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长春 130000)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JD14)、吉林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度青年项目“满映”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侵略阶段性成果。
摘要:“满映”作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最大的文化统治机构,通过电影美化了日本的侵略行径,为其侵略扩张摇旗呐喊、推波助澜。本文通过述理“满映”的成立与发展,结合电影的传播特点具体分析“满映”代表作品中所体现的殖民思想,从而体现“满映”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
关键词:“满映”;殖民思想;文化侵略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东北期间,制定了“文装武备”、“以王道之旗行霸道之实”的“经营满洲”方针,在对东北实施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同时实施文化侵略。关于这种文化侵略,毛主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而“满映”在这场文化侵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满映”的成立与发展
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06年在大连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满铁表面上是一家经营铁路的公司,实际上是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工具。1923年满铁成立弘报处和电影班,并于同年8月成立“满洲映画国策研究会”。1928年,电影班划归至弘报处,使文字宣传和影视宣传统一领导,合二为一,配备业务人员20名,并配合弘报处加大宣传力度。电影班初期主要拍摄纪录片,以此向日本宣扬东北有丰富的资源,鼓吹向东北扩张,同时,向中国吹嘘日本的强大,培养亲日思想。如映画班派人现场拍摄九一八事变及关东军侵犯长春、哈尔滨等地的经过,并拍成纪录片。为了防止外国电影占领满洲市场,进一步占领文化阵地,从思想上对东北人民进行统治,日本侵略者于1936年7月提出“满洲国映画对策树立案”,并筹划成立“国策映画会社”。
1937年7月日本当局着手修建“满映”制片厂。1937年8月2日,伪满州国国务院决议由伪满州国和“满铁”各出资250万元,成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并于8月14日颁布满洲映画协会法案,刊登于《盛京时报》号外上,法案全文加附则共计26条。7月7日法案经过第一次修改,7月21日法案进行第二次修改,8月21日,“满映”正式成立,负责电影的制作、配给、审核,垄断了东北的电影事业。
“满映”在成立之初便确定了自己的定位,“满洲映画”是满洲国的国策会社,根据日本一德一心的正义,本着东亚和平思想的真精神,在正常无事的时候,对于满洲国的建国精神,有重大的责任,对于日本与中国等国家,应当将满洲国的实在情形,充分介绍,使他们十分的认识,而且对于满洲国内一般文化的向上,贡献资料。到了一旦有事的时候呢?它的责任更大了,就是与日本达成一气,借着映画这种东西,实行对内对外的思想战!宣传战!
电影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电影具有广泛的受众面,能够快速地影响不同层次的观众,从而提高文化的渗透性。“满映”正是利用了电影的艺术特性,不断渗透日本殖民文化,抹杀东北人民的反抗意识,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为日本殖民者对外侵略摇旗呐喊。
二、电影对殖民思想传播的推进
1939年伪满协和会在谈论电影宣传工作经验时提出:“文盲的农民看不懂报纸和手册,演讲又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戏剧形式又无法广泛展开,而收音机也因为成本问题无法普及。只有电影是最让农民观众印象深刻的工具。” 也就是说,日本殖民者对其想要传达殖民思想的对象进行的深入的调研与了解,并充分利用的电影的特点。
文学是所有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历史悠久,并在诞生之初起就通过文字语言的组合起到了传播媒介的作用。文字是文学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一种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抽象的符号体系。人类的自然语言有严格的语法体系,任何一种文字语言都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汉语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只有受过起码教育的人才能识别文字符号。在当时的伪满洲国,民众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也就是说,纸质媒体传播范围远不如电影广。
如果说文学艺术是以文字语言的组合作为自己的艺术媒介,那么,影视艺术则是以影像(包括影像中的声音)组合而成的镜头语言作为自己的艺术媒介。电影电视试听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的影像,它没有文字语言的约定俗成的法则。观众无需根据各国语言间的规则,将文字符号与具体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影视符号直接感知物质形态。这也就说明,视听语言符号较之文字符号对接受者的要求较低,即使没有受过起码教育的人也可能会通过影视符号感知物质形态。因而影像就比文字容易被人接受。
“满映”理事长甘粕正彦在庆祝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曾发表《故事和电影》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电影在平时,固然是一种国民的心粮,陶冶情操纯化思想,以致娱乐的魅力为主体,但是在战时,由于巧妙地操纵它的写实效果,由于任它做宣传报道的宠儿而使之充分地活跃去宣传国家的威力,把实像比文字比绘画更深刻的传达给国民籍使前线和枪后相结合,电影是负责使国民全般协力的觉悟和爱国的观念旺盛的任务的。(略)”由此可见,日本侵略者意图利用电影的特点,宣传其殖民思想。
