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逐步投入运营,铁路房建系统安全风险不断加大,通过对地下车站特点及房建设备安全管理重点、难点的分析,为今后加强高速(城际)铁路地下站房建设备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铁;地下车站;房建设备;安全管理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铁路建设、运营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高速(城际)铁路的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城际)地下车站的建设成为了减少占用城市用地的一个重要方式,已经逐渐在国内普及,高速(城际)地下车站的投入运营,为方便旅客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铁路部门怎样加强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就如何加强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房建设备安全管理浅谈几点体会。
一、高速(城际)地下车站建设的理念及特点
随着中国城市化及高速(城际)铁路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快捷的乘车与换乘方式,高速(城际)铁路地下站建设主要理念及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民为中心,并综合考虑地形条件、建筑艺术、施工技术、运营理念,以满足车站客流顺畅、旅客乘降、疏导快速、布局紧凑、管理方便等功能。
2.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车站所在地控制规划相协调,是车站与城市周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节约土地,减少施工时对城市交通及市民的影响。
3. 车站规模满足近期及远期客流集散和运营的需要。
4. 统一规划,是高铁车站与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的其他交通工具换乘方便、快捷,实现无缝对接,完善城市交通布局,实现铁路建设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
5. 车站设计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设备布置合理,站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同时车站的其他设施满足旅客安全出行、温馨出行。
二、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运营管理中房建设备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一种潜在因素,是风险源利用系统的漏洞实施的威胁,对地下车站房建设备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加强地下车站房建设备安全管理提高科学依据。
1. 轨顶安全风险。因高速(城际)铁路运营速度快,考虑安全运营,一般在轨顶上方均设置轨顶风道,并在站台两端设置风井,轨顶风道、风井及附属设施的结构稳定性、耐疲劳强度及混凝土的密实性等将影响动车运营安全。在高铁日常运营中存在一些因施工质量不高,混凝土结构存在蜂窝麻面后施工单位用砂浆进行修补情况,也存在轨顶风道及风井盖板结构稳定性、耐疲劳强度不足等情况,导致动车运营中发生轨顶混凝土颗粒掉落、轨顶结构松动甚至掉入轨道现象,严重影响高铁运营安全。
2. 结构渗漏导致的安全风险。地下车站渗漏水主要有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裂缝、蜂窝、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路及预留孔洞等部位未处理好引起渗漏,也有站内周边离壁沟排水不畅、防水未处理好引起渗漏等。在高铁日常运营中,常发生地下水渗入站厅层及行车控制四电房屋内,导致电线路短路、行车控制系统故障等,严重影响高铁运营安全。
3. 站台安全风险。高速(城际)铁路站台既存在站台侵入建筑限界、站台帽石松动或脱落危及动车运营安全危险,又存在站台与列车间隙过宽导致旅客掉入轨道的危险,还存在站台设置的屏蔽门、栏杆、玻璃幕墙等松动、脱落、破裂等危及动车运营与旅客安全危险。
4. 站内排水排污系统导致的安全风险。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一般都设置单独的排水、排污系统,将车站的污水、废水抽至地面接入市政排水排污系统,同时一般地下车站废水排放系统均与隧道废水系统排放联通,在高铁日常运营中,发生过因排水排污系统故障而且没有水位报警装置导致污水、废水排放不及倒灌进入线路及站厅影响动车运营,也发生过排污系统故障导致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不及时导致发生人身安全事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 市政施工导致的安全风险。高速(城际)地下车站一般建于城市中心,市政道路桥梁及房屋施工常破坏车站主体结构,轻者导致主体结构开裂、渗漏,当地下水位高时发生雨水倒灌进入车站,影响动车运营,重者将导致主体结构严重破坏,影响车站结构安全。
三、加强高铁地下车站房建设备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对策。
针对高铁(城际)地下车站安全风险源,结合我们多年地下车站房建设备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房建设备安全管理。
1. 站房日常管理。一是要建立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房建设备检查工作制度,加强站房、吊顶板、玻璃幕墙、干挂石材、人防门、排水排污系统等设备设施的值守、每日巡检与月度深度巡检,对发现的问题按照日常管理、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类建立问题库,并及时处置,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二是要经常性组织专项安全排查,重点对轨顶、吊装口、电线路、限界、排水系统等安全重点危险源的排查整治,确保及时发现危险源并第一时间消除危险,确保动车运营安全;三是要强化设备维保养护,要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定期对地下站排水排污设备、水位报警系统、人防门等进行维修保养,组织维保单位加强干挂石材、玻璃等维修养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一是要按照设备管理、作业管理等层面针对各类危险源编制、修订完善《高速(城际)地下车站房建设备检查工作制度》、《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人防门检查维护办法》、《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排水排污系统检查维护办法》、《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办法及救援预案》、《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应急预案》等各类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与作业层面行为;二是要编制各类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设备操作规程,按照地下车站房建设备特点,有针对性编制《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房建设备日常巡检作业指导书》、《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房建设备深度巡检作业指导书》、《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排水排污系统巡检作业指导书》、《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人防门巡检作业指导书》、《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有限空间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指导书,编制《高速(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排水排污系统设备操作规程》等设备操作规程;三是编制编制完善各类技术资料,按照”一站一档”“一房一档”“一站一预案”的标准收集、整理各站技术资料,编制各站应急预案,并组织全员认真学习掌握,提高专业化安全管理水平。
3. 建筑限界管理。以“零容忍”的态度,既要彻底整治站台侵入建筑限界问题,又要及时解决站台与列车之间间隙过宽问题;规范日常建筑限界测量,严格其他设备单位影响建筑限界的站内施工维修作业;落实与工务、车务等单位建筑限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建筑限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4. 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要按照“一站一预案”标准建立各地下车站应急预案,每月组织员工进行练兵,每季度按照不同科目组织演练,让职工熟悉掌握地下站雨水倒灌、站台帽石松动、轨顶混凝土脱落等危险的应急处置程序,切实提高职工素质与应急处置水平;二是要加强路地联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协调对接,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在地下车站发生火灾、雨水倒灌、行车安全事件等应急情况下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时处置各类险情。
5. 加强源头管理,加大新线建设过程提前介入力度。一是要做好设计阶段设计方案审查,将轨顶风道、吊装口、人防门的结构稳定性、耐疲劳强度问题,地下车站加装水位报警装置问题,地下车站进出口玻璃房坠落等问题列入设计重点;二是做好新线建设过程的现场介入检查,制定提前介入工作方案,抽调精干力量,每月深入现场重点检查站台建筑限界、轨顶混凝土结构、地下站房主体结构、各类预留孔洞、离壁沟坡度、预埋管线、防水等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建立问题库,书面告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并督促整改,提高工程质量;三是把好静、动态验收及运营初期安全关,将站台侵限、轨顶风道、主体结构渗漏、排污泵房通风、预留孔洞没有封堵等重点安全风险问题作为重中之中,解决在联调联试前;组织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各项管理、作业技术规章、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日常值守、巡检、限界管理等工作,确保运营初期安全。
四、展望
本文对高速(城际)铁路房建设备安全管理的分析与探索,虽然经过三年多在广惠城际铁路诸多地下车站日常安全管理中进行论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但鉴于铁路专业系统较多、地下车站组成元素多、且个人专业知识有限,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论文作者:徐益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车站论文; 地下论文; 城际论文; 铁路论文; 作业论文; 限界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