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初学者的恐惧心理与克服方法研究
□ 李欣雨(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摘要 :游泳作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具有增强体质、缓解精神压力、增强心肺功能等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的不断增强,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学习游泳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游泳初学者的恐惧心理也是很难避免的。游泳者心理是游泳者游泳过程中影响学习游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游泳学习的关键。本文将从游泳的好处、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恐惧心理的表现以及克服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
关键词 :好处 原因 表现 克服方法 溺水应对方法
1、游泳带来的好处
游泳的好处非常多,特别是长期游泳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让体态均匀苗条,提高能量的代谢,因为游泳可以散热,同时能够让身体抗阻力,多运动,多耗能,还能够多关节进行运动。因此,如果你长时间保持游泳的好习惯,就能让你拥有好身材;
(2)增加肺活量,呼吸系统能力提高。因为在游泳的过程中,要学会适应水下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呼吸,因此游泳可以很好地锻炼人的心肺功能;
(3)心血管机能提高,静脉血更容易流向心脏,静脉血静脉回流增大。这样,伴随着心血管机能的提高,就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1.3 评定标准 下肢周径测量:患者保持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下肢伸直稍微外展,使用人体测量软尺统一测量左侧,偏瘫患者统一测健测;大腿测定点为髌骨上缘15cm处,小腿测周径最大处,将卷尺围绕与小腿最粗处测量周径,在该处的上下两侧再做上述测量,以确保第1次测量值是最大值,同一人测量,一处测量3次求平均值(精确到0.1cm);入院当天进行第一次大腿和小腿周径测量,用红色记号笔标记测量点,住院第7天在同一标记点再次测量下肢周径。
(4)可以保护关节,让关节不易损伤。相对于陆上运动来说,因为游泳这项运动的活动范围是在水中,所以游泳可以降低损伤关节的几率;
游泳初学者对于下水的恐惧很大一部分在于对水下知识的不了解。因此,教学者自身要学习一定的和游泳相关的物理生物知识,并且在游泳初学者对下水产生恐惧时、对水下活动表现出不适应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们。比如在水中只有运用浮力的支持,利用反作用力,同时克服水的阻力才能使身体漂浮或向前移动。所以,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初学者在水中活动,大多要采用俯卧或是仰卧的身体姿态,活动时身体要尽量放松、舒展,同时运用腿、臂、呼吸共同协调配合,完成各种泳姿,在不断的平衡调节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有勇气继续学习游泳。
由此观之,游泳这项运动的好处有很多。因此,这些年来,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愿意学习有用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恐惧心理是学会游泳的第一大障碍,本文将从恐惧心理出发进行分析研究。
2009年4月2日,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座谈会上,朱炳仁委托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高美斯转交给圆明园鼠首、兔首持有者皮埃尔·贝尔热一封信,承诺若对方将鼠首、兔首归还中国,他将制作一对完全意义上的复制品赠与法国友人。
2、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2.1、活动范围的变化
人作为一种长期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已经完全适应了用双脚走路,用鼻子呼吸空气,通常来说,已经适应了陆地上的环境。如果突然改变生存环境,就会有明显的不适应。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第一次看到水,对水下环境不了解,对水中是否能够像在陆地上一样生存不能肯定,就会产生对未知的恐惧,这是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
2.2、感知的变化
游泳初学者第一次来到水下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人的多个感知器官得到的回馈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人的眼睛在水下处于一种闭着的状态,因此人的视觉功能就会暂停发挥其作用。而人类在黑暗的状态下恐惧度就会增加,这就导致了恐惧心理的产生。其次,从触觉角度来说,由于在水中,水相对于空气来说对人体的压强会增大。而且人是漂浮在水中的,是不同于在陆地上双脚着地的,因此人的触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就导致了很多游泳初学者的不适应。再次,人在水中会有大量水涌入到耳朵里,不仅会造成耳朵因为充水造成的听力障碍,还会造成双耳十分不舒服。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由于感知的变化,游泳初学者会对下水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
2.3、生活经验所致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小心呛到水或者溺水的经历。有的可能是因为闷气时呛到水产生排斥学游泳而怕游泳;还有的可能是因为在水中不小心跌落,没有能够及时站起来。这会对游泳初学者产生极大的心理阴影,这种经验会留在记忆中很久,对游泳教学会有一定的障碍。
2.4、地域因素影响
(3)最重要的是,由于恐惧,游泳初学者就会不配合教练的指导。这样就大大阻碍了学习的进度,不利于游泳教学活动的开展。
(4)轻量级保持板:轻质板,如异型钢板,被尽可能用于屋顶板和外墙板。其自重轻,从而可降低承重结构的横截面尺寸,节约钢材,并促进更合理的基础。设计和抗震设计规范。
3、恐惧心理产生的表现
(1)当游泳初学者发现自己对游泳具有极大的恐惧时,就会随之对游泳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就会对学习游泳失去原有的兴趣,学习变得没有积极性。这样是很不利于游泳教学的开展的;
后面几个字起了作用,花五奇这些年作为德公公贴身护卫,早已习惯眉高眼低看人,老太医往往品级不低,且能与后宫说上话,轻易不能得罪,于是他暂时放下兵器,不耐烦地问道:“老太医?什么老太医?”
