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变电运行管理的危险点及其应用论文_徐婷

探析变电运行管理的危险点及其应用论文_徐婷

国网商丘供电公司 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电网的安全管理对变电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视度,提高防护意识,定期管理维护,避免各行业用户受到负面影响,这也是维持经济稳定增加的基础。文章根据危险点特征、原因等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为变电运行管理的风险控制打下良好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变电运行管理的危险点及其应用。

关键词:变电运行;运行管理;危险点

1、概述

从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形势来讲,变电运行管理主要是针对于相关人员引起重视的工作类型,并且需要这些人员对变电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任何一个危险源都要引起必要的重视,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电力行业需要和各界对电力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达成共识,并做好预防工作,将电力运作存在的危险点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我国电网可以稳定的运作,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2、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

第一,变压器操作。变压器的作用是调节电压的大小,有些用户所用的是高电压而有些用户用的是低电压,所以在操作变压器时,电压的不稳定极容易造成变压器的绝缘而使变压器受到损害。

第二,母线倒闸操作。作为倒闸操作中最重要的操作环节,如果工作人员在操作前没有足够的准备或者不按照规范操作,极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在对母线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有:拉刀闸时,母线上带有负电荷,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继电保护的自动保护功能切换失败导致事故发生;充电时可能会形成电路串联谐振,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

第三,直流回路操作。直流回路操作是工作人员经常遇见的操作之一,这种操作潜在危险在于一些自动装置会出现误判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工作人员只有遵守相关的规定,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变电运行中危险点控制分析

3.1、优化变电运行管理体系

为了充分提高变电运行效果,需要从管理体系、制度规范出发进行优化,当下变电运行管理中,相关作业人员必须结合变电运行状况和动态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结果进行变电技术的动态调整。其次,必须严格落实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具体明细要求,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管理。再者,对于变电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需要充分提高其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能力,根据操作行为等进行奖励惩罚控制,力求大幅度提高相关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加强变电运行监督人员的管理,保证变电运行管理制度的充分落实。

3.2、改造时针对性预防

电力企业每年的年度大检修时,也是各部门工作任务最重、最忙的时期,同时也是系统安全防护的关键期,年度大检修时对于危险点的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检修前,检修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做出详细的方案,周密的计划,实地观察每个设备的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仓库人员沟通,确保检修所用的工具、器件一应俱全。在检修期间,要时刻记录相关器具的用度,以及检修出的问题所在,防止重复操作和问题的不明确。例如: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市九台区供电公司,每年的年度大检修期间,各个部门都积极配合检修部门的工作,而整个检修部门全体员工在检修前都会到现场观察设备的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检修期间,检修部门规定,必须每人手里一本记录册,将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记录在册,还有自己一天内的器件用度也要清晰的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危险点发生危险的概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操作标准统一化

变电安全运行对变电站变换和分配有着重要的意义。接地线在变电运行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接地线带电或者合闸时将接地线不小心带上,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两端定位法。接地线有两端,分别为导体端和接地端,两段定位法就是将接地线的两端固定并统一。电力企业应该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操作工作不标准的问题。供电公司的设备部将两端定位法应用到中置柜、出现间隔柜内。如果需要挂接地线,工作人员可自行装设。工作人员的操作标准化之后,伴随着对危险点的检测安全系数也会增加,这样不仅能够将危险点潜在的问题解决,还能够对变电运行作业的安全运行有所帮助。

3.4、加强母线倒闸操作管理

作为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母线倒闸操作质量的高低事关整个变电运行质量的优劣,为此,加强对于母线倒闸的操作管理,确保母线倒闸发挥应有作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举例说明,在母线倒闸操作的过程中,为避免母线开关跳闸,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拉开母线倒闸的操作电源;若母线突发故障,工作人员应当在母联开关的帮助下及时切除故障;若母线上电压互感器因设备倒换而停电,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好不带电的母线反充电管理工作,以防止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因断电而做出不该有的错误动作,导致电压回路器熔断器熔断等问题,影响变电运行安全性。

3.5、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

早期的常规变电站采用有人值班模式,需要大量的运行值班人员负责操作和监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电网的发展促使站内信息量增加,并且信息反馈要及时,单靠运行值班人员很难达到要求;二是统计表明电力行业的事故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占有一定比重,运行值班人员容易受环境、情绪、疾病等诸多因素影响,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靠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减人增效、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电网公司的迫切要求。

目前,国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主要采取以下3种模式:(1)“集控站”模式(“监控操作合一”模式)。按照区域设立集控站,统一负责其所管辖变电站的运行监视和现场倒闸操作、运行维护工作。(2)“集控中心+操作队”模式。即成立单独的集控中心,负责多个变电站的远方运行监视以及监控工作,按区域设置操作队负责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现场运行维护及倒闸操作;按照地域划分设置若干个操作队,每个操作队负责若干座变电站运行管理,操作队一般设在具备条件的220千伏变电站内,在操作队设置远方监控终端。(3)“调控合一”模式。由地调、县(区)调进行变电站集中集控,按照地域设立若干操作队负责变电站现场倒闸操作和运行维护。

要想提高这一环节的效率,可以考虑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辅助巡视,从而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大幅提高巡视效果和整体模式的效率。这就需要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后备力量支持,那么相关管理者就要改变并深化相关观念,尽可能的把眼下的情况转变为机器为主导、人为辅助的行业情况。此外,为了大幅度的提高模式设计人员的水平,政府的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计划,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走到发达国家中已经应用了无人值。班这种新模式的变电站去,学习先进的技术。还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鼓励创新

总之,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带动了电力行业的进步。电力系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影响作用,是保持稳定电力供应的前提。对电力行业而言,变电运行中的危险点控制是重点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樊红克.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方法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17(06):94-96.

[2]罗铁华.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及防控措施分析[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243-244.

论文作者:徐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探析变电运行管理的危险点及其应用论文_徐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