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就能设计出精妙的导语,最终达到启 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字:艺术导入 激起兴趣 产生情境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2-0009-01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论文之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引起学生注意,使其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需讲究课堂导入的艺术,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那么,怎样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及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可以说小学课堂导入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图片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教学挂图、自制图片或简笔画,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图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的导入法。这样的导入方法一般适用于写景类的文章,因为优美的风景图片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有利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因为很多同学都没去过草原,对那里的环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风光图,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问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原有哪些特点?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草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参照物,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美好印象。适用于这种导入方式的文章还有很多。
二、通过音乐渲染的导入
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减轻压力,放松紧张的心情,培养他们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用音乐导入新课正是一种创设良好的轻松愉快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说语文了。在设计导入时,可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开场。如在《长城》此课的讲授中,在课前老师可以播放为学生所耳熟能详的歌曲《大中国》,令学生在优美激情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伟大祖国的山河壮美,从而产生沛润饱满的积极情感意向,为本节课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猜谜语导入
孩子们最喜欢猜谜语。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针对课文的课题、内容,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能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例如《风筝》这篇课文是以事物名称拟题的。我们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揭示课题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上《风筝》一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请同学们听老师说一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空中有鸟,长线牵牢。不怕风吹,只怕雨飘。”学生听后,班上顿时像炸开的锅,大家议论纷纷。当学生猜出“风筝”之后,我接着说:“对,同学们很聪明,猜得又快,又正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这篇课文,体会一下风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好吗?”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例如科学发现时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类导入法一般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教学,尤其适合于古文名著类的节选。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我先给学生讲讲《诸葛亮大摆空城计》这个故事,然后问问学生,听完故事你对诸葛亮有怎么样的印象?你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他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
五、质疑导入法
疑是提出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个“疑”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如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读题质疑,有的学生可能会问“这话是谁说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自己的花让别人看了,自己看什么?”然后教师趁势导入:“想知道答案吗?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文章看看吧。”又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这样导入: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他为什么这样形容地球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找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情境。
六、创设情境导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与课文有关的富有激情的语言、精美的彩图、录像、多媒体课件来导入,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气氛感染,把学生带到形象、生动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一段导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介绍背景导入、游戏导入、作业导入、复习导入等等,但所有的导入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因而,教师在导入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二是导入的内容安排应与新课的教材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导入语应与教学内容有关联,导入语的情境创设应凸现文章的重难点,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短小精悍、直入主题。
总之,课前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一种方式导入新课,也可以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同时,课前导入的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这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第斯多惠也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就能设计出精妙的导语,最终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书目:
1、小学语文教师用书
2、《小学教学参考资料》1992年第五期
3、《课堂教学艺术》安徽教育出版社 程志宏 李本和著
论文作者:薛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新课论文; 情境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草原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