这个原因主要是针对生活在内陆地区很少见过大海大河的游泳初学者来说的。由于长时间生活在内陆地区,很少有机会接触大面积的水域,因此在第一次学习游泳时,会对大面积的水域产生恐惧。由此可见,地域因素也会对游泳初学者的恐惧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设置MMC1交流侧F2点发生A相金属性短路故障,故障持续时间0.1 s;联接变压器接地电阻均设置为500 Ω,故障仿真波形如图7~图9所示。
4、克服方法
4.1、初学者自身方法
(1)明确学习动机。
初学者对游泳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对溺水而导致的威胁生命安全而产生的恐惧。溺水的原因很多,下面将把常见的几种溺水原因和自救方法介绍如下,以达到宽慰游泳初学者的效果。
(2)心理暗示。
初学者的自我暗示可以起到使其精神放松,旨在于培养其自信,注意力集中,建立起“别人不怕,我也不怕,别人能做到的的我也能做到”的信念。只有充分调动自觉性,才能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
在初学游泳的过程中通过念、动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初学者学习并熟练技术动作。通过发自内心的自我鼓励实现行为上的放松和无畏。
(3)心理念动。
4.2、教学者给予的帮助
(1)帮助游泳初学者了解科学知识。
(5)够调节体温,增强体温调节能力。因为游泳时的水温要低于体温,所以在水环境中能够产生寒冷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使身体回到正常体温,经常在水中活动,能够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得到改善,体温的调节能力明显增强。
虫力黑驱虫后2 d、6 d,分别进行观察,对体虱的成虫特效,对幼虫的效果观察不到,但30 d后幼虫发育成成虫,牧民还需要再灌服1次虫力黑,才能达到效果。
(2)调动游泳初学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由于恐惧,大部分游泳初学者会对游泳失去兴趣,这是十分不利于游泳教学的。首先,教学者可以向初学者讲述许多游泳达人的故事,讲述他们在游泳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知名运动员菲利普斯,孙杨的故事,以偶像的力量来激励游泳初学者继续学习下去。其次,教学者可以在水中做一些示范,以自身在水中优美的弧线来调动游泳初学者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当发现游泳初学者因为恐惧对于游泳失去兴趣时,教学者不能打击他们。而是应该用一些激励性质的语言来鼓励他们,让游泳初学者对游泳重新树立信心。
(3)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经过八年的开发式扶贫,国家贫困人口极大减少,剩余贫困群体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老、少、边、穷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这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八七”扶贫攻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步骤的系统化的扶贫行动纲领,它在扶贫开发的基础上,采取了东西协作、部门定点、劳动力转移、国际合作等多样化、多元化的扶贫模式,划定了592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标志着扶贫思路由全面性转向重点性,扶贫范围由全国性转向区域性,显示了我国的扶贫事业日渐成熟。在这些贫困县中,农村贫困人口依然是主要的贫困群体,扶贫攻坚自然成为这些地区“三农”工作的主旋律。
首先,在下水之前,要带领游泳初学者进行放松训练。比如说可以带领游泳初学者做几个深呼吸,达到放松的效果。还可以在岸上放一些悠扬的音乐,让游泳初学者伴随着音乐做一些放松肌肉的训练。还可以带领游泳初学者进行想象训练。让游泳初学者闭上眼睛,想象一些美好的画面,来达到克服恐惧心理的效果。其次,教学者要教初学者熟悉适应水环境。初学者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逐步了解水的特性,找到在水中的感觉,才能逐渐消除在水中的恐惧心理,适应水中活动。教师要教会学员采用正确的肢体动作,让身体在水中找到稳定感和平衡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学者可以尝试着帮助游泳初学者进入水中,把一些水轻轻拍到初学者的身上,让其体验被水包围的感觉;还可以带领初学者在水中缓慢地行走,让他感受在水中行动的感觉;还可以借助浮板等工具,让初学者感受在水中漂浮的感觉。通过这一系列的适应性训练,可以提高初学者的水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了解游泳溺水的5种常见原因及自救方法。
克服游泳心理障碍的关键,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初学者学习游泳的心理动力。因此初学者自身必须要明确自己学医游泳的动机。
(2)游泳初学者发现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水下的环境,因此就会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处于空气中而不是水中。这就导致了游泳初学者的活动范围只集中在浅水区,只在固定区域练习,对深水区的练习表示反感。这就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①技术不熟练。初学游泳的人,由于技术掌握的不好,在水中一旦发生问题就手忙脚乱,导致呛水而造成溺水。为预防溺水事故发生。平时应正确地掌握游泳技术,呼吸自如,游进时自然放松。如发生呛水,初学者应该保持镇定,可以选择改变游泳姿势,用踩水方法,排除呛水后立即上岸休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继续游泳;
