品战略。在基本的学术队伍整合完毕之后,档案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在何处;档案学术发展的制高点在何处;档案学跟踪或超越相关学科的关键课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应当加以简单明了地确定。其次,像现在这样众多的个体学术研究局面、短促出击的局面是不行的。当代档案学术研究必须通过行业学会的形式加以有效组织和科学引导,做到档案学研究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分支与分支之间、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协同作战,将档案劳动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人才集中于关键课题或具有发展趋向的学术领域,实行若干个学术攻关工程,才会有若干档案学术精品出现。精品战略是当代各学科学术性研究普遍运用的一种学术攻关方式,档案学亦应在精品战略指导下,云集各路人才,实现档案学术研究的中间领域或关键课题群的突破,以使档案学术的发展水平缩短与相邻学科的差距,并展现出自己的丰采。
4.借鉴与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档案学原创性研究。
开展档案学术研究,振兴档案事业,只靠常规发展或简单借鉴相关学科完善自我不行,档案学学术研究与工作实践,必须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开展相对独立的原创性研究。所谓档案学的原创性研究,就是指那些仅仅局限于本学科范围之内的、独辟蹊径的、前无古人的首创性研究。这种研究只能依靠档案界自身来解决。而档案学的真正发展潜力、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方面,就是原创性研究。开展档案学术原创性研究,打短平快是不行的,搞一窝蜂也是不行的。这种研究需要精心设计、潜心钻研,甘于冷静寂寞、舍弃功名。没有档案学术研究上的奉献精神,也就决然不会产生原创性学术成果;而始终没有这种原创性学术成果,档案学在众多学科繁茂的森林中,也只能继续借助旁边的参天大树所吝赐的一缕阳光而惨淡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