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与未来的现实思考_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与未来的现实思考_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文

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和前途的现实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途论文,命运论文,现实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2月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在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然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标志,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

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端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47年建立,不久爆发了波及十个国家的1848—1849年欧洲革命,检验了刚刚诞生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60年代初,工人运动重新高涨,1864年9 月应运而生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组织。它开辟了“工人运动广泛发展的时代,各民族国家内相继成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时代”(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7月第1版,第21卷,第31页。),从而为“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奠定了基础”(注:《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3版,第3卷第791页。)。这是当时工人阶级做好向资本主义进攻准备的标志。

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它仅仅存在72天就被穷凶极恶的反动势力扼杀了,但是,巴黎公社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完结,恰恰相反,正是这一挫折,使国际无产阶级发现“这是使工人阶级作为唯一具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3卷,第61页。 )从中看到了自己争取解放的光辉前景,并通过革命实践懂得了捍卫政权与夺取政权同样重要的道理。《国际歌》把公社的精神传遍了全世界,一直召唤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前仆后继地为之奋斗。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出现了相对和平与稳定发展的新形势。国际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就是聚集、团结、教育与训练本阶级的力量,为未来同资产阶级的决战准备条件。适应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欧美各国普遍建党、加强国际团结和联系的需要,1889年建立了第二国际,国际工人运动继续广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恩施坦借口时代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修正。修正主义先后在欧洲各国党内蔓延、直至占据上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中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公开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社会帝国主义者,第二国际存在了25年终于破产。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出现的又一次重大挫折。

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困难和曲折的低潮时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后,1918—1923年间,欧洲掀起了强大无产阶级革命风暴,有6个国家效法苏维埃俄国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政权,其中芬兰、 匈牙利两国夺取了全国政权。这次革命风暴同美国、日本等国无产阶级反战运动、罢工运动和“不许干涉俄国”运动一起,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1924年欧洲革命再度转入低潮,世界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十月革命促进了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觉醒,蒙古、越南、中国的红色政权接踵而起,形成了从西方无产者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在世界革命运动的高涨时期,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40多个共产主义政党,从而使共产主义运动冲出欧美,成为遍及全球六大洲、真正具有世界规模的运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在曲折中逐步占领阵地,扩大战果,冲破苏联一国孤立存在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呈现出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事实表明,20世纪的最伟大成就是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向往社会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标志,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这并非根本的失败,而是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了重新分化、组合、调整的大转折时期。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放弃领导权,改旗易帜,这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中国、越南、古巴等5 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和压力,坚持住社会主义阵地,而且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开放。其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最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与关注,因为它代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希望与前景。

(二)

从以上简略回顾中可以看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是波浪起伏、迂回曲折的,交织着高潮和低潮、顺利和挫折、成功和失败。低潮孕育着高潮的到来,蕴含着马列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如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注:《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3版,第2 卷第694页。)“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胜利进攻的战争, 在世界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倘使有过,也是例外。”(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7年8月第1版,第33卷,第75页。)列宁还生动比喻说:“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历史上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都有反复和曲折,社会主义是消灭剥削制度的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曲折和低潮时期,是不足为奇的。不承认共产主义运动也有曲折和低潮,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我们承认国际共运发展有低潮时期,但并不认为低潮发展是国际共运发展的唯一形式和主要形式,不能把低潮发展等同于整个国际共运的发展进程。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看,低潮时期只是一段插曲,仍然具有暂时性,虽然在革命低潮时期容易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动摇和修正,对共产主义前途的悲观失望。但也促使革命的政党和人民独立思考,冷静地估量主客观形势,克服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得比较充分的困难和弊端,辨别并战胜机会主义思潮,审视、总结并消化革命的经验教训,从总体上积蓄革命的力量,是在逆境中磨炼,迎接新的高潮的到来。正因为如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直在曲折的斗争中不断前进,它的每一次重大挫折或低潮时期,总是孕育着新的突破和发展,都以新的历史性飞跃作为补偿。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的挫折,使社会主义理论在曲折中变成现实,帝国主义对新生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联合扼杀,又使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从一国胜利走向多国胜利。这都说明低潮是更大高潮的前奏,在低潮之后必然还会迎来高潮,而且新的高潮规模更广阔,成就也更巨大。这正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革命低潮具有向革命高潮发展转折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等待高潮自然到来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作艰苦努力只会推迟高潮的来到。根据国际共运史的经验,共产党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妥善地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转化矛盾,走出低潮,争取革命高潮的早日到来,推动整个国际共运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共产党对运动的领导。共产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夺权没有成功,1871 年巴黎公社政权的得而复失,都是因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十月革命后欧亚许多国家的革命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遭到失败和挫折,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发生了失误。党只有通过长期斗争的磨炼逐步走向成熟并实行了正确的领导时,才能自如地运用适当的斗争形式,既勇于在高潮时组织进攻,又巧于在低潮时安排退却;既充分利用合法斗争,又善于进行非法斗争和武装斗争,促使革命低潮向高潮转化。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巧妙地把秘密工作和合法工作结合起来,经过12年的斗争,终于迫使“铁血”宰相俾斯麦于1890年下台并废除了《非常法》。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举行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则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这些都是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范例。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保证党的正确领导,首先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等方面的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锋队性质,在革命低潮时期不迷失方向,坚定地为社会主义的更大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其次,要善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反对丢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主义和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各国实际,不断地探索和回答面临的新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普及马克思主义,促进革命低潮向高潮发展。列宁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在反对第三国际盛行的教条主义过程中,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探索并找到了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共产主义运动走出了低谷。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同样需要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时代及各国的具体实际去探索解决。每解决一个新问题,共产主义运动就向前推进一步。

