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头颈联合CTA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钟幸

钟幸

(叙永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分析脑CT灌注联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上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经头颅CT平扫排除肿瘤、颅内出血后,做脑CTP检查,获得各灌注参数和伪彩功能图,脑CTP扫描后做头颈部CTA检查,记录相关指标情况。结果:40例患者初次头颅CT平扫,显示出病灶15例,没有异常者25例。经随访并在14天内复查CT,其中14例是脑梗死,11例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灌注显示,灌注异常者29例,脑CT灌注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要比CT平扫高,其中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的敏感度最高,血流量图的特异度最高。经脑CT灌注显示血流灌注异常的患者,其异常区与对侧相应正常区对比,患侧血流量值、血容量值要比健侧低(P<0.05),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值要比健侧高(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行脑CT灌注联合头颈CTA能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情况做综合性评价,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巨大。

【关键词】64排螺旋CT;头颈CT血管造影;CTA;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204-03

脑血管疾病为直接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生存质量的一个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尤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见,而且该病病因复杂,关键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1]。CT检查有着简便、快速的优点,是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手段,但对于早期、超急性期患者来说,常规CT诊断敏感度并不是很高,普通CT最早只能在发病后的22h显示低密度病灶,而这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2]。针对于此,尽快明确诊断、找出病因,对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就对脑CT灌注联合头颈CTA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起病时间皆未超过24h,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从34岁到84岁,平均年龄为58.7±4.2岁。患者皆表现出有头晕、恶心、肌力下降、乏力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皆经头颅CT平扫,排除肿瘤、脑出血者,未见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病变。

1.2 方法

1.2.1脑CT灌注 使用64排螺旋CT做常规头颅CT平扫,基底节层面作为中心,依照CT平扫结果,灌注扫描范围为可疑缺血层面或者是有病灶层面。经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入30~40ml的优维显、20ml的生理盐水,延迟5秒使用Cine full扫描模式做灌注扫描。将所获得图像进行后处理。

1.2.2 CTA 在脑CT灌注扫描之后,过5分钟再做头颈CTA检查,将CT灌注中所得到的大脑前动脉的峰值时间视为延迟时间,主动脉弓到头顶部为主要的扫描范围。经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入60~80ml的优维显、20ml的生理盐水,使用螺旋扫描的方法获取图像。并做图像后处理。

1.3 统计学数据的处理

以结果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计量资料,SPSS19.0软件加以对上述数据的处理。敏感度为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特异度为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

2.结果

2.1 头颅CT平扫和脑CT灌注结果分析

40例患者初次头颅CT平扫,显示出病灶15例,没有异常者25例。经随访并在14天内复查CT,其中14例是脑梗死,11例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灌注显示,灌注异常者29例,其中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异常29例、血流量图异常25例、血容量图异常16例。另外11例CT灌注显示灌注正常。

2.2 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以复查头颅CT平扫结果作为判定依据,评价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复查头颅CT显示病灶29例、未显示11例。如下表1~表4所示。

可见,初次头颅CT平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100.0%;血容量图的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90.9%;血流量图的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100.0%;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的敏感度为96.6%,特异度为90.9%。可见,脑CT灌注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要比CT平扫高,其中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的敏感度最高,血流量图的特异度最高。

2.3 CT灌注定量分析

对29例CT灌注异常患者,分别测得灌注异常区(患侧)、对侧相应正常区(健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值,由下表5数据可见,经脑CT灌注显示血流灌注异常的患者,其异常区与对侧相应正常区对比,患侧血流量值、血容量值要比健侧低(P<0.05),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值要比健侧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类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各项病理改变均和脑血流变化有着一定联系,脑CT灌注作为一种功能成像的方法,能直接反映出脑组织在病理、生理学改变时所伴有的微循环状态,向临床提供精准的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3]。头颈CTA作为一种非介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能较为精准的对头颈部动脉病变情况做出评价[4]。

基于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CT灌注也已经从单层面的灌注发展到了多层面的灌注,能够进行多层同层动态CT灌注扫描,这样一来,通过增大检查的纵向解剖范围,更能提高所得灌注结果的精准性[5]。在本次研究中,使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共计涉及到8个层面。

一般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以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CT灌注成像参数直接可反映出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在组织器官伴有病变之后,也会直接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因此,行CT灌注检查可以尽早发现病变[6]。由于常规CT平扫只有当病变发生大体形态学与血液供应的显著变化时才能发现病变。所以,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手段,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早期诊断有着重大应用价值。

CT灌注各项参数对缺血都存在各不相同的敏感性[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容量图的特异度最高,为100.0%;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的敏感度最高,为96.6%。

在多层螺旋CT出现后,在CT空间、时间分辨率上的提高,头颈CTA也进一步提高了对颅内细小动脉的显影能力,更为巩固的保证了测量的精准度[8、9]。头颈CTA作为一种非介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借助螺旋CT对其做持续性、快速的容积数据采集,得到的相关数据经由计算机处理,重建出头颈部的血管影像。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后都是由于发生低灌注而造成脑组织缺血性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和脑供血动脉狭窄或者是闭塞是诱发该病的根本原因[10]。所以,将脑CT灌注和头颈CTA相联合,对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价,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预防上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主要存在的不足之处: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脑CT灌注检查正常的患者经由随访,CT平扫有1例患者为腔隙性脑梗塞,可见,既定的覆盖范围是其缺陷之一,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也需深入研究;同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呈动态性特点,在确定CT灌注检查的时间上,对各个灌注参数指标的测量是否会造成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叶达林,杨萍.64排头颈联合CTA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7(12):81-82.

[2]李江波.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25):78-79.

[3]张华,李晓琼,李健丁等.64排螺旋CT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低剂量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30(z1):175-175.

[4]程立伍.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3):116-116,118.

[5]贾彬,李荣兴.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45-146.

[6]孙留洋,李超.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45(12):30-30,35.

[7]龚辉,缪玉兵,赵培元等.头颈部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5,25(37):111-111.

[8]岳学旺,李素云,吕德勇等.64排螺旋CT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02(2):42-51.

[9]杨欣.64排螺旋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

[10]袁飞,刘银社,赵军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大脑前动脉成窗变异[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4):191-195.

论文作者:钟幸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64排头颈联合CTA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钟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