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在实践中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以期新一轮教学取得更大进步。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地“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反思内容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笔者认为作为一线教师,至少要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1.反思教育观念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着力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提倡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评价则注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要想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即教学英语并不是要让学生会背英语单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培养他们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案例]PEP三年级有一个关于询问名字的话题。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教室里的同学来问一问,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不可能大。如何提高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呢?我当时就想到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与生活有联系,但又不是每天生活在里面的情境中学习。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我首先为整堂课创设了一个大的情境:“老师和学生一起去公园玩”,然后在这个大的情境中创设多个小情境。第一个小情境是:老师举导游旗和学生一起去公园玩。创设这个情境,目的是要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公园”这样的一个情境。第二个小情境是:同学们遇到了一个新朋友,从而引出“Boy or girl?”。第三个小情境是:今天在公园里有许多的朋友聚集到了一起,从而引出了这堂课的重点句子“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之后还创设了几个情境,如学生在公园摘苹果,遇到了几位名人等。当学生处于这样的情境中时,不再有学习句式和应用句式的苦恼,相反,变成了一种很轻松的活动。当时,有很多的同学都争着要询问,根本就没感觉到那是在学习用英语问名字,甚至还有些学生深深地融入到了“在公园里玩”的气氛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问“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满堂灌、英译汉”,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还会导致学生对学英语没有兴趣,从而厌倦学英语。
2.反思教学方法
时代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教无定势,学无定法”。自古以来,中外许多教育家在教学上都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一堂较成功的课,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兴趣浓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每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如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能坚定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信念;对学生做出合理公平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同时我们也应思考一下,在课堂上是否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否只注意平时学习好的“白天鹅”,而冷落了一次次举手又一次次被忽视的无奈的“丑小鸭”。
[案例2]在PEP,三年级的Colours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夺红旗。我将一些颜色类的单词垒成“山”字形,红旗插在山顶,两边的算式个数相等。将全班分成两组,各选一位同学,分别从两个山脚认读起,谁先算到了山顶,谁就夺到了红旗。抢到红旗,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多大的荣誉呀,于是两组同学谁也不甘示弱,都选英语成绩最棒的参与游戏。选好之后,同学们激动的心情仍不可抑制,忍不住为本组选手高呼“加油”。很显然,在这样的游戏中,两位选手是主角,其他同学是啦啦队,是观众。我的设计虽好,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参与,只注意了个别学生。这种教学设计是失败的,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只顾课堂气氛的活跃,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
3.反思学生学法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只是要创设情境,营造探索氛围,给学生提供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主动投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中,时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教师感到惊喜!
[案例3]在教剑桥英语“COUNTRIES”(国家)时,我意识到学生对各国名称和对课文的学习颇感困难。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很活跃。关于此课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然后,孩子们把单元教学改为他们收集各国标志性的建筑物的图片、查阅相关资料、以导游的身份做一份最有价值的旅游热点报告的活动。最后每个学生在全班用英语进行交流,并完成旅游热点报告的任务。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师生单通道授受关系的局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其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4.反思学习过程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发展。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是有较大差异的(即使是在同一年龄层次)。我们应当让孩子用自己的心智在大人的指导下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自己的学习策略,并把重点放在过程上而不是学习结果上。
[案例4]在Pronunciation中,我经常通过让学生听单词的发音,来初步感知每组单词不同和相同的东西。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有些字母的发音是有规律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想一下,究竟这里面有什么规律,之后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在这样的大量字母组合面前,学生发现了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这种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将发音告诉学生,然后辅之以套用发音的大量单词领读,通过强化训练来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来掌握知识。
三、反思后的调控
1.反思以后如何再上好这节课
如在完成“Our school”这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从整体而言,这节课是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通过学习,学生懂得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介绍学校的专用室,培养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的思想情感。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授课时精神紧张,生怕上不完自己准备的内容,而在感觉时间有余时又没有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还是快速地讲完内容,这对整节课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以后再上这种课,时间要控制得当,在备课时就要考虑为防止时间多的情况出现,准备音乐或短片,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学生欣赏,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学习的疲劳,又将时间合理分配。
2.反思下一节课怎么做
下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创造性地提出学校设计的最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听力和笔头练习。
3.反思个人的教学技能在哪几个方面需要提高
(1)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2)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3)要不断完善自己,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
(4)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优化,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