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人民医院 623100
【摘 要】目的:探析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9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48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SAS评分情况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行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肠胃功能,而且还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病症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护理干预;胃肠功能
短时间内需要卧床休息,是患者行腹部手术的主要特点,而且,实施腹部手术还易降低患者胃肠消化的蠕动功能,造成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不佳,导致肠梗阻或者肠粘连现象的发生[1]。因此,为了不免上述情况,在治疗期间予以临床护理尤为重要。为探究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给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区间23-64岁,平均年龄(37.5±2.6)岁。观察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区间22-63岁,平均年龄(36.4±2.5)岁。根据上述所述,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组件数据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腹部手术的认识丢比较缺乏,易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心理,从而降低治疗效果。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行腹部手术的操作方法与治疗效果,这样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对于患者的担忧及疑问,医护人员应当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耐心解答,这样能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此外,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反应及疼痛现象。因此,为了降低患者手术期间的疼痛感,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一些手术技巧,例如卧躺方式或者胸式呼吸方式等。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尽量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干结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给予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学历状况,给予患者健康知识教育,或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通过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法认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2]。此外,医护人员还要予以患者心理疏导,通过选一些成功的案例与患者分析,可有助于患者树立自信心,面对手术治疗时能够抱有一种乐观、积极的心理。同时,医护人员还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指导患者看书、听音乐等,这样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密切关注,可避免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待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还要指导患者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尽量让患者多食用些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并且叮嘱患者的戒烟戒酒,定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1.3评价标准
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
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由专家制定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医程序、护理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性、病房环境满意情况等。满分为10分,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8分以上)、基本满意(6-8分)、不满意(分数≤6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明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为(33.61±1.12),SAS评分为(34.11±1.22);对照组的SDS评分为(46.21±1.41),SAS评分为(48.62±1.62)。经比较,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
在观察组48例患者中,有31例满意,占其比例的64.6%;有13例一般,占其比例的27.1%;有4例不满意,占其比例的8.3%。在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25例满意,占其比例的52.1%;有14例一般,占其比例的29.2%;有9例不满意,占其比例的18.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4(91.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39(81.3%)。经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²=7.2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手术已成为手术治疗中的常见治疗方法,不但安全性高,而且手术成功率也相对较高。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由于大部分患者治疗结束后都会都感到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等症状。而且,为了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大多数患者都会选择卧床不动,这样不仅会降低胃肠蠕动能力,而且还会对阻碍胃肠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针对现象,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非常重要。对行腹部手术患者予以护理干预,不但能再术前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而且在术后还能加快患者的病症恢复[4]。待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予以监控,例如血压、脉搏及呼吸等。同时还要伤口的恢复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腹部不适、渗血等现象。在饮食方面要指导患者多食用易消化食物或者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这样能促进伤口复原。待患者出院后,需要叮嘱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若发生腹痛状况,应立即就诊。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SAS评分情况比较(P<0.05);关于护理后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总之,对行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王银翠.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3):358-359.
[2]张丽英.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7):778-779.
[3]沈霞.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0(07):124-126.
[4]宋艳微.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不同护理对策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02):110-110.
论文作者:许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腹部论文; 情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