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网的线损率是电力企业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及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少电网运行中输、变、配电设备中的电能损耗,以实现电网的最佳经济运行。降低电网的线损率,小仅要了解电能损耗的基本概念及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还需熟知造成线损过高的原因,并掌握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线损率;原因;措施
1线损及线损异常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的落实中,整体分析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未来在发展中还应注重对线损现象的管控落实。常规情况下线损即为:电能传输时有功电能、电压的损失现象,简单理解即为生产1度电,其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了0.01度的损耗,最终用电户用电度数为0.99度,其中0.01度差额即为线损值。实际进行分析线损值存在一定的范围指标,超过范围指标即为异常线损,例如供电线路中供电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各电气设备以及电线,单位时间内其正常的线损消耗为0.01度电,但实测线损为0.02度电,且运行中未出现电力故障现象,并且长期持续为线损0.02度电,因此实测的0.02度电即为异常线损现象,即可认定为供电段出现异常线损现象。工作人员则应对异常线损区域进行检测分析,判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修复和改善,以此保障设备及线路在供电传输中的线损合理性,确保企业的实际收益并且保障供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2线损过高的原因分析
2.1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线损过高
从技术角度分析,造成线损过高的原因主要为:电网整体规划小合理、小科学,未能充分考虑电源点与中心负荷的距离,造成长距离输电,从而加大了输电线路的损耗;电网线路布局规划合理,存在迂回供电、近电远供等问题,加大了电能损耗;输电线路导线规格选择小合理,如导线截面过小会造成过负荷,而截面过大则无法运行在最佳的经济状态,造成小必要的损耗;线路设计未能考虑用电谷峰,导致电网出现低谷空载、高峰超负荷的现象,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加大线路损耗;电网设备维护小当,如线路老化、绝缘子瓷瓶污秽等,造成线路绝缘性能卜降,增大线路阻抗,从而导致更高的电能损耗;电网的无功功率补偿措施小合理,容易发生过补偿或者无功小足的现象,增大电网的电能损耗;配电变压器容量设置小合理,与实际负荷容量小匹配,增大线损率;配电网中广泛存在三相负荷小平衡现象,形成三相问的电流损耗,从而增加配电网的电能损耗;计量设备容量与实际小匹配,若用电负荷太小,在轻载或空载的情况卜,计量误差太大,同时,电流互感器的精度或灵敏度小满足也是计量误差太大的原因之一。
2.2管理不到位造成线损过高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造成线损过高的原因主要为:对计量设备维护小到位,计量设备小能精确计量导致计量误差过大;计量抄表人员人为错误,存在错抄、漏抄、估抄等现象,导致计量误差过大;存在用电用户非法盗电行为或违章用电行为;未能在用电高峰期采用科学的负荷疏导,如在迎峰度夏期问整个电网的负荷过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降低线损异常率处理措施
3.1提高抄表员责任心
线损率在统计核算中其与抄表数据的精准程度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为保障抄表核算的质量,必须对抄表员责任心的提升采取相关措施。具体落实中可进行例日抄表制度的建立,对于抄表信号也应进行制排操作,让台区表抄表时间以及用户抄表时间相统一,对于抄表日期不得进行提前或推后更改,否则会使抄表线路发生改变,致使当月电量出现记录误差,从而对线损率的核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终出现因抄表时间误差造成的虚假线损异常问题。因此在实际落实中应将落实抄表的正确率以及实时抄率加以提升,保障其准确无误,避免漏抄、错抄以及估抄情况的出现。此外对于电费的电量核算工作也要加强管理,确保电费电量都准确无误。实际核算数据的出具中必须以抄表卡的抄录电量为依据,对客户同期月份以及相邻月份电量进行对比、分析和审核,一旦出现用户用电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补救,防止出现误差或错误现象。
3.2更新线损管理模式
对于线损的管理模式要不断进行完善,让工作人员更好的去遵循相关的管理方案和制度,保障其分台区线以及分线损指标得以稳定高效的运行,让线损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线损分析系统保持健全状态,让异常线路和相关台区都保持稳定运行状态。最终使得整改措施得以不断的被完善,并且合理管控其整改期限,明确相关责任的落实和划分,积极推动实际工作的落实,确保制度设立及责任划分符合线损管理的需求。此外以各台区的真实情况为依据,实际发展中对于其线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对下一阶段需改善的问题以及目标和措施进行确定。因此整体分析当前在供电企业经营中,出现线损率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改接低压线路时,出现负荷割接问题对电网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2)台区配变终端出现故障、失准以及接线错误现象,最终引起了线损异常现象。(3)多户用电户电能表出现故障现象,未及时进行处理。(4)抄表员未落实作业要求,抄表不专业,频繁出现估抄、错抄以及漏抄现象。(5)台区个别低压用户存在窃电、偷电等违规行为。
3.3打击违约用电及窃电行为
对于出现违约用电以及窃电行为的人员,应当进一步严厉打击,完善反窃电检查制度,提升偏远区域反窃电检查的力度,有效掌控违章用户及窃电行为,从而维护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出现不正规用电状况,则应当及时给予处理,保障客户的正常安全用电,以免电量出现损失,优化供电线路的环节,有效掌控台区的线损率。特别对于持续产生高线损率的公共台区给予突击检查,通过反窃电专项检查严格监督偷窃点行为。减少线损成为了供电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方法,线损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把强化管理与技术降损相融合,通过适宜的方式给予解决,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必须将线路线损环节重视起来,有效掌控这一环节,从而符合生活的所需。
参考文献:
[1]方桂初.浅谈如何降管理线损[J].科技与企业,2017(23):111.
[2]唐天伟.配电网线损管理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5):8563-8564.
论文作者:张庆永,闫伟军,史绍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线损论文; 电网论文; 抄表论文; 现象论文; 线路论文; 电能论文; 异常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