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未来: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当代论文,未来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一直是世界各国最迫切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纵观全球,无论从东方到西方,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教育改革运动都不再像当初那样充满自信,许多国家甚至陷入了某种困境,举步维艰。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笔者认为,教育改革中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当代教育最为本质的社会功能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当代教育在未来社会中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一问题,是教育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直接影响到当代教育科学的的目标体系的确立,也是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历史上教育社会功能的转换
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变迁,教育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会相应地发生量与质的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社会功能。
(一)传承过去——古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古代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与今天没什么两样。与此同时,作为人类整体的知识经验,相对于以后的历史时期而言,不仅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发展速率极其缓慢。这一时期的教育,既不需要提供给个体大量的文化知识以养成非常复杂的社会生活技能,也不需要培养、训练个人多少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受教育者主要通过现实的生活实践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自然交往习得知识与经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忠实地重现着人类的历史过程,学校仅仅被视为现成文化的复制者。如美国学者卡扎米亚斯和马西拉斯的研究所指出的:“在相对同族的原始社会,很少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简单,教育大体上是把个人引入文化遗产的过程。”古代教育事实上成了传承过去的纽带。
(二)接纳现实——现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机器生产出现之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变化的速度加快,人们原先习惯的缓慢节奏和稳定模式逐渐被粉碎,今天已不再是昨天的重复。加上人类整体的知识总量大大增加,一个新的社会成员已无法在短短的十几年的生活准备时间内,仅仅依赖在参与现实生活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教育过程,来实现将人类几千年来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他的生活能力。现代工业社会的这种变化,迫使教育的社会功能必须转换。因为教育面向过去,迷恋于传统,已经不再意味着面向现实和未来。由此,现代教育开始了变革,将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由无组织的自然状态过渡到了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功过程状态,这样他使年轻一代在学校较短的时间内习得人类社会整体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可能。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现代工业社会与当代社会相比,其发展变化还是有限的,至少来说,还能为当时的学校教育所适应。一个人青少年阶段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完全足以应付其将来一生所需。很明显,现代工业社会的教育不是着眼于未来的,而是反映着今天社会的需要。接纳现实,是现代教育本质的社会功能。
设计未来: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一)当代教育的社会功能面临着重新定位
当代社会,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以科技信息革命驱动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彻底改观建立在工业革命之上的现代文明,这一革命性的变迁已波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这一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化着;新的产业不断涌现,旧的产业不断消失;人类社会知识总量激增,出现“知识爆炸”情况;人们掌握的现有知识、技能淘汰速度加快。这样,使得今天不再是昨天的重复,明天更不是今天的再演。
社会变动的加剧,使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现代教育体系遭到怀疑。对于这一点,《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深刻指出:“由于在校学习已不能再构成一个明确的‘整体’,而且也不能在一个学生开始走向成人生活之前,先让他接受这种学校教育,因此,教育体系必须全部重新加以考虑,而且我们对这种教育体系所抱有的见解本身也必须重新加以评议。”因此,当代教育不能再停留于再现当代的社会和现有的社会关系,其社会功能必须重新加以定位。
(二)设计未来是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1.未来是一个更加依赖于人的社会。托夫勒夫妇在他们的著作《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中这样分析:第一次浪 潮部门提供农业和矿产资源,第二次浪潮部门提供廉价劳动力,从事成批生产,快速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部门,则以创造和开发知识的新方法为基础,雄踞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在第三次浪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高度发展的人,这意味着未来社会是一个更加依赖于人的社会。
2.未来人的培养只能依靠当代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不可能通过生物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而只能通过教育的方式传递。由于未来社会的特殊需要,以及人在未来社会的决定性作用,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未来的人,不仅要获得知识,更要学会获取知识;不仅要学习生活技能,更要学会生存;不仅要实现自我,更要学会关心人类整体等等。未来人身上的所有这一切,都不会自然发生,只能依靠当代教育这一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3.当代教育培养人必须面向未来。托夫勒在谈到面向未来的教育时指出:“在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没有充分适应工业时代的要求时,新的超工业革命突然来临了。昨天主张改良教育的被斥为‘眼前主义’,明天的教育改革者很可能被指责为‘未来主义’。因为要实行真正的超工业化教育,只有再次改变时代的倾向性才有可能。”“为了避免未来的冲击,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种超工业教育制度,而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在陈迹中物色目标和方法。”简而言之,当代教育从面向过去、面向今天走向面向未来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4.当代教育面向未来具有更大的能动性。“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1]这一句话深刻地提示了:当代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再只是被动地反映当代乃至未来社会及其社会关系,而是具有主动性。特别是科技发展为当代教育这种能动性的发挥,开辟了非常广阔的前景。