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上少社“十万”品牌成长的秘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秘密论文,品牌论文,上少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诞生在四十多年前,而“十万个为什么”被业界视作图书品牌,大规模开发利用却是近几年的事。作为原创者的少年儿童出版社而言,他们不仅在以往用富有创造性的劳动缔造了这部流传数代的传世好书,还在今天用同样的热情和包容精神为这个属于中国出版人自己的图书品牌努力耕耘着。
文化传承:从初版和最新版的比较看一部品牌图书的成长
一个出版社所出的书里面,能够称得上“品牌图书”的并不多,可以行销40余载不衰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它的形成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一定有某种力量作为维系。少儿社“十万”的例子正好说明了这种力量的存在。
出书背景:“向科学进军”Vs“科教兴国”
从1956年中共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再到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提出,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率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科技发展,国家富强道路上的三个里程碑。《十万个为什么》1961、62年版(以下简称“第一版”)与《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以下简称“新世纪版”)的产生与其中的这两个里程碑有着密切的关系。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作为当时仅有的两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之一的少儿社,编辑们很受鼓舞,一心想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打破当时科普读物非薄即少的现状,然而1958年,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大跃进”,由于各方面都不成功,编辑们也从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的图书生产上停下来,思考只有注重质量才是唯一的正道。1959年,他们就着手准备为高小、初中学生编一套自然科学“百科”式的回答各种问题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稿实践,才逐步确立了突破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框框的编辑思路,为今后十万的编辑工作定了调。
时空转换到1995年,中央确立了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正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给新世纪版的贺信中指出的那样“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而中华民族要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个时候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明白科学对于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编辑们意识到全国上下这样的氛围,为全面更新老版本《十万个为什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他们从1995年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并直接将目标朝向“新世纪”。
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各版本的情况
版本 时间
册数 “为什么”个数
第一版
1961年~1962年版 8 1486
第二版
1965年~1966年版 14 2003
第三版
1970年~1978年版 21 约2500
第四版
1980年~1981年版 14 1933
第五版
1993年 24 3016
第六版
1999年 12 2455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了,但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洞悉读者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变化,却成为少儿社的编辑们赋予“十万个为什么”不变的使命。
主要内容:“紧扣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知识中的为什么”Vs“扣住1999人类知识的‘制高点’,俯瞰和囊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第一版确定了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内容编辑方针,全书共分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地质矿物、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等八册,内容大多与自然科学相关,在随后的几次改版中,内容的构架基本上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仅仅是文革时曾经加入过“体育”、“军事”、“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等。1999年以前“十万”版本的发展体现了“紧紧扣住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知识中的为什么”的编辑思路。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分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新学科纷纷诞生,这客观上要求改变以往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基础学科分类的情况。为了实现占领人类知识制高点的目标(编辑语),新世纪版12个分册除保留了数学、物理、化学、植物等5个分册学科设置外,在原天文、气象、地理、生理卫生等学科基础上,各自增加航天、海洋、遗传等内容合并而成地球科学、宇宙科学、人体科学三册,另外,又新增了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索引资料4个分册。
无论是小部分内容的更新,还是像新世纪版这样大幅内容的修订,保证内容的鲜活度,是少儿社《十万个为什么》的品质要求所在,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它可以长久获得读者的关注。
编辑工作:“三管齐下”Vs“2/3内容刷新”
《十万个为什么》采用一问一答式的科学小品,问题提得好坏就成为是不是能够马上抓住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
编辑第一版时,为了保证题目的质量,编辑们在两三个月时间里,三管齐下,发动了几十所学校、少科站、少年宫的老师、学生提问题,请科技工作者和大学教师提问题,自己还从大量的报纸刊物上摘编题目,一共收集了4000多个题目,之后按照符合“为什么”的标准选出了2000多个,等到第一版问世,最终采用的题目是1484个。这些题目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大型科普读物的基础。
编写新世纪版时,由于原来版本中很多内容不再适合,所以编辑们按照更科学、更严谨、更实用的原则,作了大量的修订,2/3的以上为新写和改写的篇目。而这些篇目的来源也更为丰富多彩,其中既有来自实验室的最新成果和研究项目,也有诸如“九大行星排成‘大十字’会引起灾难吗?”这类热点问题。
按照读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编辑加工工作,不仅体现在选题上,同样还体现在文字的可读性、插图的安排等很多方面。这些都保证了少儿社的《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有所收获。
作者群:“山边石”Vs“越洋电子邮件”
《十万个为什么》的成功,除了要归功于好的科普政策外,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始终拥有一批优秀的作者,这其中有著名的科学家、也有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然而无论是哪个时期,无论是哪个身份的人物,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科普的“热心人”!
