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城乡二元分化较为严重。因为乡村长时间处于城市之外,似乎没有收到城市和建筑学之中的技术功利主义的侵蚀。城市化的进程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的遗憾,那么新农村建设应该走怎样的路呢?本文就乡村低技术生态建设的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找到一条满足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乡村;低技术;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038-02
低技术生态建筑是致力于本土,拥有较强的适应性、生态性以及经济性,其本身的应用普及度较高。所以,发展低技术生态建筑,对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以及对于社会公平都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1.住宅的低技术生态设计
1.1 生态建筑
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的介质,其目的是为了创造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生态和绿色只是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之后的一个评价指标,属于多性能评价指标中的一个。就如我们现在对于建筑物没有人会提出古代的“坚固性”一样,建筑的绿色与生态消失之后,就是环境友好观念普及的时候[1]。
1.2 住宅的低技术生态设计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住宅的生态设计是以低技术和中技术为主要。首先,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传统民居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与经验,这是低技术生态设计的发展来源;其次,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再加上住宅需求量大,因为经济发展的限制,想要一味追求高技术生态设计也不够现实;最后,低技术水平相对成熟,在施工与维护方面都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选择低技术措施也有利于生态设计推广。
2.乡村低技术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探讨
2.1 生态度假村概况
客店镇处于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景区之中,其植被覆盖率达到95%,拥有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曾经被评为最美丽的中国乡村。
2.2 度假村的总平面规划设计
如上图1所示,本度假村的主体结构包含了两栋别墅,其主体呈现出L形。别墅之中包含了书吧、娱乐区、客房、厨房灯,在外部还有露天吧台、休闲凉亭等设置。
2.3 度假村的低技术功能形态分析
低技术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为了给居住者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态空间,适当的利用建筑本身的围护和结构,就可以利用好建筑的采光与通风等措施,来提高建筑的生态效能。
2.3.1 通风
良好的通风性有利于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可以节约能耗。如今,空调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电器。正式因为这样的原因,才造就了高能耗问题的出现。良好的通风设计,无疑就成为生态建筑设计的最佳节能手法。本度假村选择的是风压式通风,也就是通过建筑迎风和背风两个面产生的压力来实现空气的对流。因为度假屋本身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其风力通风的比例在12%~40%之间。在全年大部分的时间内,都可以通过风力通风来满足舒适度的居住指标要求。风压式通风需要形成明确建筑内部通风方向,要求南北通透,能够做到一览无遗,在建筑内部将通风方向明确,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建筑纵深。度假屋的娱乐区和接待区进深较大,但是都控制在10m之内。建筑物纵深小,适合建筑自然采光。对于小体量的建筑,有利于天然采光照明范围的扩大。本度假村热衷于人工照明技术的运用,因为灯光不但可以提供物理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带来艺术的享受。明与暗,光与影,这些强烈的对比,就可以增添室内空间的生气。另外,自然光要比人工灯更加的环保,有利于身心健康。自然光本身属于无污染的可再生光源,合理利用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电光源的照明。同时,在度假村的外立面使用了玻璃作为其围护,这样也有利于建筑采光面积的大幅度提升[2]。
2.3.2 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由包围空间的将室内与室外隔开的结构材料和表面材料构成,包括门窗、墙体、屋顶和楼地面。其作用在于遮挡外界的不利气候条件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平衡通风和日光的需求,并提供适合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与建筑的运行能耗密切相关,而且不同的围护结构材料的生产和运输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度假村就将隔热设计作为其主要的设计原则,并且兼顾其保温性。在进行围护结构的改造过程中,选择具有良好热工性能的建筑材料,然后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构造以及适宜的施工方法来进行围护结构施工[3]。
2.3.3 体型设计
由于度假村的体型设计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冬季气温、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局部风环境住宅等,设计中要权衡建筑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优化组合各影响因素才能确定。所以,在体型设计中,就对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选择最佳的体型设计。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之中,低技术生态建筑属于反高科技的建筑模式之一,提出了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诉求。低技术生态建筑,不但可以利用可循环的生态材料,同时也满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所以,乡村低技术生态建筑的设计探讨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凯芳.乡村规划建设中生态技术的选取及应用研究[J].福建建筑,2016(01):8-12.
[2]魏广龙,马睿,崔云飞.当代中国乡村建设中的适宜技术生态实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11):112-113.
[3]丁蕾,陈思南.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6(10):32-37.
[4]许经勇,黄爱东.寓生态文明建设于美丽乡村建设之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8):146-151.
[5]黄克亮,罗丽云.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探求,2013,(03):5-12.
[6]闪娜娜.生态文明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
论文作者:付子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生态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乡村论文; 度假村论文; 结构论文; 采光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