“满映”成立后,拍摄了大量电影,同时从日本、德国进口大量影片。1936年从日本进口影片154部,1939年高达1630部,1942年从德国进口影片50部,其中故事片30部,新闻片20部。 “满映”拍摄的影片主要可分为娱民电影、启民电影及时事电影三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自成立起到1945年间,共拍摄故事片108部娱民电影,用讲故事的手段将殖民思想植入到电影情节中,渗透其所谓的“日满亲善”、“五族协和”的“国策精神”。如《壮志烛天》《国境之花》《现代日本》《黄河》《求婚启示》《东游记》及《大地逢春》等。拍摄纪录片教科片189部。如《发展的国都》《战斗的关东军》《北方的部队》满洲中央银行》《建国十年》及《关东军》等。日本侵略者通过这些影片大肆宣传其殖民政策,美化其侵略行径,意图从思想上腐蚀广大人民群众。此外,“满映”还拍摄了300多期新闻片,主要用来记录日本关东军及伪满州国的政治活动。日本殖民者通过将该类新闻片定期放映给中小学生观看,对中小学生进行“日本国策教育”,从而达到其政治侵略目的。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传播殖民思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大陆三部曲”中的殖民思想
《支那之夜》《白兰之歌》《热砂的誓言》三部作品被统称“大陆三部曲”,是“满映”与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合作拍摄的电影作品,由“满映”时期著名演员李香兰出演,在“满映”众多影片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典型的殖民化电影。
其中,《白兰之歌》拍摄于1939年,是“满映”与日本东宝株式会社合作拍摄的一部影片。影片编剧为荒牧芳郎,导演为渡边邦南,主演为李香兰和长谷川一夫。影片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讲述了中国姑娘雪香与满铁青年技师相爱的故事。尽管作为抗日运动领导者的雪香的伯父反对他们之间的爱情,但雪香依然爱着男主人公,并且为了男主人公不惜与抗日人士作斗争,最终两人中弹身亡。此外,作品中还通过男主人公弟弟在父亲灵柩前的镜头表现,传递了日本侵略者的殖民思想。男主人公的弟弟曾在父亲的灵柩前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满洲开拓者,请父亲放心。可见,影片中,日本青年是将“建设满洲”满洲作为自己光荣的使命,而其所谓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对我国领土的侵略。由此可见,《白兰之歌》表面上讲述的是中国姑娘雪香与满铁的日本青年技师之间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却是通过围绕着主人公发生的各类事件,借机宣传“日满协和”、“建设满洲”的国策思想与殖民主义精神。
《支那之夜》与《热砂的誓言》均拍摄于1940年,《支那之夜》导演为伏水修,影片中,李香兰扮演的是一个失去双亲的伪满洲国女性桂兰,长谷川一夫扮演一位日本船员。《支那之夜》同样是用表面温情的爱情故事,灌输日本殖民思想。影片讲述了一个痛恨日本人的孤儿,被日本船员收养后所感动,最终决定嫁给船员,并改变了对日本人的看法的故事。
《热砂的誓言》也是一部所谓的“爱情”影片,却表现了“建设新亚洲”的主题。来往于“满洲”和日本学习音乐的女主人公芳梅爱上了在“满铁工作的男主人公。男主人公是遵照兄长的遗言来到“满洲”工作的,因在其工作的地方经常有共产党活动,于是男主人公为了自身的“安全”,刻意忽视女主人公,无视女主人公的爱意。后来,芳梅又说服自己的叔父帮助日本人修路,而且向日本人告知有共产党想杀掉日本人的消息,营救了日本人,于是,男主人公被芳梅的行为所打动,接受了她的爱意。影片用这一细节,将矛头直指共产党。由李香兰饰演的女主人公代表着中国民众,由长谷川一夫饰演的男主人公代表着日本当局,影片里男女主人公相爱着,但是男主人公始终也必须处于主导地位,意味着日本当局需要传达日本与“满洲”应该是“相亲相爱”的,但前提是日本必须处于主导地位,由日本带领着“满洲”发展,“开拓”、“建设”所谓的“新满洲”的理念。
纵观《大陆三部曲》,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侵略者将殖民思想埋藏于电影之中,利用电影的传播方式与特点,大肆宣传其殖民文化,意图从思想上腐蚀人民,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其所谓的“王道乐土”、“日满亲善”、“五族协和”等殖民思想,用文化的软刀子为其侵略战争推波助澜。
四、结语
日本帝国主义在在占领东北地区的 14 年时间中,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进行疯狂的掠夺,同时在文化上强化侵略宣传,力图用文化的软刀子刺进我国人民的心脏。
“满映”作为伪满洲国的国策会社,充分发挥了宣扬“日满一心”“东亚共荣”的使命,在当时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是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国外设立的最大的文化侵略机构。“满映”将殖民主义思想及文化注入到最易为大众所接受的电影中,将电影变成日本推行殖民主义、从思想上奴化我国人民的有效工具。“满映”所拍摄的电影不仅从精神上及心灵上对我国人民造成了伤害,同时成为日本殖民者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最直接的证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第二版,624页。
[2]《满洲映画史》,《宣抚月报》第四卷,第53-54页。
[3][日]大北良之辅《协和会映画工作的实际》,《宣抚月报》1939年第四卷第七号,第215—217页。
[4]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454页。
[5]解学诗.评满铁调查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胡昶、古泉.满映——国策电影面面观[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山口淑子 藤原作弥.李香兰—我的前半生[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8]罗钢、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孙文慧(1991年—)女,吉林延边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伪满文学,日本文学。
论文作者:孙文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日本论文; 满洲论文; 电影论文; 文化论文; 思想论文; 侵略者论文; 中国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