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90年代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新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体系论文,年代论文,高校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讨论了90年代高校情报需求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图书情报工作应以情报需求为导向,组成以图书馆为辐射核心的情报服务体系,以促使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朝着多样化、集成化、协作网络化、咨询实体化及社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情报需求 图书情报工作体系
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情报需求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情报信息需求量在迅速增长,并在很大程度上把获取特定信息的愿望寄托于高校图书情报系统。在这种特定的形势下,沿袭原有的相对独立和稳定的情报工作模式,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加强情报职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高校情报需求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之与改革中的教育、科研及全社会同步发展。
1 以经济建设为导向的高校情报需求趋势
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科技与经济联系日渐密切的今天,高校情报需求趋势发生了如下变化:
1.1 高等教育改革的决策型情报需求强烈。面对时代向高校提出的应如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挑战,高校对办学形式和层次、人才培养规划、学校的功能乃至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程组合等方面的教学决策型情报需求更加迫切,尤其在教学体制、办学经费及招生、培养直至就业等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更需要国内外办学社会化的带指引性的情报。
1.2 高校科研人员除重视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领域中最新科研课题、成果及其水平、动向方面的具体情报之外,更重视与科研项目决策有关的经济情报、市场情报和生产情报,尤其要求提供有事实、有数据、有分析的综合性和建设性情报研究报告。
1.3 随着高校科研方向的转化,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推向经济市场,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欲望加强。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市场预测与推广前景的情报需求呈上升趋势,甚至在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对情报人员的牵线搭桥需求尤为迫切。
1.4 稳定型情报需求向随机型情报需求转化,即由某一专题的相对稳定性情报需求向在某一科研或生产领域中所需的具体信息、样本、数据或文献方面转化。在经济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环境中,用户更加迫切需要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易于吸收、最切合需求的情报。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报人员的被动定题、定向服务将增强。
1.5 情报需求呈现多方位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高校中技术开发公司、科学园、联营公司及生产公司也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对社会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越来越感兴趣,科技情报由原来的情报服务的主体缩小成信息需求的一部分。
1.6 情报需求呈现超前趋势。在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情报人员超前获得准确的情报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即信息型情报需求迅速增加,用户由文献型情报需求逐渐转向非文献型情报需求及零次情报需求,也就是说情报需求更注重时效性。
1.7 情报需求呈现社会化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也日益增长,情报需求市场不断发育,情报服务政策也将不断出台,这为情报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图书情报工作植于高校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联系中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服务新体系
鉴于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现状及其与90年代情报需求的差距,笔者认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应组成以高校图书馆为辐射核心的情报服务网(附图)。其中,外部服务网由信息部门、有关院校和生产单位组成,内部服务网由高校科研教学骨干、科技开发人员和离退休优秀知识分子组成。内、外服务网与核心之间呈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关系,核心起到调度和反馈的中枢作用,从而促使图书情报工作朝着多样化、集成化、协作网络化、咨询实体化及社会服务化方向发展。
附图 整体协作型情报服务体系
图书馆情报工作集成化,即在情报服务流程中,形成以信息部为核心,有期刊部、流典部、参入、采编部作为保障的统一的情报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图书馆整体情报信息潜能。其中,期刊部、流典部、采编部以基础情报为主;信息部则以高层次情报服务为主。在整个情报服务过程中,信息部始终应起到组织和串连的龙头作用,既向期刊部、流典部和采编部发出用户信息需求,又向它们反馈用户利用率和服务效果,以调整馆藏建设和信息收集方式;同时也担负着将由各部提供的原始粗略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补充并最终提供给用户的任务。这样的服务格局与传统的图书情报服务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了全馆情报服务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强调了馆内各部室之间情报工作的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配套和相互支撑的协作关系。
图书情报工作全方位化和情报服务方式多样化。是指突破科技情报的界限,向经济建设各领域扩展,开展包括科技、经济、市场、政策、法律的情报信息工作。在此过程中,既要重视高校的教学、科研情报需求,也应重视把教学、科研推向市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的中介服务;既应加强文献型、学科研究型、决策型情报服务,也应重视信息网、数据库型、样本实物型情报服务,同时还应进行技术培训、声像服务等工作。在满足用户情报需求过程中,了解外部环境的新变化,随时调整自己情报服务行为,以多变的方式适应用户的新需求。
信息咨询实体化。例如,图书馆成立信息服务中心,以图书情报人员为中介分子,以图书馆作为情报源,以新技术产品开发为对象,以校重点学科为基础,串连校内外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分子及有突出贡献的离退休知识分子,作为情报服务的坚实基础,对外(包括校内和校外)承接业务,对内统筹安排和协调情报工作,多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帮助科研人员和生产单位解决实际生产(科研)中的技术问题。
情报协作网络化。由于情报需求趋向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对于各具特色并存在不同优势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往往难以应付复杂的局面。只有搞好馆际协作,建立内外情报服务网络,即将校内各系部作为内部情报服务网节点,而校外一些有关院校和情报部门作为外部情报服务网节点,在整个情报服务过程中,互为基础,相互影响,始终保持信息畅通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才能应付多变的社会化情报需求。
情报社会化。市场经济冲击导致情报的社会化,高校图书情报工作不能局限于“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应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把服务对象扩大到社会各阶层,使情报工作从单纯的信息开发朝着情报转化为生产力方向发展,为社会供需牵线搭桥。
服务手段完善化。情报工作手段现代化和完善化,是深化图书馆情报职能的重要保障。应充分利用有关现代化技术如复印技术、声像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和国际联机检索。这些现代技术手段的全面运用,将使图书情报工作的服务内容、效率和层次得以扩展与提高,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