②在非游泳区游泳。由于对水中的情况不熟悉,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因为水中可能有暗桩、礁石、急流、旋涡、水草以及障碍物等都可能对游泳者造成伤害。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告知学生,尽量不要在非游泳区游泳。如在游泳中遇到水草缠住脚时,一旦遇到危险的情况,告诉学生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采用仰泳或反蛙泳姿势使身体平卧水面用手将缠住脚的水草向脚趾方向扒掉。如进漩涡使身体保持平卧姿势,增长身体半径漩涡面游出危险区。作为游泳初学者,更是应该选择有专人看护的专业游泳池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自身生命安全,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⑱蔡春、朱荣、蔡利:《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审计研究》2012年1期。
③患病期间游泳。对于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是可以游泳的,但没有医生的指导是很危险的。如有些患心脏病的人平时没有什么不良感觉,但一下水由于受到冷水的刺激或游泳运动量过大心脏一时不能适应发病而产生溺水。所以,教学者要了解游泳初学者的健康状况,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要建议其听医生的话,且运动负荷不要太大。初学者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妥善练习,不得过度练习;
“所以啊,任何事,都和背后的人,包括背后人的故事有关,而你们记者的责任,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而且,最好在事物表面之下,挖掘出人性或人文的内涵,否则,真相没有思考,新闻没有生命,思考没有真相,无法满足升华,那不等于制造了一大堆信息垃圾吗?我说的对吧?所以,我提供的故事,才是你最需要的。”
④潜水。由于潜水必须憋气,时间过长或过频会引起脑缺氧而出现头痛、头晕或出现休克等现象。因此教学者要让学生注意∶潜游泳时间不要过长或过频,同学之间还要互相照顾和提醒。尤其是游泳初学者,要严格控制自己憋气的时间;
⑤碰撞打闹。如果几人同时学习游泳,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很喜欢在游泳池内打闹,一些男同学喜欢挑战性的动作,如:跳水,这是比较危险的,有时池子深度不够跳水后将自己的头撞破的事时有发生。在游时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此类事件。游泳教学者要严加看管,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总而言之,心理治疗模式的转变与心理隐喻的迁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心理隐喻发生改变,那么心理治疗模式也就不断发生改变。但由于治疗个体的千差万别,同一种治疗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因此在现实的治疗过程中,无法去判断一种治疗模式的好坏,只能通过不断发展、完善某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可否认的是,在每一次的心理隐喻变迁过程中,患者的地位是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每一次的心理治疗模式也具有更全面的适用性,这一现象的改善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国心理学可通过汲取每个时代心理学发展的优点,促进自身的发展。
(5)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然,帮助初学者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不是一概而论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者要根据初学者不同的年龄,身体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恐惧程度,适应能力等因素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比如说,如果初学者是儿童的话,就要用说一些激励的话。如果学习者是成人的话,就可以通过多沟通、多协调的方法,以此能够帮助游泳初学者更快克服恐惧心理,早日学会游泳。
总之,克服初学阶段的恐惧心理是成功学会游泳的第一步,是成功的开始。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结合而形成的。因此,教学者应该特别重视初阶段的教学,让游泳初学者体会和了解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中的环境,掌握游泳中的一些基本的动作,为中、后期学习各种游泳技术打基础。教学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教学水平,从各个角度帮助游泳初学者早日走出恐惧。只有更加重视克服恐惧心理这一关,抓好初期阶段的教学,才能对学生学会游泳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毅.游泳者初学恐惧心理的表现和教学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4).
[2]李玉娇.谈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
[3]伍严.初学游泳的焦虑与恐惧问题浅析[J].体育教育期刊,2006,6.
[4]郭华英.浅析学习游泳的恐惧心理[J].广州体育学院游泳季刊,2008(24).
[5]梁波.体育教师文化诊断研究——以山东省为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1-257.
中图分类号 :G8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1-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