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分析论文_汪昌华

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分析论文_汪昌华

安徽省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 230001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城市内排水防涝的问题、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等等,本篇文章将对海绵城市、排水防涝问题进行阐述和说明,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排水防涝;海绵城市;问题

引言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变化的环境,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在雨季能够有效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且合理的利用雨水。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采用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方式,保证城市能够有效的排水防涝,实现城市最大限度的进行雨水积存、渗透和净化,增强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综合考虑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系统性,进行给排水等环节的协调,考虑到建设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1、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给社会造成很多问题,城市面积的扩大,会占据湖泊,人口的增加使得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城市内的硬化路面在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改变,城市的防洪压力也在增大;传统的排水管网设计措施经常会导致城市中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情况发生,对于大流量的雨水很难应对,调查显示,我国有近300个城市遇到过内涝的情况,并且有很多城市的内涝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影响,有近1000个城市有严重缺水的情况,对雨水缺乏合理的利用,因此,城市的排水系统和节水问题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要尽最大限度的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以便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城市建设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2.1吸取国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在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相关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在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大自然的力量进行雨水的调蓄,节约对水资源的利用,降低洪水造成的危害。国外先进国家的城市建设和对雨水的利用为我国提供了借鉴,国外提出了地影响开发水敏性城市,进行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的设定,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国外的经验和实践证明,在进行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时,可以将有限的雨水进行合理利用,对自然排水的利用优先考虑,将城市建设与大自然进行结合。

2.2 城市化建设新构想

在对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进行借鉴的同时,我国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的构想,进行城市建设生态化、低碳化、智慧化、文明化的实践。对小区内部、市政道路、景观绿化、中央雨洪等系统进行规划建设,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的进行雨水收集,使得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提升,节约了大量的景观浇灌用水量。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将雨水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当城市内遇到干旱或缺水的情况,能够将蓄存的雨水合理利用。

2.3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

2.3.1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

我国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增强建设海绵城市的力度。对于还没有出让的土地,不但要制定绿地率、容积率的硬性指标,还要增加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和引导的指标。包括对雨水的容积控制、透水铺装的占比、下沉式绿地的占比、新建项目的流量系数的控制等等;对于已经出让还未建设的土地,采用资金鼓励、设计条件变更等方式,在进行项目总体设计、单体设计、排水设计中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和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化

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中,要以生态优先、规划引领为基础,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落实,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划定城市的开发边界,尽最大力度的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资源;对不同的建设用地,要考虑其建设主体、排水防洪等因素,把屋顶绿化、下沉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考虑在建设指标中;要以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为基础,进行城市水系规划、园林绿地规划、排水防涝系统规划,对于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的推进。

2.3.3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非常有利于我国缺水城市和内涝城市的优化建设的,并且能够增强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利用能力。所以,要选择雨水资源利用能力较强、建设基础比较完善的小区、高校、园区等项目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要根据试点建设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水资源、防洪排涝、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运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建设方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公共建筑、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居住小区、商业综合体等项目中,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实现。在小区建筑物的屋顶进行绿化,能够合理利用滞留的雨水,并且也发挥了节能减排、环节热岛效应的效果,将透水铺装和道路绿化带运用在人行道和广场,将雨水合理的引入地下,进行下渗和净化。也要增强对市民的监督,鼓励市民参与进来,让大家接受低影响开发理念,让社会公众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公众一种自发、自觉、自愿的行为。

2.3.4最大限度的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

建设海绵城市,一项基本工作就是保护和维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保持和恢复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吸水、渗水和净水能力。因此,首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池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不受发展活动的影响,留有足够的水进行养护,加强对降雨较大的林地、草地、湖泊和湿地的保护,以达到主要目的。

2.3.5内涝防治综合系统的落实

目前,《室外排水规范》已明确了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的防涝标准。同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了总径流控制率推荐标准。研究表明,总径流量控制将影响小型排水系统的标准,甚至影响整个排水系统的标准。如何协调这两个方面是规划设计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新建城区,必须按照2-5年的国家标准规划设计管网。

结束语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排水防涝、海绵城市的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城市内的雨洪综合治理有了更加完善的发展方向,并且迎来了新的机遇和转折,但是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洪涝和干旱的问题,对海绵城市蓄水、防水功能的利用,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为构建环保、生态、低碳、文明、智慧的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J].孙中秀.建设科技. 2018(01).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J].杨素卿.住宅与房地产. 2018(25).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柳小燕.居舍. 2017(35).

[4]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探讨[J].欧阳辉.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06).

[5]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J].江施言,王永康.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30).

论文作者:汪昌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分析论文_汪昌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