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人民医院 门诊部 026321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骨折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运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在该基础上实施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为100.00%,而对照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仅为80.00%(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100.00%,而对照组仅为90.00%(P<0.05)。结论:针对小儿骨折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该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骨折患儿;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效果
互动模式是建立在护患关系平等的基础上的一种双向性的护理模式,有利于调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并培养患者自理能力。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是基于健康理念和自我调节模式基础上而产生和发展的,可对患者提供系统性的护理指导与干预。由于骨折患儿年龄较小,其心理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就医的过程中会出现医疗恐惧,也就是人际恐惧和医疗环境恐惧等患儿依从性较低,对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降产生不利影响[1]。本次研究将针对骨折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运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骨折患儿2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将患儿进行分组,每组均为10例,并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当中。观察组:男6例,女4例;患儿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6±0.3)岁;病程时间1~22天,平均(7.9±1.4)天;上肢骨折患儿3例,下肢骨折患儿7例。对照组:男6例,女4例;患儿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2±0.7)岁;病程时间2~21天,平均(7.8±1.6)天;上肢骨折患儿5例,下肢骨折患儿5例。两组患儿线性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10例患儿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即患儿入院之后责任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院内环境,并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和疾病基础知识讲解等;观察组患儿在该基础上实施互动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评估:责任护士需要在患儿入院之后,立即对患儿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估,需要掌握患儿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求等。针对性的为患儿制定互动健康教育护理方案;(2)入院宣教:责任护士需要依据患儿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等,选择患儿可以理解的方式或者语言等向患儿和家长详细介绍院内环境和设施,并向其介绍护理人员与主治医生的情况。并亲密的与患儿和家长交谈,通过与患儿一同做游戏讲故事或看书等方式,提高患儿对护士的信任感。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儿摆脱恐慌情绪;(3)疾病宣教:责任护士应结合患儿理解能力和实质情况等向患儿和家长详细讲解关于骨折的相关疾病知识。例如骨折治疗方案和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可运用图册或视频等方式开展疾病宣教,以提高患儿和家长的依从性;(4)功能锻炼:依据患儿骨折恢复情况指导患儿开展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可通过床旁演示等方式对患儿和家长进行指导,患儿训练的过程中应对其行为进行鼓励和肯定,增强患儿自信心,通过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儿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5)饮食干预:叮嘱患儿家长多为患儿提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等食物以促进患儿骨骼生长和发育。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及家长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依从:患儿能够积极配合相关的医护工作,并能够严格遵医嘱定期回院复诊;部分依从:患儿可以配合部分的医护工作,可间断性的回院接受复诊;不依从:患儿无法配合相关医护工作,未复诊。依从性=(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以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水平、互动性、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和整体印象五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以(±s)来进行表示,行t检验,采用率以%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为100.00%,而对照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仅为80.00%,两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对比[n(%)]
3讨论
由于骨折患儿的年龄较小且对于外界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特别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其生理和心理均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疼痛的耐受性较低,因此也提高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将对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骨折患儿在治疗期间需要家长进行全程陪同,因此患儿对其家长的依赖性较高,因此家长对于骨折疾病的认知情况也将对患儿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3]。本次研究中通过采取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结合患儿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等,在患儿入院之后立即对患儿及家长开展入院健康教育,并进行教育评估,积极调动患儿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与责任护士一道完成好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儿和家长的认知程度及依从性[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主要原因在于互动健康教育模式下,护士能够结合患儿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等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同时能够快速建立与患儿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护患关系,有利于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因此患儿和家长的配合度更高,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骨折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该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沙开菊.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健康,2016,06(12):210-210.
[2]关新红.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饮食保健,2017,21(17):309.
[3]双新秀,王育溶,刘少平.观察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7(8):167-169.
[4]李南.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3(17):219-220.
论文作者:何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儿论文; 互动论文; 家长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模式论文; 年龄论文; 小儿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