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业市场化更深 入、更广泛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是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 革不仅仅使得建设工程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巨大提高,更能给建设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BIM
1 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1.1 缺乏各方认同的协作平台
我国目前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多是采用阶段性造价管理,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并非连续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致使各阶段的数据不够连续,各阶段、各专业、环节之间的协同共享存在障碍,缺少一种共同的交互平台,造成信息流失、信息传递失1.2 造价信息不精确
目前的工程造价主要根据设计院的施工蓝图进行工程量计算,再根据计算出的工程量进行组价,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大量繁琐的加减归类,其计算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精度上难以保证。
1.3 造价分析能力薄弱
目前的造价管理只能分析工程量清单级数据,仅能满足前期招投标、预算和结算的需求,不能满足按空间维度(按施工区域、按楼层、按构件)分析,更不能实现基于时间维度的分析,项目造价在概算、预算、结算编制阶段的参编人员对项目各阶段的要求不同,因而在各阶段形成了相对孤立的编制数据,各部门环节之间数据汇总存在障碍,数据的控制、细度、功能不足,数据难以积累,海量数据时,很难做到不漏项、成本数据不失真,尤其是在竣工结算阶段,各参与方对合同及现场签证理解不一致,工程造价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至于三方“扯皮”,而审核对量工作又极为繁琐,成本分析效率低、费时多。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数据量庞大,例如,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交通工程(东广场)项目(以下简称东广场项目)中成本核算的问题,工程项目数据十分庞大,每一个施工阶段都牵扯大量人材机费用,实行短周期成本管理在当期管理手段下无法满足需求,实际成本核算牵扯部门和岗位众多,没有精细化的计划和管理手段,整个工程成本汇总就难以做出,消耗量和资金支付情况也十分复杂。材料方面,有的进了库未付款,有的先预付款未进货,人工、机械周转、专业分包也有类似情况,数据量如此庞大的项目,成本项目数据归集若没有在一个强大的平台支撑情况下,成本核算十分困难。
2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不同阶段的应用
2.1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按照有关部门的计算,工程项目的总费用中,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占比在1%――3%之间,而工程设计对于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大约是在70%――80%之间,这就充分说明了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是概预算和施工图预算。要依据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借助于BIM技术,将信息数据库中所储存的之前所发生的工程项目的历史数据提取出来,并对这些数据按照不同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工程限额和限额指标,通过限额指标来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一阶段,技术经济人员也可以借助于所构建的BIM参数化模型,测算工程量和项目数据,将所得到的项目概算与概算指标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知道工程是否符合投资估算标准,以及造价管理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上文中介绍过BIM技术的可视性和模拟性特点,在管理施工图预算造价时,就可以应用BIM的这两个特点,虚拟工程的建造现象,包括日照、紧急疏散、材料进场等,采用远程监控方式分析工程施工所用的时间,这样就提高了施工决策的准确率。所制定的施工决策,同样可借助于BIM技术将其转为立体模型,从而更准确的判断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提高其协调性,从而减少了工程返工率。
2.2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招投标阶段,要确定好施工方案和施工单位,制作招投标文件时,采用传统人工工程量计算方式,有可能会将工程量清单中的某项漏掉,而应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就可以参考设计方关于工程的信息数据,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完成工程量清单,而且不会出现漏项问题。招标单位也可以获得BIM模型,并通过BIM模型对工程量清单进行二次计算,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招标单位就不会因为工程量计算不准确而发生损失。招标单位将BIM模型提供给出投标单位,借助于这一模型,投标单位可对工程中各构件的组成有更准确的分析,在三维模型中了解不同构件的分布,这样一来因为工程量不明确而导致的项目结算纠纷就会大大减少。
2.3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进入施工阶段,BIM技术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首先,工程开始施工意味着各种工程资源将被源源不断的投入。工程建设时间往往较长,而且材料设备价格有较大差异,如果中标的是低价单位,在汇审图纸时可借助于BIM模型对各工种协同性进行分析,并启动碰撞检测功能来了解专业交叉的问题,这样因为协调性不足而导致工程索赔问题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其次,BIM技术可实现工程施工期间信息的有效流通,例如施工时某项设计需进行改变,那么利用BIM技术可马上将改变之后的工程造价计算出来,而且可将新的信息传递出去,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第三,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工程造价软件和BIM模型的有效连接,并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将施工工程中的建设资金情况随时共享出来,那么工程材料管理人员就能够随时了解施工现场对于各类工程材料的耗用,进行限额领料。BIM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的同步传播,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2.4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由于大部分工程都需要较长的工期,因此许多施工单位都会忽视工程收尾阶段的工作,到工程快结束时就会出现许多疏漏,例如资料被丢失,图纸不完整等,这样工程就可能不能圆满竣工。借助于BIM技术,工程施工的所有阶段中的信息都会被及时收集并储存,即便是进入工程收尾阶段,也不会发生资料丢失问题。而且BIM技术具有可视性,可随时根据三维图形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了解,就保证了竣工阶段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了由于责任不清而导致的纠纷问题。
工程施工的造价管理能力直接体现在工程的经济效益上,同时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有序衔接以及各程序的严密控制。传统造价管理存在着效率低、信息共享程度差等问题,滞后于当前工程建设需要,BIM技术的引入,可随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科学分析,这对于工程造价水平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并有利于工程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管理的精准化。
结语
目前我国的BIM项目运用还刚刚起步,基于BIM的造价管理运用优化及提升空间巨大。在我国由于行业规范与数据接口不同,BIM运用目前大多应用于设计层面、施工层面,要想实现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符合我国建筑行业标准的应用,BIM整合软件和数据接口是不可或缺的。目前,中国BIM标准正在积极筹划中,面向BIM技术的造价管理信息化也在不断的尝试摸索,BIM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紧随时代步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和行业地位,有必要着力推进BIM技术的应用,以促进我国造价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付廷兰.试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2013(15).
[2]冯展文.试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J].价值工程,2011(36).
[3]王新坡,马淑青.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8).
论文作者:于连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工程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