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也是改善和保障人民生活、工作、出行条件提供的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事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但是在大规模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背后,对当地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不可预估的负面效应。例如:近年来河流湖泊水情突变,库区物种多样性较低等等。因此,为了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平衡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控制着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修建之后,情况就会被改变。例如,水库或者灌溉工程会改变原有的地貌特征,将陆地变为水面,增加了局部地区的空气湿度,因此会影响这个地区的降水、气温等气候条件。水库在太阳光的作用下,蒸发量增加,将会导致库区的降雨量增加。降雨的分布发生改变。在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下,库区外围的降水量也会增加。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也会发生改变。夏季库区温度较低,气流活动稳定,降水量会有所减少;冬季库区温度略暖,气流活动较强,造成降雨量增加。水库建成后,库区的下垫面由陆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1.2水利水电建设对水文和水体构成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中建设的水库不仅具有汛期存蓄洪水的作用,而且会对非汛期基流进行截流,这将导致水库下游河道水位下降,其周围地下水和下游湖泊得不到有效的供给,人海口河口淤积或海水倒灌,下游河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当水库发电时,会造成下游水位变化幅度大,使航运、灌溉等经济活动受限;水体方面,修建水库会使大量水体缓速流淌并长时间滞留,虽然有利于水体中悬浮物沉降和呼吸沉淀,降低其浊度、色度和硬度,但水体内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水体自净能力都受到严重限制,富养化问题导致藻类疯狂生长,水体内生物腐败会加重温室效应问题,当水体沉降物中含有有毒物质时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移除很可能造成水体次生污染。
1.3生物物种的影响
(1)对于陆生生物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是永久性和直接性的影响,由于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设,对于原本的陆生植物和动物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都会造成直接的破坏;另一方面则是间接性的影响,一般指局部的气候和土壤的变化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影响。(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这里主要指的是针对水中的藻类生物的影响,由于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物的死亡,以及土壤的可溶盐含量的改变,会使得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增加,会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速度。(3)水库蓄水将原有的森林淹没,工程的施工又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新建的道路系统阻隔了原有的野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通道,这些问题必然会造成当地原始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对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
1.4水利水电工程对地质和土壤造成的影响
地质方面,一方面大型水库蓄水可能导致地壳应力加大,断层润滑性增强、岩层孔隙的水压力变大,使区域发生地震灾害的可能性加大;一方面随着水库水位的上升,其周围土体的抗剪强度缩减,加大了滑坡塌方的可能;除此之外,水库中水源如果受到污染,发生渗透将会导致周围水体污染。土壤方面,当土壤被水体浸没,不仅土壤生物量和种类减少,而且土壤的肥力也会明显下降;当土壤周围水位上升,土壤内地下水位也会随之抬升,原本地表转化成沼泽的概率提升,土壤孕育植被的能力下降;当水库补给上升至地表,在蒸发作用下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地表植物的生长能力受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分析
2.1提升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意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引起重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工程开发设计前,设计人员要尽快进行规划设计,按照调整方式以及要素对其进行评估。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基础,需要定期开展指导教育工作,政府和相关环境部门要掌握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中去。在工程建设和宣传阶段,要借助相关法律信息,对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进行约束,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工程施工管理中去,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进而提升生态环境的效率。
2.2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可能造成的对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2.3完善移民政策
我国对于水库移民从安置型转向了开发型并且都在相应时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投资型的移民政策,这种政策主要设计思路是将会被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的东西进行评估,并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中。从而让移民与开发方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这种方式的移民政策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2.4建立局部区域环境监测体系
我国在生态与环境监测方面整体技术薄弱,建设监测系统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但是建设局部区域环境监测体系还是可行的。建议在已有的水文和水质监测站网的基础上,选择中小流域、典型工程进行试点工作,对水文情势、局部气候、河道泥沙、鱼类渔业、水质、水生物、岸边植被、鸟类、水力发电、当地文化等开展全面的分析,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对工程附近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作全面地了解,对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危害采取措施,使各方面的损失达到小。建立一套全国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涉及的部门多、专业多、所需资金量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国家以后奋斗的目标。
2.5优化水电枢纽管理
在对水电枢纽管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以保证居民的正常供水为前提,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对于居民用水进行优先供给,对于生态用水进行重点供给,对其他方面的用水进行全面管理等方法,科学的制定水电枢纽的管理方案。以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在对居民供水以及农田灌溉等方面进行满足后,对于河道的供水量进行有效的保障。同时,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对水电枢纽实施严格的监管,加大管理制度对整个工程实施的影响力度,为水利水电工程中水电枢纽的运行提供一个有效的管理依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多,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也进一步扩大。不同水利水电工程对于不同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对水利水电影响进行控制的时候,首先要对水利水电在不同环境下造成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每种影响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裕兰.南方农机.2019(19).
[2]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分析[J].熊振宇,宋丹丹.河南科技.2018(10).
论文作者:吴北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水体论文; 水库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土壤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