最后,必须依靠和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主义是包括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因此,共产党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群众;善于联合其他劳动群众,同他们建立联盟,还要善于联合其他阶级、阶层和政党,同他们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当今世界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依靠人民群众的根本原则不能变。恰恰相反,共产党必须适应因科技革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引起的阶级结构的变化,更加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1卷,第9页。)在已经夺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则要最广泛地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把经济搞上去,以使社会主义事业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保证共产主义运动早日走出低潮,向高潮转化。

(三)

环顾当前全球大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正在分化、调整、组合中艰难地走出低谷,逐步向前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现代科技上已占有巨大优势,且自身还具有相当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还会继续发展。二者的这种强弱力量对比将持续一个时期。展望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必将挟其优势,打着“人权”的旗号,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尚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作斗争,力图进一步削弱、演变、最后完全颠覆世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企图当然是妄想,但现实的较量仍将是严酷的、激烈的。因此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发展复兴的道路是曲折的,小的反复还可能发生。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但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逐步走出低谷,跨上复兴之路,在改革更新中继续向前发展。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定将再度出现新的高涨,重现繁荣与辉煌。世界社会主义的这一光明前景,不是人们主观的、一厢情愿的幻想,而是客观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发展、壮大,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决定的。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克服其自身固有的矛盾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形势下,当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冷战结束后,在原两极格局长期掩盖下的政治矛盾、经济摩擦,以及其它民族、宗教、领土纠纷的种种矛盾重新呈现出来。这些新的矛盾交织激化,导致民族主义浪潮汹涌,局部战争频仍,世界很不安宁。只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解决上述诸多矛盾。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复兴,社会主义制度重现辉煌的客观历史根据。

现在要使社会主义走出困境,摆在全世界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庄严任务,就是要解放思想,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探索创立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与有效模式。这种新模式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新科技革命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现代化的优势。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改革的失误和苏东剧变的严重后果,大开了人们的眼界,引起深思。善良的人们冲破了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以更广阔的视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重新认识和思考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导致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创新。

在促进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在前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及时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新理论。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开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之路,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0-11页。)可以说,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理论在其他地区的发展,是当前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阵地,复兴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与精神支柱。

世界社会主义复兴,除了需要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这一精神武器外,还需要有物质力量的支持,即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所在地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则历史地成为复兴的关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到下个世纪五十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优越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1、320页。)可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不仅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且昭示着建设社会主义具体模式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从实践上看,建设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客观规律,这已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它们相互借鉴,共同探索,必将迎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收稿日期:1999—06—08

标签:;  ;  ;  ;  ;  ;  ;  ;  ;  ;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与未来的现实思考_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