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地质勘探中液化问题的探究论文_徐镇扬

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25002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支撑行业就是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生态发展以及国土建设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其他产业、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旦水文地质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着手,并对液化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有效解决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地质;液化;对策

前言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通常会依据工程的重要程度、规模大小以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分阶段进行。地质勘察主要是了解基本地质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明确地震的烈度情况,总结区域构造稳定性;明确工程地质视角情况并进行相应评价;对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给予补充,对观测系统有效完善,对地质资料进行核实与编录。

一、针对水文地质概况探究

1.类型

水文地质通常情况下依据地质分为简单、中等、复杂以及极为复杂四种。简单类型的水文地质补给条件不理想,可以补给的水源较少,单位涌水量保持在0.1以内;中等的补给条件较为一般,拥有补给水源,单位涌水量在0.1到1范围内,可以明确具体的分布范围、位置和积水量;复杂的水文地质具有丰富的补给水源,单位涌水量在1到5范围内,不能明确具体的范围、位置和积水量;极为复杂的水文地质补给条件优质,地表泄水条件恶劣,单位涌水量在5以上,不能明确范围、位置以及积水量。

2.水文地质的意义

水文地质在工程施工、勘察环节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工程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忽视掉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是水文地质重要性的具体表现,这两者可以相互作用和联系,是岩体的组成部分。地下水会直接影响岩土体的工程性质,作为基础工程实际环境的地下水可以破坏建筑物本身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勘察中水文参数出现频率较低,致使水文地质的问题多被忽略,仅仅只有自然状态下对水文地质的简洁评价,这种情况会导致地下水严重危害和影响岩土工程。而加强水文地质勘测准确度是工程勘察水平有效提高的关键,也是当下水利行业的热门话题。

3.分析内容。对水文地质往常勘察中并不具备相应的经验。水文地质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岩层坍塌等事故。分析水文地质内容通常涉及几个方面,分析地下水具体分布状况,分析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分析水文地质在人们活动下受到的影响,从多方面汇总分析水文地质,尽量从工程本身进行论证分析。水文地质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主要有两个方面,液化威胁和管理失调。液化问题是因为工程单位的忽视以及没有丰富的经验进而忽略了液化问题,致使液化问题引发各类地质灾害;工程单位管理人员对于总工程存在太多分歧,过多的内部矛盾加大了施工难度。

二、地震液化在地质条件下的具体影响探究

地震液化的实质是地质性灾害,并且危害程度较大。要想对液化产生的有效降低,就需要在建设水利工程中确保地质勘探有效进行。总体汇总调查工程所在区域内地震的具体情况,并深入探究并分析所汇总的情况。例如我国零八年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的发生致使该区域内的砂土出现液化现象(如图1),这种现象不利于建造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容易使施工现场出现房屋倒塌、地面开裂、地陷,进而中断施工进程。因此水利工程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深入探究工程当地地质勘探液化问题。

图1砂土液化示意图

当前国际上较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就是地震液化。例如历史上的海城、唐山、邢台、土耳其都出现大地震引发土地液化的现象。土地液化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陷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安全问题。

三、勘察地质具体方式有效探究分析

1.针对定位勘察

定位分析的基础和关键就是全球定位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取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该系统是水利工程稳步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部分独自区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精准勘察,从而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工程施工建设效率的提高。

2.针对地理信息系统

建设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这一工作规模较大,复杂程度较高。在这一情况下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其进行有效建设,以此加大对信息化专业水平技术的管理力度。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充分结合了计算机,实现了空间可视化的目标,便于工程技术人员顺利开展决策。设计工程时可以对实际工程进度更为准确全面掌握,便于水利工程深入开展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3.针对电磁勘探

当前电磁勘探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实现二维和三维的成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使用电磁勘探主要是分析隧道岩层结构的稳定性,并有效推测分析工程建设中的潜在威胁和阻碍。

4.针对遥感技术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分析各类事故的历次发生范围,通过分析坍塌程度和危险性,将其作为防灾减灾的有效保证和依据。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科学有效分析熔岩的具体状况,并有效分析熔岩质地相应性质。保障水利工程顺利施工建设的前提是使用遥感技术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分析地貌和地质。

四、有效开展水文地质勘探的对策探究

1.提高重视程度

工程单位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水文地质的潜在影响因素,总结分析岩土中相应的水文地质潜在威胁,从而为地质勘察水平有效提高奠定基础。对地质状况、自然地理条件、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含水层分布的分析是勘察水文地质的主要内容。地理自然条件指的是气象水文特征例如水利工程当地的气候湿润度和季风情况等;地质状况主要包含了 工程当地的高原地形平坦度、水系、地貌侵蚀情况等因素。

2.采用适宜方法测量水位

对岩体中地下水位进行精准测取,从而明确透水带的具体位置,可以在使用分段钻进法对操作便捷要求给予满足,合理分配每天的工作量,开钻后的一段可以作为一天的工作量,在完成工作后需要抽完孔内的水,第二天对水位的测量需要在开钻前完成,就可以明确这一段内的含水状况。在上部地去没有含水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开展工作,在上部有含水层的情况下需要密封测量段,将其中的水分抽干,第二天对这一段的含水、水压测量后从而明确水位和含水性的具体情况。完整的段的岩体通常不会含水,含水层可能分布在裂隙、节理密集段,也可能没有在这一段,钻孔内的含水层因为岩体本身的裂隙性分布区段较少,这样不含水段和含水段在测量完成后就可以具体明确,含水与不含水的具体部位可以通过勘察测量来确定,将勘探信息作为岩体稳定性有效分析的有效参考依据。在确定含水带后依据其具体分布特征分析并明确地下水对岩体自身稳定性的破坏和影响。

3.加强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及时测定勘察水文地质过程中的地下水压是工程地质有效勘察的重要保障,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压水试验。结合实际情况对试验的起始压力以及压力的峰值和基数有效确定,并依据入水量和压力之间的关联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地下水可以通过几何法测量明确其具体的流向,对地下水的流速使用充电法来明确;在保障工程地下水位测定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对勘察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地下水位具体位置进行有效测定。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技术仍然需要创新发展,创新出科学的管理技术用于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活动的管理。精确分析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出现的液化问题,加强对工程单位统一性、科学化管理力度。并在改善水利工程实际状况的同时深入研究水利文化,使水利建设规模得到相应拓展和延伸,在加强水利工程勘察质量的同时推动水利工程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骁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24):55-56

[2] 万小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关问题解析[J];江西建材;2015(13):32-33

[3] 夏志;水利工程地质勘探中液化问题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51):14-15

[4] 耿鸿江;浅析水利工程中的文化设计[A];中国水文化(2013年第5期)[C];2015(5):17-18

论文作者:徐镇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地质勘探中液化问题的探究论文_徐镇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