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课的闭幕式艺术_秦始皇论文

论历史课的闭幕式艺术_秦始皇论文

浅谈历史课的结课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艺术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堂好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像凤凰一样引人入胜,中间像猪肚一样丰满结实,结尾像豹子尾一样充满后劲。在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意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入,并在教学中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启导方法。然而,也有不少教师对课堂结课重视不够,往往把一堂课结束前的那段时间交给学生自行安排,或因认为时间宝贵而紧接着滔滔不绝地讲下节课的内容,直到下课铃响才急急忙忙收场,凡此种种,都给学生留下“虎头蛇尾”的感觉,冲淡了课时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厌倦。由此可见,每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启导过程固然重要,但结课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正如俗话所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那么,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演好“收场戏”,充分发挥结课的作用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提纲挈领,总结归纳结课形式。这种形式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系列及结构框架,结课时常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或示意图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如:在《海内存知己》一课的小结时,笔者通过引用一首:“新罗与唐朝,来往频穿梭,各国留学生,新罗人最多,唐朝进口物,首位新罗货;新罗商人迹,南北多角落;唐喜朝音乐,朝爱唐诗歌;历法与选官,新罗仿中国。”歌诀的把唐与朝鲜的友好关系概括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读起来显得轻松自然,强化学生对本课时历史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巩固练习,点评结课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可发现,有些章节的教学内容比较繁杂,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多,学生学后难以对人物是非、事件产生和结果有个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这时教师可针对课后练习题或自行设计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及时进行点评并把握讨论的方向,这样的结课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比较全面、牢固地掌握本课时所学的主要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并加以调控,这非常有利于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例如,笔者在教完《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后提出: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及楚汉之争的性质?引导学生讨论之后点评。过程是,从前课时的史实可以知道:秦始皇施行了不少有深远影响的政策,特别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确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从本课时披露的秦始皇实施繁重徭役、沉重赋税和严酷刑法的史实看,秦始皇的残暴政策对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导致农民起义。但功过对比,功是主要的,过是次要的。而对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史实分析,可以知道它是双方为争夺帝位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刘邦却因得民心,善用贤能并有富庶的关中为根据地而打败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纵兵烧杀,大失民心的没有根据地的项羽。这样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时内容,又使学生懂得分析问题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既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比较识记,拓宽思维结课形式。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和进行有效识记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的对象。比较识记结课方式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而产生,并为众多执教者所采用的。例如:在世界史的复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史实的比较,使学生明确资产阶级革命在建立和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又深刻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和不彻底性,以及它与无产阶级革命具有的本质的区别。又如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结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就二战爆发的原因、主要战场及战况、战后战胜国如何制裁战败国和瓜分“胜利”果实——签订诸多条约以及时间、地点等内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以比较,这样学生就会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的腐朽本质,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掠夺、瓜分世界的野心和行径是世界动荡的主要因素。这样的结课,既实现对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又发挥了历史教学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4.首尾照应,提高兴趣结课形式。教学中常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以便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时行将结束时,不忘引导学生用本课时所学内容及时分析,解开新课导入时设置的悬念,这种结课方式,既巩固课时所学的内容,又照应新课的导入,因而使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体系。例如,在讲授“光武中兴”史实之前,笔者提出封建王朝时代是否存在腐败现象?执政者又是如何惩治腐败的?当学过相关史实后,笔者又联系当今反腐倡廉斗争的实际对课时进行了小结,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小节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又使学生体会到了读史能使人明智的积极功能,同时为后继课的学习也带来积极的影响。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诱发一个甚至几个跟后继学习内容有关的悬念,在学生感到言而未尽时收住话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课时学习活动,这种方法对活跃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好处。

通过对上述结课方式探讨,笔者认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但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既要如常,又要晓变,用自己辛勤的创造性劳动来设计出具有特色、富有实效的结课方式,以优化、完善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标签:;  

论历史课的闭幕式艺术_秦始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