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房屋裂缝的防治研究论文_樊红伶

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房屋裂缝的防治研究论文_樊红伶

广西博阳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8

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对于建筑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控制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裂缝问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持久性、安全性,威胁到房屋将来的质量,所以,这就需要注重对裂缝进行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提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防止出现裂缝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本文以建筑结构中常出现的裂缝为例,就它们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了它们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而分析控制裂缝的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房屋裂缝;防治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类型

塑性沉降裂缝:导致塑性沉降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时未对骨料沉降予以有效控制,不规范或不恰当操作加大骨料与周边混凝土的沉降差,进而导致裂缝出现。例如,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当、现场浇筑过程中加水或振捣不当导致混凝土中骨料下沉、混凝土分层等。

塑性收缩裂缝:导致塑性收缩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混凝土呈现为塑性状态,此时表面水分会在短时间大量蒸发,如果此时并未对表面加以养护(覆盖湿布、洒水等)的话,那么表面水分蒸发就会更为严重,混凝土体积收缩更明显,进而导致裂缝出现。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导致房屋裂缝的原因

1、结构设计不合理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有了更高要求。建筑企业为满足业主需求,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其侧重点也放在了外形美观性的设计上,由于过多的外观形式有时会容易导致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疏漏的情况,或有些荷载凭经验取值,没有很精细计算,从而导致实际荷载与设计值有偏差,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小。

2、材料选用不合规

建筑施工材料作为工程推进的基础,其质量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应用效果。施工材料的经济成本在整体工程成本投入中,占比超过55%,部分企业为减少材料成本投入,所选用的施工材料质量较差,无法满足既定的结构设计需求。此类结构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强度较差,受到自重和其他压力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结构裂缝的产生。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对于材料出入库管理相对较差,易出现材料混用的情况,增加了结构裂缝的发生概率。

3、地基沉降的问题

建筑结构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当前建筑结构高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高层建筑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建筑占地面积小等优势,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的主体建筑类型,可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由于建筑高度过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遇到的施工问题便是地基沉降问题,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高层建筑过重、地基条件差等。一旦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那么将直接引发建筑结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建筑结构裂缝的情况出现。

4、温差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支撑结构,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施工效率高、施工效果好等优势,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房屋建筑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但是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凝结效果受外部温度影响较大,如果外界温度过高,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化热不能及时散发出去,混凝土结构极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整体结构失稳的情况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结构收缩的裂缝

与大多数混凝土结构工程类似,房屋建筑工程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水泥结构收缩的情况,如果此类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那么房屋结构也会出现裂缝。导致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人员进行建筑结构施工时,没有按照既定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完成结构施工之后,没有对水泥结构进行及时的养护,使得混凝土结构过暴露在空气当中,从而引起结构干缩的情况,形成结构裂缝。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房屋裂缝的防治

1、注重保温隔热

为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应力因素所影响有裂缝状况出现,不仅需在做混凝土养护期间,借助浇水、覆盖等措施维持混凝土均匀的散热状态,还需注重保温隔热,设计期间还需设计外部墙体隔热层、屋面的保温层等,防止日常使用期间温度应力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

2、提升建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建材有着变形差异性,设计者对于建材实际尺寸设计需保证结构尺寸合理且科学的选择,制定并主要完善总体设计方案,防止结构的裂缝状况出现,建构设计期间,还需充分结合具体施工状况及各项需求,科学制定防结构裂缝设计方案,便于提升建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保证建筑工程总体建设质量。

3、注重变形缝、后浇带、加强带的合理选择及设置

3.1设变形缝。混凝土结构裂缝实际控制期间,可通过设变形缝该项控制措施,如沉降缝、伸缩缝等,把结构合理划分成为自由独立的变形结构若干单体,以便于防止结构温度的应力及收缩应力出现较大的情况,还有基础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等一系列问题状况。实操期间,变形缝设置往往会受建筑物实际使用功能所限制,如设伸缩缝期间,因建筑物实际使用功能不可设置或者不能够分割。

3.2设混凝土后浇带。后浇带,能够解决无法设变形缝这一方面问题,它通常会设计在楼层结构受力较小位置留置800mm~1000mm宽度梁板混凝土,相邻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处于一定时间之后,才可用微膨胀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设后浇带,可解决不适合设伸缩缝的混凝土结构,还有浇筑及固化期间伸缩变形等复杂状况。设后浇带,可将建筑之前固结的敏感性土质中沉降差问题处理好。但后浇带并不能够解决其后期具体使用方面的问题,如混凝土温度变形及结构出现不均匀的沉降裂缝所致的裂缝状况等。

3.3设加强带。由于后浇带实际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且还会对工期与后期施工工序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为能缩短混凝土施工的工期,常用加强带来替代上述所提到的后浇带开展施工操作,以下为具体措施:把适量膨胀剂均添加至混凝土当中,确保混凝土有膨胀现象出现,内部有预应力形成。该预应力能够抵消温度的应力作用,避免混凝土结构有裂缝状况出现。加强带当中膨胀剂实际产量若控制不当,则所产生预应力会出现过小或者过大的情况,促使混凝土结构有裂缝情况出现。因加强带要求整层楼板混凝土均掺入适量膨胀剂,促使工程成本倍增。那么,可以说变形缝、后浇带、加强带均有着各自的设置优势及劣势,在具有选择及设置方面,还需设计者结合实际工况及需求,予以合理选择及设置,以确保变形缝、后浇带、加强带实际设置效能能够得以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确保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和工程验收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因此,只有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才能使建筑结构设计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关建设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对裂缝控制的解决能力,在规定范围内将裂缝质量控制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而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涛.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1666-1666.

[2]莫彪.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1015-1015.

[3]杨娟.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0):1460-146

论文作者:樊红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房屋裂缝的防治研究论文_樊红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