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跨世纪发展的预测与建议_钢铁工业论文

中国钢铁工业跨世纪发展的预测与建议_钢铁工业论文

我国钢铁工业跨世纪发展之预测及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世纪论文,钢铁工业论文,建议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获得巨大发展。钢产量由 1978 年的3178万吨,增长到1994年的9153万吨,增至近3倍。 仅凭这些年国家没怎么投资,就如此大发展,便认定我国钢铁企业有极强的自我发展能力,那就错了。事实上,我国迄今远未完成冶金、重化工历史发展阶段。我国钢铁业从总体上看,尚不具备与国际市场接轨,进行公平竞争的实力。促成这些年钢铁大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在朝相反方向转化,种种内在的压力和外来的挑战,正接踵而至。只要仔细分析,便不难预料,我国钢铁业跨世纪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对此应保持清醒头脑,有备方能无患。

一、今后我国钢铁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据分析,我国钢铁业近十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下述因素:1.钢铁企业乘改革的春风,普遍实行承包制,面向市场,不断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通过多创多留,多积累多改革的途径,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潜改造,取得了空前的挖潜增量效益。2.钢材价格经过逐步调整、放开,其增幅远高于原、燃料的调价幅度。在关税壁垒保护下,由于国内钢材短缺,导致价格奇高。例如,普通线材曾一度卖过4800元,竟比国际市场高出1倍多,而原、燃料单位价却比国际市场低50%以上。这种暂时的超常盈利一度给钢铁企业补充了大量资金,刺激了生产的大发展。3.这些年来,各钢厂普遍解放思想,大胆实行负债经营,大量举债上新项目,进一步扩大了资金来源,推动了企业的内涵及外延扩大再生产。

近年来,这些有利因素都相继发生逆转,对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形成“釜底抽薪”效应,使之难以为继。1.随着企业技术改造的不断发展,挖潜余地急剧缩小,技改难度越来越大。现在多数企业的技术改造都面临着由浅层次的“增量挖潜”型向深层次的“结构优化”型发展。现在,受基础设施、资源、场地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技改难度增加,技改投资收益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也是经济学的投资收益率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2.钢材价格近两年一降再降,已经接近某些企业的钢材成本,而原、燃料单价却仍在继续上涨。今后随着不断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钢材和原、燃料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不断接近、趋同,势在必然。这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也将像国外一样由“厚利”产业转变为“常利”甚至“微利”产业。今后很难指望靠大量新增利润来求发展。3.今后我国钢铁企业靠大量借贷上新项目,也将越来越难。据统计1993年底重点钢铁企业累计负债500亿元左右,当年全部用于还债的留利仅15.31亿元。今后资金短缺,将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减速剂。

二、我国钢铁工业跨世纪发展任重道远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钢材需求将达到2亿吨以上。这意味着, 今后在跨世纪的20几年中,我国钢材生产能力需扩大2.5倍以上。 显然,单凭现有企业继续挖潜改造,是难达此目标的。至少有数千万吨新增能力有赖于新厂建设。而建新厂,我国目前所掌握的仅限于长流程工艺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从经济规模和合理的规模结构考虑出发, 新建若干800万吨或1000万吨以上规模的长流程的钢铁基地, 该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当今条件下,新建这类大厂,必然面临三大难题:

1.大厂选址难。这类大厂占地至少10平方公里。既要较平坦,又要有适宜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还要尽量靠近煤、铁资源。每年至少4000余万吨以上的货运量,将是任何一条国家现有铁路干线都无法承担的。新建铁路专用线,又将遇到资金、征地等难题。此外,每年至少上亿立米新水补给量,是更大难题。在沿海建厂吃进口矿,还可能遇到陆域面积不足,供水、供煤、供电比内地更难兼顾等一系列难题。

2.大厂集资难。目前长流程大钢厂吨钢投资已上万元。每年上述规模大厂仅厂内投资近千亿元。还要解决厂外原、燃料供应及水、电交通运输等配套工程,投资不少于千亿元。如此巨额投资,国家和地方都拿不出。搞股份化集资,又嫌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缺乏吸引力,困难重重。

