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论文_张浩飞,杜立虎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论文_张浩飞,杜立虎

陕西航天机电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 710100

摘要:地震作用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它是一种随机的、尚不能准确预见和准确计算的外部作用,地震一旦发生,会对房屋建筑造成及其严重的破坏,进而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房屋建筑直接关联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必须正确的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掌握好结构设计的抗震机理,不断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地基

1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合理性原则。在房屋抗震设计中,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将抗震设计融入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房屋建筑整体的设计符合标准。在具体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都有着相应的标准,在满足基本设计要求的同时,加强抗震设计,使得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达到整体性的提高。(2)科学处理建筑结构构件强弱关系。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于建筑结构构件之间的强弱关系,必须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处理,确保统一楼层中的主要耗能构件均屈服之后,其他抗震侧构件依旧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有效屈服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延性提供坚实的保障。(3)尽可能的设置抗震防线。在地震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多个余震,对房屋建筑会造成多次破坏。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可以通过多道抗震防线设置来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提高房屋的稳定性。在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还可以增强对地震能量的分散、损耗,采取屈服区分布系统,降低地震的破坏力,避免对房屋建筑大程度的破坏,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

2.1地基和基础的设计

(1)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与刚性,对于建筑内不同单元的建设,需确保地基性质与结构的一致性,同时,对于地基的处理方式,应采用标准相同的处理方式,即为同一种地基的处理方式。(2)对于房屋建筑基础填埋深度,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并尽可能增加地基填埋深度,以确保地震灾害发生时,基础不会因填埋深度过浅而导致房屋建筑嵌固的深度较浅,进而导致房屋建筑在灾害中的振幅增大,最终对房屋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充分发挥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应当在规定情况下进行地基深度填埋操作,并做好基坑的回填夯实处理工作,以保持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房屋建筑基础的稳定性。(3)房屋建筑结构通常包含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两部分,要想充分提升房屋建筑物的整体性,应避免在基础室外的地坪下设置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并且还应在房屋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之间设置构造柱,以更好地连接房屋上部结构与基础圈梁。此外,如果房屋建筑基础刚度不足,应在基底部位设置圈梁,以提升房屋建筑基础刚度,从而实现提高建筑物整体抗震能力的目的。

2.2保证建筑的刚度

首先要考虑到的是采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是在已有的钢筋混凝土之上使用“钢结构”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层加固。加固分为两种情况:a.如果所需要进行加层的建筑结构的体系是钢结构,上部是钢结构、下部是钢筋混凝土两种不同的体系结构是不符合抗震规范的。因为上下两部分结构的刚度以及阻尼比不一样,是属于不合理的设计。b.假设屋盖的部分是采用钢结构,而钢筋混凝土仍然是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抗侧力的主要体系,则必须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结构刚度一旦过硬,在地震时建筑结构所需承受的地震作用就大,则后果严重,并且会对建筑材料造成大量的浪费;而如若建筑结构刚度过柔,在地震时建筑结构会过大的变形,影响到建筑的本身的强度以及正常使用功能。

2.3高度与宽度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对其抗震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就是结构的高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一般来说,如果高宽之比过大,抗震性就会有所降低,遭受地震力影响,就会产生更大的破坏。如果房屋建筑具有较大的高宽之比,在地震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严重的倾斜和侧移,从而更容易倒塌。同时,如果建筑高度越高,地震力就会对其造成越大的破坏。因此,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应当对高度与宽度的比例进行限制。尤其是在多发地震地区,还要限制建筑物的整体高度。这样,在发生地震时,房屋建筑不会产生太大的振幅,从而使抗震性能得到了提高。

2.4运用高延性设计、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

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都应用了岩性结构在抗震设计中,该结构主要是指适当的空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允许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进入到较大延性的塑性状态,从而保证地震时能量消耗的降低,减小地震反应,降低建筑物受到的损失与破坏。如果某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小,但是具有较高的延性,那么在地震中它也不容易倒塌,因为延性构件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经受住很大的结构变形。延性结构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它可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使结构物“裂而不倒”。阻尼器的使用在高层建筑的抗震方面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阻尼器的利用,进行减震和能量的吸收,可以巧妙的避免或减弱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作用。

2.5防震缝的合理设计

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可以进行防震缝处理,加强对地震能量的损耗,对整体的房屋建筑进行针对性的保护,降低对房屋建筑的影响以及破坏。在房屋建筑防震缝设计中,要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的划分,形成较小的单位,而且单位必须一致,保证规划设计的均匀统一。在防震缝处理中,要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高度,保证防震缝高度设计的合理性。在具体的实践中,防震缝必须独立处理,充分发挥防震缝的抗震作用,为房屋建筑提供更好的保障。

3结语

地震灾害具有非常大的破坏性,一旦发生地震,势必会对房屋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使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遭受到极大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只有对房屋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优化,才能使人们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在房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建筑受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考虑,选用有效的内力计算方式,这样才能使房屋结构抗震设计获得更多科学数据的支撑,使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的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邢彬彬.住宅与房地产.2018(12)

[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王亮.山西建筑.2017(17)

论文作者:张浩飞,杜立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论文_张浩飞,杜立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