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方市场问题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买方论文,中国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0)02—0032—04
目前,对中国市场状况最流行的判断就是“买方市场”。《短缺经济学》作者科尔内认为:如果企业的库存主要是产品积压,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是产成品占用,这种经济就是需求约束型经济,这种市场就是买方市场。目前,国内不仅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而且连一些投资性商品及基础性产品也供过于求,如电力、铁路甚至银行等一些过去堪称“老大”的部门,现在似乎也“牛”不起来了。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再生产的中心问题。对此理论界及实际工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不同的侧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中国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
第一, 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还只是初级性的买方市场。 我国人均GNP只有500多美元,居民恩格尔系数长期居高不下,消费层次难以提高。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0 %左右,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甚至达60%以上。另外,我国居民劳务消费比重一直也很低,劳务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现在还不到1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以上,劳务消费比重低同样说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低,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是建立在低收入基础上的。进一步说,我们是在居民购买力还不高,其需要满足程度也不高的情况下进入买方市场的,这样的买方市场当然是初级性的、低水平的买方市场,其基础也比较脆弱。
第二,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呈出明显的结构性、相对性特点。一方面市场上产品积压和“过剩”,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还不高;一方面许多部门的生产力过剩,另一方面有些产品和服务还有很大缺口;一方面某些优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处于卖方市场,另一方面某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处于买方市场。所以,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是相对的、结构失衡型的买方市场。
第三,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是需求压抑型的买方市场。东方人传统上比较节俭,历来扬积蓄、抑消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高速增长,远远超过已实现的购买力的增长。加上养老、医疗、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人们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只有抑制眼前的消费需求,多储蓄。
第四,现阶段我国买方市场的发展还不稳定。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的供大于求的经济格局,其运行状态还不稳定,有较大的波动性。一些产品和服务上的缺口仍然比较大,如部分基础产品和基础设施。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或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有些产品随时有可能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比如农产品市场,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粮食加工工业及副食品工业的发展,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就会被供应短缺所代替,如果碰上灾年,情况会更严重。
二、中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原因
第一,整个社会有效购买力不足。我国市场不景气的根源不是持币待购者多了,而是老百姓的购买能力不能实现购买欲望。我国目前大约有6万多亿元的储蓄,其中相当的比重被少量高收入者阶层占去, 对他们来说,已没有多少消费项目值得大把地花钱,然而对多数中低收入者来说,目前他们所拥有的储蓄,主要是用于养老、子女教育、健康及应付突发事件,购房、买汽车却是有心无力,连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也要三思而后行。占全国较大比例的收入阶层消费水平的低下,使潜在的市场难以变成现实的市场。这就是说目前消费需求不是饱和了,而是有效购买力不足,造成了总量推测下的买方市场。
第二,货币政策偏紧或货币供应及决定的国内总需求不足。改革开放调动了企业增加供给的积极性,但是已有的供给基本上是数量扩张型,各地铺摊子的扩张热情特别高,引起了经济过热,由经济过热拉动的需求膨胀又导致了通货膨胀,迫使国家采取紧缩需求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由此使近几年来我国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在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同时,也促进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第三,结构性矛盾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大量的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产品结构没有随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而升级。部分产业过度竞争,产品结构严重雷同,使供需结构不相适应。这些低水平同档次的重复建设项目在现行的地方保护政策之下,优不胜劣不汰。其结果是重复投资项目的产品充斥市场,促进了买方市场的形成。另外,市场经销结构性空位引发供过于求,造成了城市中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不平衡,再加上销售渠道不畅通,加剧了局部的商品供大于求。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在城市中已趋于饱和,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但在广大的农村,其市场需求的潜力还非常巨大,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市场没有充分地开发出来,使这些产品在城市中形成了买方市场的格局。
第四,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对买方市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根据科尔内的分析,经济处于短缺还是需求约束,其决定因素是体制,短缺经济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常态;需求约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常态。现阶段我国买方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通过逐步消除旧体制的束缚,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直接促进了工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供给的增加使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最终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供求关系转化。
第五,进口的增加,出口下降也加速了买方市场的形成。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 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这就使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家电产品、通讯产品过早地进入了买方市场。同时,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品出口的国际需求趋弱,东南亚地区内需大幅度萎缩,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对这一地区的出口。危机的影响波及到世界其它地区,对我国的出口带来同样的打击。我国的出口出现了多年不遇的负增长,致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第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居民的储蓄倾向,也推动了买方市场的加速形成。过去企业职工医疗公费、福利分房、连子女上大学国家也给予大量补贴,这超出了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个人、单位、国家三方负担,实行住房商品化、大学费用自理等。这样就改变了居民的收入支出结构,为今后着想,为子女着想,居民储蓄倾向提高,必然会推动买方市场的形成。
三、中国买方市场的影响
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相比应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大进步。一般说来,买方市场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可以在宽松的市场商品选择环境中,购得物美价廉的商品,无形中会提高实际收入。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买方市场毕竟也是一种市场的不均衡,它会从另一方面制约经济增长。
第一,买方市场使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利润下降,企业分化加剧。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买方市场状态下,为了争夺市场,企业之间,特别是同行业企业之间竞争特别激烈。而企业竞争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降价,产品降价虽然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但是这往往使企业的平均利润大幅度下降,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收益减少。一般来说,生产和效益总是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而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则日益困难。现在这种状况特别明显地体现在电视机、微波炉等家电行业,钢铁、汽车等行业也逐渐出现同样的变化。一些生产名牌产品、生产规模较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产品结构的企业,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而那些市场适应能力差、生产非名牌产品、规模过小、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多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差,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窄,以至或被兼并收购、或面临破产倒闭。对这些企业来说,日子当然不好过,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来说,却是好事。
第二,买方市场使生产能力和经济资源有效利用率降低。供过于求的状况,会导致一些产品的过剩和积压,而产品销售的困难,会使企业压缩生产,造成生产设备闲置,从而现有的生产能力无法充分利用。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半数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这是经济资源的一种浪费。
