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世纪经济和人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紧紧的跟随,传统的工程造价的视角比较单一,难以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念也就应运而生了,将重点的论述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相关策略问题。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引言
各种施工建设活动的焦点与核心都集中在成本与造价上,施工团队和投资方都在千方百计的缩小造价,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往的工程造价评估和计算工作不能够精准的反映出施工建筑的经济收益,造价的分析和研究有局限性,过于片面化。我们认为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工程造价分析应该是涵盖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是随着施工建设的推进能够形成动态变化的,而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就是目前比较科学的工程造价分析方法,将在文中对这一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1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从其造价管理的范围来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测重了工程实施各阶段各环节的造价成本控制,既包含了建设成本,又合理的规划了工程后期使用的运营成本管理及控制。在投资决策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能够形成对项目施工中参与人员的主动性和管理全面性,能够主动的对工程项目进行一个全面的成本规划综合考虑,并能够本着全过程成本最小化的原则,注重施工方案的多种选取,从而确定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最明智的投资决策。从设计方案角度来看,由于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理念里包含了对整个项目运行过程各阶段的考虑,所以有利于项目设计人员从本着成本最合理化观点出发进行项目的设计规划。从项目实施过程来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使得工程实施过程更加关注施工流程的合理性和施工规划的科学性,能够不断的进行施工过程的进展确认和自我管控,并且可以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来进行工程的实施。从建筑环保角度来看,由于全生命周期考虑的是经济可行性,这就能够使得工程建设各环节从实际成本控制出发,尽量的缩短施工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使用节能环保材料,从而也就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整体环保效益。
2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比例及成本类型探究
2.1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阶段成本比例分析
就工程的大致情况分析,工程项目前期如工程设计规划、开发的成本造价约占工程全寿命周期总体成本造价的7%~12%;生产和制造如建设施工阶段的成本造价约占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造价的27%~28%;运营及维护阶段的成本造价约占工程全寿命成本造价的60%~66%。
2.2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造价类型探究情况
2.2.1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造价按时间分类
按时间可分为初始化成本和未来成本两部分;其中未来成本又可分为一次性成本和重复发生成本两部分;其中一次性成本可分为改建成本和大修成本;重复发生成本又可以分为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修理成本和管理成本。
2.2.2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造价按工程相应内容分类
总体分为四大类:投资相关成本、效用相关成本、运行相关成本、其他相关成本效益;其中,投资相关成本可分为项目成本和残值;效用相关成本可分为能源使用成本、水的使用和处理成本;运行相关成本分为维护成本、修理成本、管理成本;其他相关成本效益分为折扣、税收、收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制定详尽的工程全寿命阶段造价信息分析
应该制定一个详尽的工程全寿命的阶段性信息分析计划,如: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要进行初步设计计算以及工程施工图预算;在工程的决策阶段要进行工程的投资估算;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要进行工程招投标价和工程合同价的分析;在竣工验收阶段应该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在运营维护阶段应该进行运营和维护成本分析;制定一个详尽的工程全寿命的阶段造价信息分析有利于使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明了,有利于使得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科学有效,环节的有效衔接也就在整体上保证了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的稳定和谐。
3.2国家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国家应该加强对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造价成本的政策性支持和引导,从国家层面的角度进行相关的政策引领,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性保护措施使工程的全寿命造价管理能够有理有据的开展,国家可以召开工程建设专家和经济学家以及成本造价专家进行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成本座谈会,听取专家们的相关意见,并根据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制定规范合理的政策再用到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之中。
3.3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是项目施工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各部门对该项目建成并投资使用进行合理性审查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项目建设各验收方要进行合理评价项目的决策和论证。总结建设经验,合理准确地编制竣工结算和决算,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益和水平。虽然这是一个接近尾声的阶段,但在该阶段的各向工作对整个项目后期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不仅是最前期工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整个建筑业经验的积累。
3.4运营和维护阶段
在运营和维护阶段,要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运营和维护方案分为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运营和维护方案的制定要以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运营维护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及维护方案,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为设施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以提高设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3.5加强管理模式优化创新
应该积极在实践中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对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造价成本阶段管理进行优化,比如,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成本管理、在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在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在工程运营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在工程维护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等环节的管理应该做到更加科学化、具有创新性,每个小环节的成本造价管理方式实现属于自己环节特色的创新,那么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造价的管理模式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创新改进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朝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迈进。
4工程造价管理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是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下,运用科学技术、经济原理、管理理论、法律等手段,确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协调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行为总和,以达到实现建设项目功能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建筑能耗的目的。我国工程造价思想在古代就有相关记载,但发展较为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有了一定发展,但未形成独立学科。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理论、技术、法规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与完善,为我国建设行业的兴起作出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三超”问题、建筑能耗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结语
对工程进行造价方面的预算不能局限于仅仅对工程的整体进行粗略、大概的费用预算统计,那样的工程造价是不科学的、不规范的、不严谨的,对工程进行造价管理,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工程进行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细致科学的对工程的每个重要阶段进行造价管理,以使得工程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保持一个有效化成本造价分析模式。
参考文献:
[1]丰艳萍,邹坦.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孟楠.公路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
[3]宋体民.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科学资讯,2005.
论文作者:朱洪伟,孙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成本论文; 工程论文; 造价论文; 寿命论文; 阶段论文; 周期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