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7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乳房肿胀的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产后乳房肿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纠正乳头凹陷、扁平、热敷、冷敷、按摩、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在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乳房疼痛程度平均值。结果:观察组第1d疼痛程度平均值为(0.12±0.04),第2d为(2.97±0.14),第3d为(2.66±0.54),第4d为(0.45±0.21),对照组第1d疼痛程度平均值为(0.14±0.03),第2d为(2.45±0.23),第3d为(3.42±0.62),第4d为(2.26±0.66),观察组的乳房肿胀和疼痛程序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肿胀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之一,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疏通乳腺管,减轻乳房肿胀,促进乳汁排出,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更重要是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产后;乳房肿胀;成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27-01
产后乳房肿胀多发生于产后2~5d,是产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病即乳房内体液、血液和乳汁堆积而成,患者常出现乳头变短、局部有硬结、皮肤绷紧、怕触摸等临床症状,引起产妇的紧张、焦虑,从而使新生儿的正常母乳喂养收到严重影响【1】。对此,我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乳房肿胀原因,再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产后乳房肿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4±3.4)岁,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10例,初产妇24例,经产妇7例,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3±2.4)岁,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11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19例,所有产妇均无母乳喂养综合症,无心肺功能不全和其他合并症,两组患者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乳房肿胀原因:①自身因素;产妇乳头凹陷和扁平,乳房形态不好,再加上乳房破裂,因婴儿吸吮时感到疼痛而无法正常哺乳。②产科因素;乳房肿胀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产妇因产后疲劳疼痛不适而拒绝早期婴儿吸吮。近年来剖宫产有上升趋势,术后因留置导尿管、输液、疼痛不适等原因造成躯体活动受限,也因此不让婴儿吸奶。顺产的产妇则因延长的产程耗尽体力,渴望休息的产妇不愿意喂奶。③家庭因素;产妇及其家属在哺乳方面存在错误意识,产后头3d一味地给产妇催奶和热敷,喂大量的鱼汤和鸡汤导致乳房充血,造成乳汁瘀滞。另一方面婴儿吸吮时间短,家属心疼产妇,当婴儿饥饿时不愿意叫醒产妇进行哺乳,即便吃也是较短的时间,吃几口就认为孩子吃饱了,种种因素导致产妇乳房肿胀。
1.2.2 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分为以下措施:①纠正乳头凹陷和扁平;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练习乳头伸展及注射器抽吸练习,促使乳头向外突出并协助正确含接。如果碰到不易含接患者可先运用乳头罩放置于乳头上协助产妇哺乳,患儿饥饿时可先吸明显凹陷一侧的乳房。②冷敷、热敷、挤奶和按摩;传统护理乳房的方法为冷敷、挤奶、按摩和热敷。哺乳之前可先用湿热毛巾对乳房热敷3~5min,之后用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腹从乳房根部做螺旋式逐渐按向乳晕,力度控制以患者不出现痛苦表情最佳,通过此热敷刺激排乳,挤出少量乳房后使乳晕变软,此时协助婴儿正确地含吸乳头,促使婴儿有效地吸吮。哺乳的过程中继续对乳房按摩,有利于排出淤滞的乳汁。完成哺乳后用吸奶器将两侧乳房剩余的乳汁吸出。挤奶后则用两条冷毛巾覆盖在两侧胀痛的乳房,冷敷30min后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乳房血流量和局部渗出,也起到减轻乳房肿胀作用。③健康宣教;产后及时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指导,使产妇及其家属都能准确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和相关知识,也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和知识上有充分的准备才能自觉地进行纯母乳喂养。④饮食指导;对于乳房肿胀和乳汁较多产妇可适当限制其食用高能量、高蛋白等营养丰富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等清淡饮食,禁食用如酒、蟹、虾和蘑菇灯发奶食物,禁止剧烈运动,保证孕妇有充足的休息和心情愉快。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产妇产后乳房疼痛程度平均值用( ±s)表示,用t检验,P<0.05即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第1d疼痛程度平均值为(0.12±0.04),第2d为(2.97±0.14),第3d为(2.66±0.54),第4d为(0.45±0.21),对照组第1d疼痛程度平均值为(0.14±0.03),第2d为(2.45±0.23),第3d为(3.42±0.62),第4d为(2.26±0.66),观察组的乳房肿胀和疼痛程序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原因多为,女性在未婚时期因自身害羞心理过紧的束缚生长发育中的乳房,使乳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也限制乳房发育,严重者还会出现乳腺管畸形。还有原因为产妇在生产前没有对乳头凹陷和扁平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使婴儿吸吮困难,不能及时吸出乳汁,乳房中滞留的乳汁导致乳房肿胀【2-3】。再加上多数产妇在生产后的1~3d内受激素影响,不会较多的分泌乳汁,少量的乳汁则存留在乳腺管内,从而刺激乳腺周围组织,乳房局部淋巴血管因此充盈,腋窝巴结重大等导致乳房肿胀。最后一点因素为分娩后乳房护理和挤奶技巧姿势不正确,或新生儿吸吮方法不对而导致乳头破裂,产妇因怕痛心理而不让婴儿继续吃奶,从而使乳汁瘀滞。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乳房胀痛。例如产后第2d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引起泌乳反射,促使乳汁分泌。产后第3d和第4d观察组乳房肿胀都有好转,其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更为明显,通过护理能使新生儿获取足够的营养,也增加产妇哺乳信心,增进母子感情的同时保证正常的母乳喂养【4】。
综上所述,乳房肿胀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之一,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疏通乳腺管,减轻乳房肿胀,促进乳汁排出,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更重要是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书平.护理干预在产后乳房肿胀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5):144-145.
[2]杨卫军.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2):72-73.
[3]张丽英.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32):4214-4215.
[4]黄曹君,韩微,樊雅静,等.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22):24-27.
论文作者:张宝琴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乳房论文; 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乳汁论文; 乳头论文; 措施论文; 疼痛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