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_审计学论文

《审计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内容论文,审计学论文,理论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重新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审计教学中存在“难懂、难学、易忘”等现象,以及审计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大多数人将审计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归结为传统理论教学存在缺陷,因此不断尝试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和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事实上,笔者在多年的审计教学实践中发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短时间内确实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但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多,案例所反映的知识点较为分散,基本上是“解题式”的训练,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学生仍反映遇到新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即使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很难让学生从总体上领会审计工作的精髓,老师也无法系统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最后不得已又回到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即忘的局面。

从表面上看,《审计学》课程不像《会计学》课程具有较稳定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其将来的工作性质也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所以《审计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还存在不少困难和局限,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判断能力,很难使学生对于整个审计流程的具体运作有整体的把握和形象的认识。因此,在《审计学》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夸大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作用,应重新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将理论教学内容逻辑化,在学生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背景下开展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不断地在这个大的框架中丰富各种知识。

二、理论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及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笔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课程重点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1.审计环境。包括社会对审计以及鉴证服务的需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等。这部分知识实际上介绍了财务报表审计的背景知识,难度并不高。本部分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制定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确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性。因此,在本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通过基本知识的介绍和案例的使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未来可从事的工作涉及面较广,可在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构、大型企事业部门等工作。仅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他们可从事审计、验资、会计咨询、税务代理和管理咨询等几十种相关的服务工作。审计的精髓在于立足于职业道德之上的职业判断。在学习审计的最初阶段即应强化未来职业素质的教育,即人的教育。

2.审计基本理论。包括审计的目标和责任、审计证据、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等。本部分教学内容是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难点在于概念多,表面上缺乏联系,加之教材内容在很多方面借鉴了西方教材,直译内容占了较大比重,有些语言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习惯,不易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在于这些概念将来会应用于所有的审计项目,在以后几乎所有章节都会反复用到这部分内容。本部分教学内容应该是以审计过程为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审计计划阶段所包含的工作,体现的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理念。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以审计过程为主线,将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并通过做习题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分析,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一旦学生将这一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其对业务的循环审计能力就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交易循环审计。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本部分属于审计实务,课程以交易循环划分章节,在每一个交易循环审计中,又分别讲述各交易循环应有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相关的实质性程序等。本部分的特点是内容多、知识点繁杂,学生记忆起来确实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应具备比较扎实的会计和税法等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审计具体目标为导向,让学生主动去归纳共性的内容,重点掌握一些程序和方法,如检查有形资产、函证等,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完成审计工作。包括审计外勤工作的完成、审计总结、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审计沟通、审计报告等。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前面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较为综合的审计测试,并出具审计报告。本部分的重点内容是审计报告,尤其是各类审计报告的出具条件及其影响。因此,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及审计案例来重点讲解,并与学生互动。

三、理论教学内容设计的技巧

1.化专业为通俗。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并不缺少信息来源,缺少的是对审计场景的理解。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尽量将专业的词汇以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转化为凭学生的经验可以理解的知识,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注册会计师这一独立的第三方的立场上来了解客户和审计行为。如在介绍审计的定义时,让学生回答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于审计的行为?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不过是始终回答“审什么?如何审?”在风险评估阶段就是“了解什么?如何了解?”“审什么?如何审?”这句话更是常常挂在嘴边,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沿着这个思路,不断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去理解看似深奥的概念。教师在讲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让学生讨论如何去了解你要就业的公司,关于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教学也可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中去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大量图表,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知识,便于其归纳和理解。

2.使用前后联系的观点。许多人表示审计课程缺乏逻辑,读了多遍还是不知所云,程序繁杂而无规律,对审计实务过程不甚了解,思维较混乱。实际上,《审计学》的理论基础就是逻辑学,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会辩证地、系统地、全面客观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抓住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问题,从头绪繁杂的工作中发现规律、找出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审计基本理论中,要去抓一条主线,即“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目标→制订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这条主线恰好是审计过程的具体表现,必须把它们贯穿起来。再具体一些,可以表述为“一个目标,三个层次的管理层认定,五种审计测试,八种取证程序,一个审计过程”。

一个目标,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这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管理层认定分为与所审计财务期间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围绕管理层认定制定具体审计目标,即回答了“审什么”的问题。审计证据的类型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相对好理解。审计证据和审计测试解决了“如何审”的问题,但审计测试是学生觉得比较难懂的部分,如果将审计测试与审计过程和审计证据相联系,则对于没有实际经验的教师与学生来说就非常好理解。审计过程的划分本身就是一种人为方法,审计基本概念关系表(如下所示)中所表述的这些概念间的关系清楚地体现了审计过程是由审计测试组成的。

审计基本概念关系表

根据上表,建立起审计基本概念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实际上是将分散在不同章节的概念联系了起来,以后的交易循环审计无不是这些概念的反复应用。理解这些概念后,下一步需要重点掌握的就是各种审计程序,每读一条审计程序,即要将其与审计具体目标、审计证据相联系。这样一来,概念就不再抽象,理解也不再困难,全书的整体框架也了然于胸。

3.结合审计环境变化来讲解审计发展历程。按照审计方法的演进,理论界通常把审计划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在目前的审计教学中,体现的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这一发展历程与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准则的形成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作为现代审计标志的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概念也在同时发生改变,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如下的审计测试的演变图,帮助学生以历史的眼光来理解今天公认的审计方法。

审计测试的演变及相应的审计证据采集方法

4.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审计理论是伴随着丰富的审计实践与审计案例而产生的,大量审计失败的案例极大地促进了审计的发展。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在阐述理论形成过程时,要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大案例与小案例相结合。小案例直接作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易理解、可理解的知识点;大案例要求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析、讨论案例,课堂上集中点评,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该环节只有与教学进程同步进行,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四、理论教学中应关注的地方

1.理论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目前普遍存在着压缩课时数、优化课程结构的倾向。在这种新形式下,不是理论教学不重要,或仅仅缩减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应该不断探索,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灌输式”教学并不是理论教学的代名词,应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老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起决定作用。

2.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高素质人才不是仅拥有知识文化和技术,而是要具有一种内在高尚的精神境界。现行审计准则非常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共享经验的协作精神,所体现的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注册会计师应对客户的战略目标、经营环境、公司治理、业绩衡量等方面进行战略风险的分析,要求注册会计师基于更开阔的视野在宏观上发现和判断客户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不断变化的环境向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熟知审计最基础的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要具有包括战略分析、绩效分析、风险评估、欺诈识别以及持续经营评估等在内的各项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除了老师要有足够的付出,教师的人品、学识、形象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互尊重,以学生为主导,教学相长,不能一味地以“教师”身份自居,这实际上是教师不自信的表现。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时还会出现学生不配合、教师非常尴尬的局面,进而相互埋怨,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保持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

标签:;  ;  ;  ;  ;  ;  ;  ;  ;  ;  ;  

审计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_审计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