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510620
摘要:本文以那坡县坡荷乡境内坡荷隧道出口洞口地表加固施工为例,介绍了其原因、 加固处理技术、 处理效果评价,以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隧道;加固;技术
0、前 言
渗透注浆法即渗透注浆指浆液以渗透渗入方式,渗入土体孔隙的注浆方法。在渗透注浆中浆材必须与土体孔隙大小相适应。一般认为,对渗透系数小于10-5cm/s数量级的地基上,即使选用真溶液也难以达到渗透形式。
渗透注浆是指在压力作用下,浆液填充土的孔隙和岩石的裂隙,排挤出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和气体,而基本上不改变土和岩石的结构和体积,所用压力相对较小。渗透灌浆一般只使用于中砂以上的砂性土和有裂隙的岩石,这种渗透注浆是建筑上最常适用的一种注浆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渗透灌浆理论有球形扩散理论和柱形扩散理论。
1、工程概况
坡荷隧道位于那坡县坡荷乡境内,起讫里程为K63+216~K65+480(ZK63+235~ZK65+465),全长2264m(左线长2230m),出口在K65+434~K65+480(ZK65+400~ZK65+465)段下穿既有省道S320,隧道中线与既有线夹角约为48°,既有线在曲线上,曲线半径R约为100m。隧道下穿段拱顶高程与既有线路肩高程差约5~7m。隧道出口段通过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碎石土土和页岩,隧道下穿既有线段地质条件较差,原设计为Ⅴ级围岩。
2、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隧道下穿既有线段围岩软弱且浅埋,自承能力差,同时受省道S320重车行驶影响,造成洞身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更差,为此必须采取较为稳妥的施工方法,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隧道在既有线下穿过施工中,必须采取一定的预加固措施,严格控制地表沉降,确保既有省道的运营安全。
设计采用地表注浆加固,使松散的碎石胶结,和超前支护共同使用,保证上部省道S320通行安全与施工安全。
在注浆施工前,通过注浆试验,确定有关数据,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可靠依据。隧道左、右线进出口的地形、地貌及围岩地质情况相差不大,左线出口暗洞桩号:右线注浆段落为K65+415~K65+465,右线K65+465至S320右边缘注浆范围面积为268m2,右线S320左边缘至K65+415注浆范围面积为290m2;左线注浆段落为ZK65+390~ZK65+443,左线ZK65+443至S320右边缘注浆范围面积为420m2,左线S320左边缘至ZK65+390注浆范围面积为261m2,注浆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两侧各外延3m。隧道浅埋破碎带埋深较浅,围岩为碎石土,或强风化凝灰岩,且节理裂隙发育,破碎,其自稳能力差难以形成平衡拱效应。因此,大管棚施作时成孔困难,如不采取措施,隧道掘进时将会有更大的施工安全隐患,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地表注浆预加固技术处理。
3、地表注浆预加固技术处理措施
通过分析,采用1:1的水泥净浆,从其施工作用上看,施工工艺属于静压注浆中的固结注浆,从注浆理论上属于渗透注浆。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利用浆液结石率高,结石体早期强度大的特性,在相对较高的灌浆压力下,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赶走碎石土及岩体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使浆液在劈裂的孔隙或裂隙中混合并迅速凝结,形成“结石体”,使原来松散围岩胶结成一个整体,改善隧道成拱稳定的条件,从而达到保证工程安全及顺利掘进的目的。
3.1注浆参数
设计注浆采用水泥净浆,设计配比水泥浆水灰比1:1(重量比)。其中水泥选用壮乡牌P042.5水泥,外侧3排管注浆压力≥1.0MPa,内侧管注浆压力0.5~1.0MPa,浆液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注浆浆液的浓度由稀到浓,注浆压力由低到高。
3.2 注浆范围
注浆范围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本次地表注浆加固的区段为:右线注浆段落为K65+465~K65+415,左线注浆段落为ZK65+443~ZK65+390,竖向范围为开挖轮廓以外50cm以上,具体的加固范围如下图所示。注浆时,先行钻孔,钻孔孔径为66mm,之后在钻孔内放人50mm的注浆管,注浆管1.2m以下设置成花管,通过φ8的注浆孔向围岩注浆。
3.3 注浆孔位的布设
在隧道地表注浆的设计中,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浆液的扩散半径是不规则的,利用公式很难准确计算扩散半径。注浆扩散半径与渗透系数、孔隙率、注浆压力、浆液的注入能力、浆液的粘度及注浆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依据现场岩层情况,注浆扩散半径暂定为0.5米,并通过现场注浆岩层观察,对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时间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取样检测,最终确定本次注浆的扩散半径。
3.4注浆次序及注浆压力
隧道注浆以加固为目的,所以总体注浆顺序为:由出口向进口方向按顺序进行,注浆时先外围后内部,并采取同排隔孔错开的注浆方式。每孔又采取分段注浆的方式,每次注浆结束后及时清孔,以便保证下次顺利压注。
由于坡荷隧道出口端为碎石土,比较松散,所以在进行注浆作业时,在遵循注浆压力或注浆量的指标控制的前提下,要求从隧道两侧的3排注浆管开始注浆,然后进行出口端向进口端的注浆,出口端的注浆点设置要求按设计进行,距离仰坡顶1.5m开始往进口方向注浆。
3.5 注浆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3.5.1注浆施工方法
(1)清表:清理地表施工现场;