3.环保越来越难。目前建800万吨以上规模大厂,每年排放SO2,CO和排尘量分别多达3万吨、2万吨、4万吨以上。 如此大量污染物质要在有限空间集中治理、消化、在技术上难度很大,有时即使花费总投资的20%以上的钱来治理,仍未必能完全满足环保要求。

我国今后再建这类大型钢厂,再也得不到像宝钢那样的优惠:即一期投资本息全免,然后凭借一期实力滚动发展。按新税制规定,今后建厂投资全部要用投产后的所得税后利润还本付息。我们不妨算笔粗帐:目前5年以上贷款利率14.76%。按吨材投资1.15万元计算,吨材贷款利息约1700元。即使吨材售价按3500元计算,扣除成本费用后,估计毛计1000—1500元,再扣除增值税、城建维护费和教育附加费以及所得税后,估计吨材净利润约400—800元,尚不足吨材利息的一半。这样的企业恐怕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何谈发展。

当然,建设长流程中小型钢厂,上述难题要小得多,但这类钢厂通常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品种质量缺乏竞争力,规模效益差,也难有大作为。

此外,还有个路子,即建设技术水平高的短流程钢厂,照理可收到投资省、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有集资吸引力,环保难题易解决、投产后适应市场变化快等一系列理想效果。然而我国目前废钢资源尚不丰富,又缺乏废钢产业化的支持,一时还难以充分挖掘国内外潜在的废钢资源。尤其我国目前尚未掌握短流程工工艺、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要建厂暂时还只能靠全套引进,其代价十分昂贵。在现有钢铁企业中,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开发重轨、石油管、汽车板、电站用钢等国民经济急缺品种,以及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等任务都很艰巨,而这些都是在企业盈利锐减,折旧严重不足,历史欠帐积重难返的情况下,勉力为之,难度是很大的。如此看来,我国钢铁工业今后跨世纪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切不可因前一段发展成绩显著而盲目乐观。否则,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钢铁工业正步入一个任重道远,举步维艰的跨世纪发展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是新时期的一大特点。

针对我们钢铁业状况,笔者建议:

1.钢铁业从上到下要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正确估价已经取得的成就,正视种种不足,认真对待面临的困难。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面向市场、深化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实物质量,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现有企业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2.要实现现有企业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束缚。在当今条件下最佳条件是:眼睛向内,发挥改革成果,认真研究,用好用足有关政策。现在有两条政策,对企业资金解困至关重要。一是国家允许企业在固定资产重评估后将折旧率提高到10%。二是允许企业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基金。具体比例未作限定,只强调要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 杭州钢厂在1993年上半年就曾提取了销售收入的23%的该项基金,实提3 亿多元,相当于其固定资产重估值8.5亿元的35%。显然, 如果能把这两条政策用好用足,可为企业提供的发展资金是非常可观的。当然,这样作的前提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承受能力和经济效益,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企业内功练得如何。

3.要把有限的宝贵资金用好用活。要勤俭节约,杜绝资金的浪费,沉淀或呆滞,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讲求资金的时间价值。

4.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为搞好这个基础,要认真总结以往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的经验教训。全力搞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必须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搞好通览全局的、总体发展规划。认真搞好项目的配套与协调,合理安排项目的前后顺序和相互衔接。坚持科学论证,精心设计、准确地进行经济评估和审核。确保项目一经开工,就能迅速建成投产,迅速达产,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现滚动发展。

5.鉴于我国钢铁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以及历史的原因所带来的诸多困难,全部压力都由企业自行消化是很难的。因此,建议钢铁企业和主管部门在坚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自行消化的基础上,设法通过适当渠道,向国家有关方面积极汇报,讲清那些自身难以消化的问题,要求国家提供必要的政策优惠和倾斜。

6.有关部门一个时期内,尽量控制钢材进口额度和减税幅度。一定要严格控制免税进口钢材,以免对国产钢材过大冲击,影响自身技术进步与发展。在这方面应认真学习和推广石化部门严把进口关的成功经验。

7.建议有关方面组织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并设法维护我国钢材的合理价位,以便确保大多数钢铁企业能够在维持简单再生产基础上还能有适当发展能力。即保证新建企业在正常达产情况下,具有起码的还本付息和适当盈利的可能,以便保护我国尚处于成长期的钢铁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标签:;  ;  ;  ;  

中国钢铁工业跨世纪发展的预测与建议_钢铁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