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屈瑶 罗俊文

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屈瑶 罗俊文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摘要:新课程美术明确指出通过美术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在学习中提高欣赏、观察、发散、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基本技能、树立学生良好品格。美术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小学美术教师无论在理论还是教学设计方面要结合学生特点精心筹划、悉心指导。本文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鄂教版的美术课程,从多角度、多渠道努力运用好、打磨好小学美术教育,有意识、有目地的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用“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均衡进步。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小学是美术教育夯基础、下地基阶段,是利用好、挖掘好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功能日益凸显,最终目标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生活美引导欣赏美,由欣赏美转为创造美,从抽象思维到发散思维,让学生打开美术创作心扉。美术教学相对抽象,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合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术中找到乐趣、体味艺术真谛。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美术教育

艺术贵在创新,美术教育是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其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美术新课程的标准总结归纳,得出小学美术教育具体指的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大纲,运用艺术美、生活美,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树立学生探索求异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将学生的创作能力、想象能力推进到新高度。

(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不拘泥于传统,超越逻辑的羁绊,在求异、求变中创新,在开创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中,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思考形成的。

(三)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点

(1)思维尚未全面开发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由初级向高级延伸的发展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想象力最丰富,在识别、认知相关图形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他们在发散思维、抽象逻辑方面尚未全面开发,尤其是对于美术课程中的创造思维处于“偏离”和“迟钝”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图培养,切忌出现偏差。

(2)极富创造性

小学生思想活跃,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许多新奇的想法,兴趣广泛,尤其是对于新事物总能标新立异,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对于线条、颜色、标志与贺卡设计,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有创新的见解,丰富奇特的幻想、别出心裁的创意,充分体现了小学生极富创造性[3]。

小学美术教育正是结合了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使他们视觉和思维融合、心理与行动配合,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快乐,进而产生“痴迷”效应。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兴趣“转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能吸引注意的一种牵引力。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激发创造性,挖掘自身的潜质和能力,才能达到美术教育新课程的标准。无论什么绘画、什么制作,教师都要注重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兴趣,从想象中创作构思、在兴趣指引下培养观察审美能力[4]。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也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纸盒变家具》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看到过哪些家具,比如:茶几、柜台,小组分析不同家具的结构,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畅所欲言,将自己所看所想与同伴分享,互相补充与启发,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再适时引导:“其实我们生活的家庭中,都有形态各异家具,每天我们与它接触,甚至使用这些美丽的家具,大家能够动手设计出来吗”。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鉴赏与表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创造与创新的能力,真正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二)观察“用起来”

教师在准备教案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小学生角度,充分现有的教学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敢于创新。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用心发现,总能让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找到身边的美。

比如: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彩云衣》一课,为了让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服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穿的衣服,在纸上画出并涂颜色、描花边,将学生作品展示,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教师在通过照片,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服装,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适当提问:“与同桌对比一下,你们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适合在什么场合穿?”让学生在绘画中发现美就在身边,争先恐后的回答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案知识、感受色彩的艺术美感[5]。

(三)教学“活起来”

新课程改革为美术教学注入新动能、新活力,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让教学“活起来”,灵活设计、专业指导。每个学生有自身的天赋和潜能,个别学生或许水平较低,教师更需要调动学生创造性,在教学中善于鼓励,是敢于创新的有力保障。

如,在上鄂教版二年级下册《茂密的花》这一节课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带一些花的图片,然后教师根据花的种类进行分组,每组派出学生代表讲讲花的名称、外形特点,如何用前后遮挡表现出花的茂密?对学生适当鼓励。在此之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描述出花的外形、颜色,并自己动手制作,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花朵。教师尽可能多让学生想象,多去表达,锻炼学生的构思。

(四)氛围“动起来”

美术教育本身是一节让学生全身心放松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不能让学生感到紧张又无从下手。无论学生说的对与错,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心情愉悦,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技巧。激发学生潜能是教师的职责,但更要让课堂“动起来”,鼓励学生多点创意、多些想法,进而体验趣味性、表现生活力。

如鄂教版一年级下册《漂亮的瓶子》这一课时,可以先通过播放一段不同瓶子的声音,让学生聆听感受意境,然后让学生折折、剪剪,进而看到不同样式的瓶子,“情动而画出”,教师揭示课题:“你认为瓶子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学生认为瓶子是五颜六色的,有的则认为是大小不同的。恰当的音乐总能让课堂严肃的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情感,激发创造的欲望,提高审美创造力。学生一旦敢于发言,那么他们将会有新的创造和想象,“千课一风”将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自然而然提升。

总结

美术教育贯穿小学阶段始末,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认清美术教育的新内涵,认准美术教学的新方向。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教师要从学生能力和特点出发,抓住实际,不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深挖学生创造潜能,积极探索和发现真理,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相适应,叩开学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走向动态的艺术之门,这也是美术教育的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晓岚.小学美术课堂中创作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59-159

[2]刘玉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6(46):25

[3]袁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75-175

[4]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5-16

[5]杨宗兰.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46-146

作者简介:屈瑶(1994年9月—),女,汉族,荆州人,硕士学历,现研究生,就读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罗俊文(1994年3月—),女,汉族,黄石人,现研究生,就读于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论文作者:屈瑶 罗俊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屈瑶 罗俊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