(2)钻孔:按设计钻孔位置开始钻孔,钻孔孔径为φ80 mm;注浆施工方法采用自下而上分段注浆法:将钻孔一直钻到设计孔深,然后自下而上逐段进行注浆。如图所示。
(3)清孔:采用高压风将孔内泥浆杂物吹干净;
(4)下管:在钻孔内放入φ50mm注浆管,注浆管下半段设置成注浆花管,将加工好的注浆管插入孔内;
(5)封孔:为了确保注浆压力及注浆效果,地表下1.2m孔深范围用水泥砂浆密封;
(6)压浆:用压浆机将配好的浆液注入孔内。
3.5.2注浆工艺要点(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注浆开始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机械器具、仪表、管路、注浆材料、水、电等的检查及必要试验。
(2)注浆过程中,经常观测和记录注浆压力的变化情况,掌握注浆量,特别要注意止浆盘的变形和饱浆情况,如果止浆盘发生变形,应停止注浆,及时处理。发生跑浆时,及时用填塞棉砂、打木楔和糊塑胶泥或速凝砂浆的方法堵漏。
(3)注浆过程中,要及时测量浆液的稠度,防止浆液外漏,在确保浆液质量的前提下,要及时根据注浆效果调整浆液的参数,保证注浆效果,真正起到地表加固的作用。
(4)为使浆液在孔内一定范围内扩散,而不致串浆或冒浆,影响注浆效果,在进浆量很大而压力不上升的情况下,以注浆量控制注浆为结束标准,一般情况下取V0=0.44m3/m(注浆扩散半径按0.375 m),V0=3.14*0.375*0.375*1.0=0.442 m3/m;当进浆量很小时,以注浆压力2 MPa来控制。
(5)启动注浆泵,正常运转后关闭泵口阀门,泵停止运转后,旋转压力调节旋钮,将油压调在要求的油压刻度值上,随着注浆阻力的增大,泵压随之增高,当达到调定值时,会自动停泵。
(6)针对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和隧道结构实际状况,确定了注浆孔的布设间距、注浆孔深度,注浆次序及注浆压力等。为了保证注浆加固质量,在注浆实施过程中,依据现场试验对比,合理确定注浆材料的合理配比,同时,选择合理的注浆作业操作方法以及施工操作流程,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好充分的处理措施,保障注浆加固质量及施工安全。
(7)考虑到待加固体比较松散,注浆过程中,出现注浆压力不能达标,且总注浆量到位但还是不见浆液注满的时候,将根据单位注浆量的1.5倍进行补注浆。若按单位注浆量的1.5倍进行补注浆后仍无法注满,即可换孔注浆,待周围孔注浆固结后再返回来对未注满的注浆孔进行重新补注。
(8)有必要时,在注浆过程中,要对注满浆液的孔洞周围进行钻孔取样,以检测注浆的扩散半径、注浆效果等。
(9)近省道S320两侧的注浆时,局部需要占用半幅省道作为施工场地,施工前要加强跟地方公路管理部门的沟通,施工点前后200m、50m范围内要设置施工警示牌和车辆慢行标志牌,确保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
4 试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注浆过程中,浆液可以充填、挤密、加固松散软弱的土体,提高整体强度,增加其抗剪能力。在疏松土层中,注浆压力要满足浆液能使土体达到被充填挤密,但也要控制压力避免上部拱抬或大范围扰动土体,同时还要考虑浆液迁移扩散的方向和范围。
由于出口边仰坡为原省道S320修建过程中挖方碎石土堆积而成,故地层疏松多孔,在注浆过程中,浆液扩散迅速,洞口边坡有泄浆现象发生。孔口压力表基本无读数,周围孔无浆液流出,浆液扩散半径不易确定。
故注浆时必须考虑浆液的初凝时间和其流动性。应保证有一定注浆量,可将通道堵塞,防止浆液任意扩散。项目部将继续试验,对浆液流动性、初凝时间、注浆压力等进行研究,以获得合理数据,指导下阶段地表注浆加固施工。
5 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坡荷隧道出口端为碎石土,比较松散,而洞口坡积物和砂岩的自稳能力较差,只能以超前预加固和“ 短开挖、 早支护” 保证地层的稳定。因此掌握开挖和支护的时空效应对稳定地层、保证施工安全、 控制地层变形都有很大帮助,对于掌子面而言要把握开挖进尺、 分部开挖。
①严格以“ 以防为主,宁强勿弱,步步为营,稳中求快” 为指导思想,以“ 管超前、 短进尺、 弱爆破、 强支护、 勤量测” 为施工原则组织施工。
②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摸清地质情况,进行地表地质复查,掌子面地质描述,发现异常情况出现时,及时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③加强初期支护,每次开挖后及时喷锚、 架立格栅钢架,保证初期支护质量。
④地表预注浆必须严格按设计深度、 范围施工,并严格执行注浆加固地层施工工艺。
⑤洞内开挖爆破必须根据围岩情况,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根据爆破效果,不断优化爆破设计,以减少对周围围岩的扰动。
⑥备足塌方处理材料,一旦发生塌方,迅速组织抢险,进行塌方处理。
⑦现场安全员必须24h值班,随时观察支护及围岩变形情况,一旦发生险情,迅速撤离施工人员至安全地带。
6 结 语
通过注浆加固,提高了隧道出口洞口段的自稳性和承载能力,改善了岩土体的力学性能,从而减小了围岩对支护结构的压力,从物理力学性能上为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提供了保证,所以地表注浆加固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施工质量和整条隧道的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
[1]黄成光,公路隧道施工
[2]王梦恕,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2010.5
[3]马海君,郝行舟.浅谈地表注浆加固在不良地质隧道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05,(6):67-69.
[4]张小军.软弱围岩浅埋偏压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建设,2005,(3):45-49.
[5]冯卫星,况勇,陈建军.隧道坍方案例分析[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陈跃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注浆论文; 浆液论文; 隧道论文; 围岩论文; 地表论文; 压力论文; 钻孔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