具体体现在:(1)科技发展为我们科学预测未来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文明社会需要的人才之规格;(2)科技发展为转变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及进行教育的整体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科技发展为当代教育培养未来人,从方式和方法上准备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由上观之,当代教育对于未来的真正价值在于,它通过未来人的培养,来设计未来文明的图景,从而决定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未来是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如何发挥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当代教育如何发挥其设计未来的本质社会功能呢?最根本的途径,当然是按照未来社会的要求培养未来人。当前,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建立比较科学的当代教育目标体系。这是因为,科学的当代教育目标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未来人这一根本性质的问题。它是当代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代教育社会功能充分发挥的首要条件。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笔者认为,当代教育目标体系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
(一)学生面对未来
所谓学会面对未来,是指当代教育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未来意识,以积极的情感、理智的判断来面对未来社会的一切变化。这是因为:“明天的技术不再需要数百万精通文化的人在一起干不断重复的工作;不再需要怕丢了饭碗而唯命是从的人……今后需要的是一些‘未来化思想深入骨髓’的人。”[2]当代教育只有教学生学会面对未来,才能促使其思想不仅同过去,而且同未来相连接。千百万人具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有了一个作好了充分思想准备的社会,就可以去面对未来变化带来的一切影响。只有这样,当代教育社会功能的转向才有可能。学会面对未来,应该成为当代教育目标体系的第一要素。
(二)学业会对付未来
当代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面对未来,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对付未来。这是当代教育功能转变由可能成为现实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整个社会生活正以无可比拟的速度不断地发展与变革。对于任何人来说,光懂得过去已经不够,甚至懂得现在也还不够,因为此时此地的环境很快就会消失。因此,“明天的人就不得不去对付比今天更杂乱的变化。”[3]当代教育必须:(1)教学生学会分析可预见的未来之主要趋势及重大问题;(2)教学生学会预测未来变化的方向和速度:(3)教学生学会选择未来的可能方案。
(三)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对于当代教育功能的转变,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同样至关重要。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生学会尊重知识,二是教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前者是条件和基础,后者是方法和结果。托夫勒夫妇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中论述到:“从今天起的每一个步骤,体现和增加价值的是知识,而不是廉价劳动力,是符号而不是原材料。”“因为知识减少了原材料、劳动、时间、空间、资源和其他投入的需要。”未来人必须学会尊重知识,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乔伊指出的:“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当代教育一方面要教学生学会尊重知识,但另一方面要较少的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着重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的方法,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四)学会处理时间和信息
时间和信息,对于未来社会的重要性已经愈益显明,未来人如果不学会处理时间和信息,要想取得未来社会的生存权,同样是难以想象的。当代教育要发挥设计未来社会的功能,必须教学生学会处理时间和信息。
首先,未来社会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速度,托夫勒在其《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醒人们注意到未来社会中这种普遍存在的令人不知所措的加速度变化。当代教育必须教学生学会处理时间:(1)学会根据未来制定工作、学习、生活计划;(2)学会严格、精确安排时间,守时惜时;(3)学会把握时机,提高时效。
其次,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有关人们工作的关键问题是,一个人的工作量有多少是用于信息处理;在多大程度上信息处理是日常化和程序化的;信息处理的抽象程度如何;人们用什么途径进入中央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个人在这一过程中有多大的自主性和责任。”[4]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学会处理信息,是未来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理应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五)学会创造
托夫勒夫妇认为,第三次浪潮的经济将要求(并奖赏)完全不同种类的劳动者,他们会思考、提问、创新,敢冒企业风险,他们是不易互换的。换句话说,第三次浪潮经济偏爱个性。”当代教育应努力将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才能都解放出来,从而达到设计并创造未来文明之目的。《学会生存》的作者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当代教育要“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在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5]总之,当代教育要努力教学生学会创造,这是教育不可忽视的一大目标。
(六)学会关心
当代教育通过培养未来人设计的未来,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文明,这一文明只能属于全体人民。正如《学会生存》的作者所说的:“合理的教育学说,必须以下列准则为依据:目前的社会与未来的社会能够或将能证明科学与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真正的目标是为人类服务。”[6]未来的新人“必然能够在他日益增长的理解能力、肌体能力方面和潜在的另一方面,即个性的情感与道德方面建立起一种和谐状态。这种新人只具有人类智慧和人类技巧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感到他自己和别人之间融洽无间,具有一种人类和谐。“[7]因而,当代教育必须教学生学会关心,不仅关心自己,还能关心别人,不仅关心人,还能关心人类生存的环境;不仅关心国家,甚至关心全人类的命运。这是当代教育最高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说,未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离不开教育社会功能的转变。设计未来,作为当代教育的本质的社会功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正确理解当代教育的本质功能,对于推动教育整体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运动,最终创造人类社会的崭新文明,具有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注释:
[1]《学会生存》,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39页。
[2][3][5][6][7]《未来的冲击》,新华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338页,第338页,第205页,第132页,第2页。
[4]《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5月版,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