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施工各项管理活动中,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科学合理安排各种工序和流程,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施工,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收益。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供广大建筑管理同行共同交流。
关键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高层建筑
前言:
项目施工要进行有效的技术管理,必须在有关技术规范指导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管理程序,对项目施工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管理和协调,包括施工计划、组织实施与协调,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等,使施工过程各工序更加规范、制度更明确,施工工艺更先进,从而高质量完成工程施工,实现项目较高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任务,管理内容较多,
本文对其主要技术管理内容包括工程测量管理、材料管理、施工现场技术和质量、验收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工程概况
某市内高层住宅,层高33层,建筑总高度为97.30米,附有一层地下建筑,用途为设备用房和停车场,工程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总建筑面积为107000.1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6473.5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00523.62平方米。
二、测量管理措施
要确保高层建筑施工高质量完成,必须做好测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具体测量放线时,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顺序开展工作,在对楼层测量放线时,要先进行控制轴线的放线工作,确保其准确无误后,再有序进行轴线,墙柱边线,模板控制线的放线工作。
高程测量先从+0.5M 线处利用经检定的钢卷尺沿铅直线往上量距,通过水准仪对其进行复核,确保正确后,再将此标高放样。
所有测量作业完成后,都要对所有检测成果进行检查和复核,通过效核每个步骤和工序,确保其测量数据精确,在测量复核过程中,应当安排两人,专门针对楼层和高程测量成果以及内业计算资料测量成果,进行复核。
流水施工作业过程中,还应当复查测量段与段之间的轴线和高程,确保其满足规定要求。平面控制除校核轴线间距外还应检查对角线及90°直角。
对测量过程当中产生的误差,包括楼层测量和标高抄测等所出现的误差数据,不得超出规定范围,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对误差进行平均分配,积累误差问题出现。?
三、做好施工材料的试验和质量管理工作
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必须做好材料的质量检查和施工试验工作,防止因材料质量不合格引发质量隐患和问题。做好施工材料的试验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内容:
1、施工现场项目部要设有专职试验员,专门负责对各种施工材料的检验工作,并进行妥善管理。
对运送到施工现场的各项材料,尤其是施工量大的钢材、水泥、砂、石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有出厂证明和质量合格证明,并按规定抽取样品进行试验检查,对于各种成品和半成品,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按照要求,进行砼试件和砂浆试块检测,所有检验成果,都要进行妥善保存,供施工及有关人员随时进行查看。
2、管理措施。
要及时对各种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取样检查,用于承重结构试件、钢材和连接接头试件、砖、水泥、砂浆试块等必须按规定见证取样。对各种试验资料和成果要进行整理和保管,建好试验台帐。
四、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施工中产生的各种材料和技术性文件非常多,如果不进行有效管理,很容易造成施工文件的遗漏和丢失,影响工程竣工验收,因此必须做好各项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1)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施工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收集,并根据规定和流程进行妥善整理和保管,建立相应的台账。
为及时和全面收集施工技术资料和文件,专职资料人员应当与其它部门进行密切沟通和联系,以便能及时收集到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包括测量、技术、质量等各项文件和资料,并对所收到的各项文件资料进行复核,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进行妥善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要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同步进行材料的收集,防止材料遗漏和丢失,以保证各种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五、技术节约管理措施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施工企业通过项目施工,获得的利润也越来越低,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通过采取各种技术节约和管理措施,控制施工成本,防止浪费问题出现。如对于施工中所用的模板和钢材等材料,应当做好用料计划,进行放样,避免材料浪费和规格不合而重新返工;对于钢筋加工后留下的下脚料,要及时进行回收利用;
要科学合理划分流水段施工,可以提升施工效率和进度,节约施工成本。
高层建筑进行结构施工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模板,应当合理对模板进行设计,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楼板不用抹灰,这样可以节省抹灰用工,成本和施工材料;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也可达到节约材料,减少剔凿费用支出。
为技术管理措施更有成效,技术人员应当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各项施工工序的交底和培训工作,清楚了解施工图纸的要求,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序施工工?技术和质量控制、验收等要求,并根据工种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施工岗位和人数以及施工质量标准等,通过做好施工过程中做好细节处理工作,保证各项技术管理措施能够在施工中得到有效执行。
六、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综合考虑到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达到工程质量、施工任务、施工员间安排的平衡。
建立样板引路制度。在工程项目全面施工前,先要进行样板施工,详细分解每道工序或者每个分项但是工和质量要求,?验收标准等,要把经过专门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共同验收后,确定达到规定标准后,才全面推广,指导工程开展施工。
2、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1)钢筋工程。本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关,确保钢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清退。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和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当砼浇筑前重新对钢筋进行复查,浇筑期间设专人监督,防止下灰和振捣破坏,并在砼初凝前进行调整就位。
(2)模板工程。本工程施工中考虑模板及早拆功能两大因素,本工程墙体采用组合多层板,确保其整体刚度和挠度,拆模后要认真除灰尘和涂刷隔离剂,增加模板周转次数,保证砼表面平整。
(3)楼板、楼梯模板与旧砼接触面阴角处统一粘贴海绵条,确保阴角方正,顺直且砼表面平整,多层板拼缝处贴纸胶带,防止漏浆。
(4)砼工程。在本工程浇筑砼前须填写报项目监理部后方可施工。为了防止砼粘连,在合模前设专人对模板的清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涂刷隔离剂,并保证均匀不遗漏。浇筑时保证下灰均匀一致,并设振捣尺采用分层浇筑。振动要做到“快插慢拨”,防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和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3、做好工程质量验收工作
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后就进入工程质量的验收阶段,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验收工作,并保管好有关资料。
验收记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应安排专人进行负责,按计划按步骤进行收集、整理。资料的整理必须与工程进度同时进行,并保证资料的准确、及时和完整。强化施工中的各项检查制度,把施工中每个环节的质量隐患及时排除。
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涉及到多个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其中包括危险性比较大的高空作业,例如深基坑开挖、高支模工程、以及现场用电设施等,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应当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配有专职安全员,制定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对于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于需要进行特种作业的人员,如架子工、电焊、电工等,必须通过培训获得资格证,才能上岗作业,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使用等工序,必须按照预先制定的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进行,并做好施工过程的各项安全措施。
八、结语
在上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各项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施工中得到有效执行,目前工程已通过有关权威部门严格检查,确认质量优良,顺利通过验收。本工程技术管理经验,希望能对后续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赵守其,韦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
[2]陈恒仕,解析房屋建筑工程旃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经济,2014,(04)
论文作者:卢锦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测量论文; 工程论文; 措施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