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风景园林规划在城市规划后期的建设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海绵城市”理念自被提出后,一直倍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因为在该理念下建设的城市,不但具有高性能的抵抗自然灾害功能,还具有吸水、储水以及净水等功能,使雨水、废水等得到合理循环利用和存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城市内涝等的发生率。
关键词:城市建设;风景园林;规划;海绵城市理论
1海绵城市的概念及优势分析
在城市建设的初期,解决城市中的水资源问题,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水体和河道本身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办法虽然能够暂时地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治标不治本,无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水生态系统失调是造成水生态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中存在的水生态问题,就必须要从水生态系统出发,采取相应的生态措施,对水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结构进行调理,改变以往的城市雨水管理,抛弃治标不治本的排水措施,通过采取建设雨水花园或是植草沟等生态方法,从而达到调节城市水资源排放的目的。对于存在的径流问题,可以通过采取场地源头的方法加以解决。另外,还要充分利用调蓄净化的方法,以及回收利用来解决径流雨水存在的综合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安全排放问题,以此来减少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降低城市径流污染的负荷,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海绵城市的具体含义是城市像海绵一般,因此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节来应对自然灾害。在多雨时期水资源多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吸水、蓄水、净水,在城市缺少水资源的时候,可以将储蓄的水资源进行释放,以供人类使用。
2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
风景园林规划在城市规划后期的建设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绿地规划为人们提供城市生活所必须的绿色活动场地,降低城市的烟尘,噪音,温室气体等,还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氧气、水分和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的发挥城市景观生态对城市空气质量、城市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通过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使得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的整体,抵抗外界的干扰,形成更稳定的生态系统。城市园林不能墨守陈规地采用原来的建设方式,被动地实施养护、管理,应该以生态学的理论重新认识和建设园林并了解风景园林生态学对风景园林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处理好生态植物与园林植物的群落关系,人与生态群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与经济效益的认识。
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3.1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对城市河流、湖泊、沟渠、坑塘、湿地等原有生态系统加大保护力度,减少开发建设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持其良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对于降雨量较大的城市,要加强保护原有的林地、草地、湿地,并采取生态修复手段对已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净化功能。
3.2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相结合规划设计
按照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各种生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绿地空间设计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垂直绿化,而屋顶花园的雨水收集是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应用。屋顶雨水污染程度轻,在绿色屋顶的过滤之后,雨水的净化标准完全可以满足灌溉要求。可以通过收集系统的收集直接进行存储,为以后在枯水期的时候供给社区绿化灌溉、浇洒道路、冲洗厕所以及车辆清洗等使用。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竖向的绿化和横向的绿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形成一个整体,在雨水的净化处理时,收集储存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的结构由内而外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同时设有穿孔管收集雨水,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这样既能够满足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同时也不会因为雨水的过量而造成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对植物的影响,同时能够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3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能过多地对自然形成的地形起伏等进行改变,设计工程师可以结合它们的走向以及深度等基本信息,灵活地将这些天然形成的凹陷处设计成蓄水池或者排水的隐形区域以及通道。打个比方来说,在公园林地规划设计中,会存在大面积的绿地,设计工程师应该对林木的根系分布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规划设计集水坑塘,并围绕着集水坑塘来实现对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等植被的合理配置。在风景园林绿地规划中,应该对地下管网以及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准确把握,并结合景观设计布置凹地的流水通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排水需求,同时还能让绿地起伏多变,从而增加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选用植被的种类、人工湿地等都会对水质的净化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相关设计工程师要对以上问题引起重视。
3.4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要以满足基本交通功能为前提,结合道路绿化空间,以及道路自身的承载要求,采取以下规划措施:加大对建设透水路面的可行性分析,尽量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建设透水路面,而在荷载较高的行车道上慎重建设透水路面;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处建设凹式绿地系统,增强绿化带对雨水的渗透力和储存能力;人行道的树木栽种要推广LID树池形式,消减路面上的径流水量。
3.5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最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自然湿地以及人工建设湿地的保护,同时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维护以及改善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曾经有人在自然湿地的周边进行生猪养殖,并将其排放的粪便排入到湿地之中,并希望这样可以增加湿地中水藻的营养,提升鱼类的产量,但是这样就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候鸟的迁徙等。针对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部分对自然湿地进行重新的规划整治,将原有的养猪场采用休闲旅游胜地进行取代,有效地起到调节消污的作用,这样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水中原有的营养物质,还滋养了当地的水产行业,大大的提升了鱼类的品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6生物处理净化
生物处理净化为利用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多与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结合。如生物滞留池,通过利用流经区域的土壤和植被来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最终,将径流作为片流传递到治理区。在治理区中有草地隔离带、水洼区、有机层或覆盖层等。
4结束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与高速发展,而城市化的深入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风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并使风景园林生态学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对城市化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设计研究的一大突破,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它通过利用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地上和地下相结合、人工和自然相结合,解决了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起到调节微气候、改善水生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李胜利,刘青林.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8(01)
[2]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生物多样性框架[J].王云才.风景园林.2014(01)
论文作者:郭兆坤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湿地论文; 海绵论文; 水资源论文; 绿地论文; 径流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