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与饭店英语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出发,去领会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以矫正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语言偏差。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吸收文化和服务客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差异
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文化习惯的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而跨文化语言沟通存在于涉外高星酒店服务的各个环节。语言的本质属性不是语言知识而是思维。一个人不了解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时,那必然会发生语用错误。
一、具有本质特性的饭店英语
饭店英语属旅游专业英语范畴,具有专业英语的针对性(pertinence)和服务英语的得体性(decency)。语言标准应为:明晰、通畅、表意得当。如:
通常,rare当“稀少”讲;medium当“中间”讲;well-done当“干得好”讲。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对言语得体有过这样描述:“此时此地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场合说的还是这件事,这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最好,就应使用另一种说法。”
Guest:Hi,waiter,you speak beautiful English.
Waiter:Thank you,sir.Welcome to Holiday Inn.
Waiter顺应英语习惯欣然接受,而非按中文习惯去拒绝,说“No,no,My English is not good.” 以示谦虚,这样的回答只会使guest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了。由此看出,服务语言的得体性在饭店英语的情境应用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二、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在饭店英语中的体现
文化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思维方式,因此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交汇时,必然会发生冲突。语言学家M.Wolfson曾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一)Greeting(招呼)用语
按照中国的文化习惯,问候和打招呼时,常爱涉及到对方本身,询问的内容显得十分具体。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最喜欢的口头语如:
“上哪儿去?”(Where have you been?)
如果将上面的招呼用语拿来用在英、美老外身上,定会令他们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与之不同,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weather)、健康状况(health)、体育(sports)以及兴趣爱好(interest/hobby)作为话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
What a lovely day!(今天天气真好呀!)
(二)介绍(Introduction)用语
英语国家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时一般先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对方,如“I am….”对方会自然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因此“I’m….”这里可以直接译成“请问贵姓?”。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have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三)称赞(compliment)和接受赞扬
在人际交往中,谦虚和低调是中国人崇尚的表达方式,常会用“哪里”、(No.)“不行,差远了”(No,I can’t.)来回应别人的夸奖。而西方人则认为实话实说才能友好往来,而会欣然接受来自他人的赞扬。如
Guest:You did a good job!
Waitress:Ah,thank you.
(四)关于隐私(privacy)
在中国人看来,初次见面询问对方年龄、婚姻、收入是很自然随意的事情。而倾向自我、独立和自由的英语国家的人,会认为这些内容涉及个人隐私。以上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服务员切忌问及客人此类问题。因此,当酒店员工对入住客人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时,“Is your husband/wife with you?”这样的问话是不得体的。
(五)搭配词语(phrase)表达
搭配词语指词与词的横向组合关系。在饭店用语中经常用到的如:“红茶”英语为“black tea”,而“black coffee”在汉语表示为“不加糖的咖啡”。因此在搭配词语运用时,同样要注意词汇表达中的文化内涵在里面。
三、尊重语言文化 提高饭店英语应用能力
语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因此要修炼文化意识、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他人文化环境中。
在培养文化意识(culture consciousness),理解语言内涵的同时,还应注重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语用原则,注重词汇文化差异、句法文化差异及日常习俗文化差异来强化文化意识。不能视饭店英语为简单的口语交流,必须增强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要树立英汉语言差异意识,懂得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即掌握一些文化语用知识。
结束语
努力培养文化习得意识并使文化的规范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既要有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修养,还要有两国比较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这才是成为国际化酒店具有跨文化意识人才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DENNEY G.RUTHERFORD.梁晓波,王才美,刘亚琴译.HOTE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现代美国饭店经营与管理)[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2]鲍伯.里宾斯基著.李正喜译.专业酒水[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张小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英语论文; 语言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差异论文; 饭店论文; 的人论文; 意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