第三,买方市场会引起就业负担加重。买方市场下企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会出现企业的兼并、破产倒闭,会有职工的下岗、失业。有些企业为了增加效益,也会采取减员的措施。现阶段除了有大量下岗人员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年龄构成轻,每年会有1400~1500万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就业压力相当大。而买方市场下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有限。失业人数的增加,不仅会降低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使他们需求降低,而且对社会稳定也很不利。
第四,买方市场将使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从而使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买方市场的出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使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非价格竞争,不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改善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发展名牌产品,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还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结构,优势企业需要扩展,以实现规模效益,困难企业为了生存,在寻找出路。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企业走上了重组的道路。这一切无疑会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第五,买方市场使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和方式发生改变。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解决的主要是补充短线和增加供给问题,针对短缺经济下急剧增加的需求膨胀,宏观调控主要是单纯抑制需求,通过收紧信贷和控制投资规模,达到控制因过度需求而引发的全国性通货膨胀,从而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而买方市场的出现,供过于求成为宏观总量的一种常态,消费约束使投资需求明显减弱。要想在买方市场下,继续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就必须改变原来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从主要通过信贷规模来调节投资需求,转向主要依靠财政投融资规模来调节投资需求,并要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和推动消费需求,以保持消费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第六,买方市场使市场的作用增大。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是需求,因而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十分重视市场的作用,企业的必然选择是以销定产。市场的作用和约束力空前增强,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从事经营活动,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四、中国买方市场条件下实现经济有效增长的思考
买方市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呢?综合各家之言,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经济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压缩和淘汰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培育具有良好潜在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应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要加快城镇住宅建设,发展购房抵押贷款业务,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要不断开辟新的产业领域,如环保产业、海洋经济等,逐步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有针对性地增加投资,以促进形成有效需求。在工业品成为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要注重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以此来拉动市场需求。资金应该主要投入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领域以及能很快见效的工农业技术改造项目等。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投资力度,必须执行科学的基建程序,切实做好做细工程前期工作,进行充分论证,切忌重犯长官意志盲目上项目、压工期的毛病,严格控制工程预算,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确保质量,避免造成浪费损失。要把投资变成内需,还必须加强采购管理。优先面向国内企业进行物资设备招投标,保证绝大部分投资在国内采购,这样才能有效拉动国内需求,缓解开工不足,实现良性循环。
第三,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加城市居民收入,为大量下岗和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只有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了,才能增加购买力,拓宽消费领域,同时要注意引导合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扩大服务性消费。通过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途径适当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针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长迅速,我们要寻找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和刺激消费的增长。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适合中国国情,注意新产品的开发和培育,在市场运行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住宅消费、家用汽车消费、旅游消费以及农村消费,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第四,积极推进消费信贷发展,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消费信贷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民一种重要消费方式,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以后,政府引导消费者支出投向,以加速需求增长来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新的消费观念,积极培育新的消费文化,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目前发展消费信贷的潜力十分巨大,就住房消费信贷而言,去年是710亿元的规模, 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而美国是55%,香港是23%,马来西亚为13 %,韩国是11%。如果能使住房消费信贷达到5%的水平, 那么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会较为明显。在其它各方面的改革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住房、汽车和其他大宗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信贷业务前景广阔,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第五,改善宏观调控方式,提高宏观调控质量。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鼓励和刺激消费的增长。注意使用经济手段,比如降低利率、调整贷款方向、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实行新的分配机制、税收调节等主动有效地引导消费,以重点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二是防止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三是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节奏和走向。政府要对结构调整的重点、进展程度、发展趋向等,有统一的宏观规划,以指导结构调整合理、有序、平稳地进行;四是要适度控制供给与需求的总量,保持二者的相对平衡。加强对供给的管理。不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供给管理都是我国经济政策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在宏观调控中要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控制投资规模、信贷规模、外汇规模等,掌握宏观调控的主动权,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营销体系的开发和建设。一般来说,那些销售业绩突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基本上都有一个高效率的营销网络,有一套特点鲜明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应该很好地总结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探索和建立适合各个企业的产品特点的营销体系,在大规模、专业化、少环节等方面多作努力,以切实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率。
第七,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培育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运行机制。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企业要敢于面对买方市场严峻的现实,从自身努力去寻找出路,要加大自身改革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同时注意不断地开拓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面临加入WTO 的新形势、新任务,政府应该运用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管理,尽可能保护国内有发展前途的幼稚产业免受太大的市场冲击。另一方面,以信贷和财政优惠等措施,积极推行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战略,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和产品。尤为重要的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力度,解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
今年以来,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投资需求具有广阔的扩张余地,消费需求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相信政策效应将进一步体现和释放出来,我国经济将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
收稿日期:1999—12—6
标签:买方市场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