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能动地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要素;劳动工具要素;劳动对象要素
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性智力劳动服务行业。在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单位与甲方,构成了短期有条件的劳动合同关系,两者对设计工作起到最主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建筑设计的生产方式,甲方作为建筑设计成果的接收方,是建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存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直接参与建筑设计的各方人员,构成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劳动者要素;设计单位的各种设计工具和设计理论,构成了设计的劳动工具要素;建筑设计的设计内容、市场资源,以及各项设计要求,构成了设计的劳动对象要素。
生产关系,是在具体设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协作关系。其中,设计单位内部工种协作方式,是最主要的生产关系。
随着建筑历史的进程,以上各项要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本文主要研究当下建筑设计行业的建筑设计公司组织架构中,生产要素的比较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城市化进程是建筑设计行业存在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的改变,需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改变。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完成了快速现代城市化的进程,由此进入了缓慢城市化和后城市化时期。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和设计方式,基本以从无到有的快速建造方式进行,相应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三要素,主要以适应快速城市化需要而形成的。我国的现代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从80年代开始的,到2017年,全国一线城市城市化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70-80年代水平,浙江地区的城市化已超过60%,客观上也已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
而城市化后期,建筑业的建造方式,突出表现为以改良为主,大量的插入式建造和修复性建设,建设方式的特殊化和不可复制性,导致了设计方式和设计理论的变革。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70年代之后,形成建筑文化的多元化。而我国伴随着改革开发的进程,大量西方国家建筑文化的引入,与国内现代城市化的发展,造成了建筑设计理论的不统一与城市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我国当代建筑文化的发展更加复杂化。
第二,建筑设计行业内部因素,同样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三要素的发展和需求。
1)劳动者要素
设计人员或设计单位,构成基本劳动者要素,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起到主导作用。劳动者要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基本要素:企业或个人,存在以盈利为目的还是以职业诉求为目的之间的矛盾;存在以追求长期效益还是短期效应之间的矛盾。以此形成了以设计作品为导向的创作型设计师群体,和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生产型设计师群体。同时,设计师个体之间的知识结构差异、个人诉求、利益分配等问题,也是劳动者要素内部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劳动工具
建筑设计行业的劳动工具,主要包括设计工具和建筑设计理论。
设计工具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算机技术产生之前,以手工作图为主的制图方式;第二阶段,计算机CAD技术代替手工作图,形成今天最主要的制图方式;第三阶段,以BIM技术为基础的三维设计方式。考虑到建筑的老化、抗震等动态因素,将产生更多设计辅助工具。同时,设计工具的选择体现了设计师的个性化特征,是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筑设计理论是一门涵盖经济、技术、人文、历史等综合型学科,是建筑设计工作最重要的劳动工具。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既反应了城市化进程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体现了设计师的个体特征。快速城市化的需求,形成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工具化设计理论,尤其在商品房项目中体现尤为明显。而快速城市化的结束,后城市时期的多样性必将带来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建筑设计理论也必将迎来多元化的发展。
3)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要素包括城市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等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甲方的建设意图。同时,劳动对象要素对建筑设计的其他生产要素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了建筑设计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建筑设计的生产力要素,对建筑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建筑设计的生产关系,主要反应在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协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制度上。一个优秀的设计院体制,能有效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设计单位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进入成熟期,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了后城市化阶段,建筑设计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目前,国内建筑设计机构生产关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技术行政化管理机构。
以国有大型设计机构为例。这类设计机构,一般成立较早,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业绩积累,依托政府强有力的政策资源,逐渐形成综合型大型设计集团,对以政府主导的大型公共建设、EPS工程等,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对民用建筑设计市场,也产生巨大的市场优势。
这类设计机构,在生产力三大要素中,劳动者要素、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要素都优势明显。而在生产关系要素中,虽然管理优势明显,但是利益分配制度较差,技术行政化色彩明显,生产关系要素偏弱。在近3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这类设计机构多数进行了制度改革,有较大改进。
目前,一些大型民营设计机构,也有行政化管理趋势,但是在利益分配制度上弊端较少。
第二种,契约式集团化管理机构
这类设计机构以总公司统一管理,设计所或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以契约式联合的模式,既具有集中管理的整体优势,又不失个体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这类设计机构的特点是,对民用建筑市场开发、运营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特征,在近20年的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市场影响力。但是,对房地产、商业地产、政府政策市场等传统城市化建设项目,依懒性较强。
这类设计机构,因为承受国有大型设计机构的市场挑战,在生产力三大要素中,劳动对象要素优势较弱,其他要素优势较大。同时,代表生产关系要素的企业管理水平,是这类设计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重点。
第三种,股份制或独资设计机构
这类设计机构具备小而全的甲级民营设计机构。这类机构是契约式集团化管理机构的早期形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具备完整的设计资质要求,具有较强专业性。但是,优势资源积累不足,市场战略性优势不明显,对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因为资质人力成本较大,对城市化市场的依懒性很强。
生产力三要素中,普遍优势较弱。在劳动者要素中,往往主要负责人较强,而团队较弱,强干弱枝,整体实力偏弱;劳动工具要素较弱;劳动者要素优势不明显。生产关系个人化色彩明显,稳定性较差。
第四种,创作型小型设计机构
以事务所或工作室为例,一般是主创设计师负责制,具有自身的市场独特性优势,个人色彩明显。与外界的合作较为活跃。是未来创作型设计师的主要生存方式。
生产力三要素中,因为机构规模较小,设计人才比例较大,市场占有率少但资源集中。因此,劳动者要素具有优势,劳动工具要素较弱,劳动对象要素优势明显。但是缺乏社会大协作能力,需要寻找相对应的合作平台,因此,生产关系要素较弱。
综上分析,未来的建筑设计市场中,技术行政化管理机构和契约式集团化管理机构是未来中国建筑设计主导设计机构,但是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创作型小型设计机构,是未来创作型设计师的主要生存方式,个性化的创作型设计团体会愈来愈多,竞争激烈,将形成百花争鸣的建筑文化浪潮。未来,需要出现单纯的管理型设计平台,以此,来完成对这类设计机构的生产关系的整合。
论文作者:何杨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生产关系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要素论文; 生产力论文; 劳动对象论文; 机构论文; 劳动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