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才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同样,我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应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合作的重要伙伴就是家庭。应该要对其尊重、合作、平等,使家长能够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表示支持、理解,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使家长的教育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家园共育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对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引起重视,才可以让家长积极主动的帮助教师开展幼儿教育,实现家园共育,才能使幼儿的教育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幼儿的发展更加全面。
一、家园沟通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着截然不同的孩子的同时,还面对着截然不同的家长。实现幼儿教师与众多的幼儿家长之间和谐的相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有着非常高的接触频率,几乎每天要见面两次。幼儿接受着立体化的教育,其中对幼儿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家庭。教师应该要对幼儿的家庭环境有所了解,以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经研究分析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点分歧:
(一)正视分歧
1、对幼儿有着不同的评价
部分家长在对幼儿的评价比幼儿教师更高,此类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可是幼儿教师却觉得他们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缺点,并不是那么出众的。
2、对幼儿有着不同的期望值
幼儿教师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幼儿的期望也比较笼统,他们希望每一个幼儿都可以有所进步,能够得到健康的身心发展。但是家长对孩子有着具体的期望、他们希望孩子按照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存在着主观臆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他们的期望难免不切实际。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有着不同的期望值,导致培养目标不同,在实施教育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分歧。
3、对幼儿有着不同的关怀照顾
家长对幼儿的关心是具有指向性的,他们只对自己的孩子关怀细致入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着数十名的幼儿,他们要对每个孩子都予以关心,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
4、对幼儿成长不顺利原因的不同分析
如果幼儿的成长发育比较顺利,那么家长和幼儿园的的相处就会比较和谐,但是如果幼儿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障碍,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效果就会不尽人意,彼此之间就会相互指责,产生分歧。家长觉得有幼师没有做好教育工作,而幼师则指责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工作不配合,彼此之间无法和谐相处,这种情况会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使彼此的心理产生隔阂。
5、对幼儿有着不同的教育态度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态度和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幼儿教师严格的管理孩子,但是严格之中又不缺少关爱,但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放纵;幼儿教师注重孩子养成独立的个性,重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而部分家长却害怕孩子因此累着、碰着,对孩子的保护过于夸张[1。
二、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家园沟通
(一)保持诚恳的态度
家长将孩子托付给幼儿园是因为信任和理解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工作,双方都是为了能够使孩子的成长更加健康,因此,教师要带着诚恳的态度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想要使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加顺利就应该要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当教师为孩子的成长感到高兴、为孩子的进步感到荣耀的时候,家长一定会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给与肯定的态度。对于孩子在幼儿园时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应该要告诉家长,要让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表现有所知晓,才能让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加以配合,这样,家长才能对我们表示认可,才能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愉快的合作关系,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二)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的前提下,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转换自己的思路,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思考,对孩子的不足过分追究,使自己对幼儿的教育脱离了家庭教育,那么就无法使家长主动配合。如果在工作中教师遇到了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要学会换位思考,与家长进行交流时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这样才能是家长对幼师的教育工作更加信赖,才能赢得家长的肯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一旦优势学会换位思考,就可以使与家长的交流更加顺利,从而使家园共育的效果得到提升[2]。
由于幼儿的家长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所以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不同的家长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例如家长在处理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纠纷时,有部分家长会就当时的情况向教师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有部分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对的,因此会不问缘由的对欺负自己孩子的小朋友加以训斥。面对后面这种情况,我们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和立场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先对这种情况表示抱歉,并告诉家长"孩子之间有点小摩擦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够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友好,就会是个出色的小孩子。"这样可以使与家长的沟通更加顺畅。
(三)注重沟通技巧
教师在把孩子的在园情况向家长做反映的时候,所运用的语言应该要具有艺术性,语气要委婉,说话的时候要注意策略。在表达的时候要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表示肯定,然后对于需要注意的事项应该要委婉的告诉家长,以此来得到家长的配合。除此之外还应该就孩子在家的表现向家长予以了解。
教师在表述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例如可以向家长表示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很好,要是能够好好吃饭就更好了。如果孩子在学校比较好动可以告诉家长好懂事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加以控制一下那就更好了。这样才能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顺利。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完美的,对孩子的确定视若无睹。但是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和值得令人欣赏的地方,教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对孩子做出公正的评价。教师既不能把孩子说的毫无瑕疵,这样会致使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也不能把孩子过分贬低,这样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教师所用的词语要尽量中肯,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加以配合。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免不了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例如说某个小朋友踢了另一个小朋友以下,如果教师在对这个小朋友的家长沟通是直接说"今天XX又踢人了!"这样直观的毕奥数不仅会让家长心里感到反感,面子上过不去,还会导致家长直接范文老师"孩子在幼儿园是老师在教育,老师平时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如果换种表达方式,语气稍微委婉一点,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比如说教师可以微笑地告诉家长"今天孩子在园各方面表现都挺好的,也没有挑食,进步很大!就是今天不小心踢到了另一个小朋友,把人家踢哭了。"然后接着提出"希望您能配合我们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喜欢,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这样的表达方式先扬后抑,也能使家长也更乐于接受[3]。
在跟家长进行沟通之前要先对本次谈话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思考,要充分了解。尽量从幼儿的多方面向家长进行详细的介绍;要就对家长沟通是的情景进行预设,想好如何切入主题、怎样谈论幼儿的有点和缺点、怎样结束话题。在结束与家长的谈话之后要对自己的谈话方式进行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
幼儿本身就比较好动,在园里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针对这一类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谈话的主题要明确。在沟通过程当中,家长难免会因为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而有所估计的言行,这都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不是很理智的家长,教师要对谈话的气氛加以控制,尽量倾听,还可以转移话题来调节氛围[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需要对孩子在学校的每分每秒都予以保障,幼儿教师在做好孩子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平时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也要予以配合。家长要对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予以支持和理解,只有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使孩子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加轻松和谐,在愉快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爱.有效沟通: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J].儿童与健康,2017(15):19.
[2]杨玉梅.浅谈家园共育的有效沟通之策略[J].新课程,2016(4):158.
[3]李平.共情:实现家园有效沟通的前提[J].教育导刊,2014(16):15-18.
[4]陈惠.利用有效沟通促进家园共育[J].华人时刊,2016(33):15.
论文作者:简少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家长论文; 孩子论文; 幼儿论文; 幼儿教师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