仔细的人一定会发现,第一版中有好几册中的作者名录都出现了同样一个名字:“山边石”,据科普作家陶世龙回忆,这个叫“山边石”的人,其实就是当时的一批编辑,他们有时找不到合适的作者,为了保证每册知识的系统性,这些编辑亲自动手写起稿子,也照样是“一丝不苟”。在当时,从事科普创作的并少很多,许多科学家,在稿科研的同时,往往会主动承担起传播科学的任务,或写稿、或审读,或做顾问,华罗庚、张钰哲、李四光、竺可桢、苏步青、戴文赛等老一辈科学家都曾经以这些方式参与过《十万个为什么》的工作。
而在新世纪版里,著名科学家为《十万个为什么》撰搞的传统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包括原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在内的21位院士参与了新世纪版的编辑工作,是少儿社成立以来劳动院士最多的一次。作者队伍的层次是丰富的,而且,也不会遇到前辈编辑们找不到作者的麻烦。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留学海外的学子得知编辑新世纪版的消息,主动通过电子邮件和编辑联系,表示要为国内的科普事业尽点力。来自芝加哥大学的汪兴无教授不仅通过电子邮件寄来了他撰写的《为什么人体免疫系统能消灭“敌人”》,还特地亲自绘制了6幅科学示意图,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王水平教授、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周永迪博士、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的欧阳峰博士都为新世纪版的编写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海外学子的加入,让新世纪版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靠得更近了,也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一本经久不衰图书的魅力所在。
从以上的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少儿社《十万个为什么》成长的背后,维系它作为品牌图书不断发展的力量正是该社在图书出版中一贯坚持的“高质量、针对性、文化积累”的传统,而这种传统又会借助这部书的不断发展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出版文化的传承和品牌图书的成长成为彼此交融的一件事,然而品牌图书的成长不会因此而止步不前,它依旧需要另一种动力去实现自我的蜕变。这种力量则来自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从品牌图书的蜕变看少儿社“十万”读物群的形成
从品牌图书到图书品牌,这并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图书品牌的形成,不仅意味着品牌图书拥有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还意味着出版资源在“品牌”的庇护下将获得最大化的利用。从这个层面上讲,这不啻于品牌图书的蜕变,而对于《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特殊的品牌图书意义更大。
一变:品牌观念的改变
品牌,作为某种产品的标示,严格意义上应该具有独占性,但是由于图书的特殊性,一般的排他性的保护方式无法奏效。当《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上市热卖后不久,市场上以“十万个为什么”作为书名的科普读物陡然增多。这一下子为少儿社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各式各样的“十万个为什么”中突出重围,巩固自身的品牌形象呢?少儿社确实做过很多的尝试,比如申请商标注册等等,但是效果甚微。然而图书品牌的特殊性同样给了他们启发,具有个性的图书品牌的建立必须植根于其内容之中,而这个内容则是广义上的,包含了图书以及其很多的衍生品。当品牌产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其独特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品牌观念的更新,让少儿社一方面继续加大新世纪版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便开始投入少儿社十万品牌的深度开发之中,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完善自身“十万”的产品线,以品种多、规模大和质量好来树立上少版“十万”的形象。
二变:品牌拓展的深入
如果说新世纪版的诞生是“十万”品牌纵向拓展的结果,那么随之而来的新世纪儿童版、新世纪版CD-ROM、新世纪版精读本就是其横向拓展的结果。2000年底新世纪儿童版的问世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空白点,即传统的“十万”没有覆盖低幼儿童市场(虽然以往少儿社在这一年龄段上推出过有针对性的产品,但是它同样存在需要在知识作更新),一方面因为新世纪版十万的推出带动了很大的市场需求,许多读者要求给自己学龄前的孩子买十万。少儿社瞄准这样的市场,果断的决定推出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十万,其严格的制作(同样邀请中科院院士做主编)、生动的插画让它一下子就成为市场的新宠。而由于其价位又与原本的产品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因此对原产品并未造成很大冲击。01年新世纪版CN-ROM则是瞄准了未来的阅读模式,通过将新世纪版12册的所有内容压缩在一张光盘上,实现了新世纪版在材质上的突破,是继全书上网后更为务实的产品开发动作,该光盘的问世再一次证明了少儿社在新品开发上的实力。01年底,新世纪版精读本出版发行,它采用小32开的开本设计,浓缩了新世纪版的内容,并以48元的低价推向市场,这套书一推出,便受到学生族和低收入家庭的欢迎。
在新世纪版推出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少儿社相隔一段时间就推出这些相关系列的图书,不仅很好的利用了新世纪版宣传热潮的余波,还保持了上少版“十万”品牌在市场上的亮相率,有效地加强了其影响力。
三变:品牌合作的扩大
从以往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品牌图书的修订变成尝试图书品牌输出,走合作致胜之路,是少儿社开发“十万”品牌中体现出来的又一个特点。和悠游网合作,推出十万个为什么网站,提供读者新世纪版的网上阅读和检索;和深圳书城合作,推出多媒体光盘《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和清华大学多媒体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CD-ROM;和中国科技在线合作,举办新世纪十万个为什么网上科普动画大赛;和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以题库输出的形式,举办“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擂台赛……这一连串的合作,不仅扩大了新世纪版的知名度,还进一步丰富了少儿社“十万”品牌的内涵,从CD-ROM到互联网,从电视到互动传媒,上少版“十万”已经超越了传统图书品牌的概念。这种跨媒体的发展,不仅让现在的读者有了更为多元的选择,也为出版社今后继续开发这一图书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目前图书品牌创利的主要来源还是图书的销售,但是在选题跟风颇为厉害的今天,要摆脱市场份额因为同类题材居多而缩水的窘境,依靠品牌的多元化经营不失为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说,多元经营也是激发新的灵感,达到创新目的的好途径。
写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找到这“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的答案了。“十万”的诞生,源于40多年前少儿社编辑的创新,“十万”的再度辉煌,源于现在编辑们的继承和创新。然而,无论怎样,读者才是推动《十万个为什么》能够常销不衰的真正原因。尊重读者,爱护读者,珍惜读者,对于每一个现在拥有或者将要拥有“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名字的编者,这才是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