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进
(沭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 沭阳 2236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检验指标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为(6.2±0.4)mmol/L,2hPG为(7.9±1.0)mmol/L,HbA1c为(6.1±0.3)%,临床有效率为96.2%,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的控制其血糖水平,促进各项血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从而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108-02
糖尿病主要是指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疾病[1],其患者同时存在胰岛素功能缺陷与内分泌代谢紊乱等病理表现,进而形成糖代谢异常症状,甚至合并具有脂质代谢紊乱问题[2]。2型糖尿病患者在国内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特点为胰岛素拮抗,长期维持高血糖状态对其他器官组织也会形成影响,有较高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而需要合理稳定的控制病情[3]。本研究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旨在为其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根据《内科学》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确诊,即空腹血糖(FBG)>7mmol/L,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具有口渴喜饮、心悸气短、体胖乏力等中医症状,排除发生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36例,年龄38~74(48.9±9.5)岁,病程1~12(3.8±1.4)年;观察组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40~71(49.2±9.1)岁,病程1~14(3.9±1.6)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统一的生活干预,协助掌握血糖自我检测方法,给予适合的日常饮食建议,要求尽量维持良好的日常运动习惯。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西药治疗,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23370),口服0.5g/次,3次/d;格列齐特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43145),口服40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方剂治疗,其方中包括黄连5g、山萸肉12g、葛根15g、玉竹30g、山药15g、天花粉15g、茯苓12g、丹参15g,水煎后分早晚2次口服,每剂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60d。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评估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用药60d后患者FPG与2hPG均下降40%以上或降为正常范围,HbA1c下降30%以上或降为正常范围为显效;用药60d后患者各项指标均为达到正常范围,FPG与2hPG降低20%~40%,HbA1c降低10%~30%为有效;用药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开展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检验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PG与HbA1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项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单纯西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应用西药为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均为临床常用药物,所选中药方剂中山药与山萸肉滋肝补肾,黄连与茯苓降糖止渴并改善机体脂质代谢状态,玉柱滋阴润肺,丹参活血化瘀,葛根与天花粉清热生津,全方共同作用下可发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与降糖止渴的功效。研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用药60d后的FPG、2hPG与HbA1c水平均明显较低,并且临床有效率显著较高,表现出该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作用以及满意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有助于稳定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进而积极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将其应用于基层医院糖尿病治疗中。
【参考文献】
[1]范玲,谢星星,范小冬,等.利司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3):254-257.
[2]张谷月,房辉,李玉凯,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其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3):112-115.
[3]弓弦,张超,伊利亚斯·艾萨,等.2型糖尿病易感候选基因在世界不同人群中的多样性比较分析[J].遗传,2016,38(6):543-559.
论文作者:张前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糖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两组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