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内容摘要】本文从四个角度分析钟丽思的《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摄取了其中重要的信息,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信息
钟丽思,旅法女作家,现为法国巴黎阿拉贝电影制片厂编导,兼为《天下华人》法国主笔,《看世界》杂志专栏作家。她的《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是在法国留学时写的。1988年12月,她赴法国留学,在法国巴黎大学就读,巴黎大学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每个人都必须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问题千般百样,无奇不有。钟丽思以其敏锐的思维,伶俐的口齿,对答如流,再加上对祖国的热爱,为对话课教授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赢得了法国教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从钟丽思《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中读到了诸多的信息。
第一、善于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文章第三自然段借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编辑之口提前给钟丽思打了预防针,介绍了对话课教授提出的问题如何刁钻古怪,对话课教授本人如何难于对付,说对话课教授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作“难堪”。但这样难对付的教授,钟丽思从容应对;刁钻古怪难于回答的问题,钟丽思自如作答,更能体现钟丽思思维的敏捷、伶俐的口齿。这段介绍客观上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烘托出了钟丽思巧妙地应答技巧、高超的对答艺术。
教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为记者,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和第二个问题(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钟丽思都采用了直接回答的方式: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班上先是有人“窃笑”,后是“全班‘哄’的一下笑起来”。笑,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笑钟丽思说瞎话,中国当时明明没有新闻自由;二是为钟丽思思维的敏捷和精彩的回答而发出赞赏的笑,因为这句话后面还补充了一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直竖大拇指”,看来赞赏的意思居多。渲染了气氛,烘托了钟丽思这个人物。
当教授提出第三个问题“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时,有一段环境描写:“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这段话渲染了冷寂紧张的气氛,教授提出的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在座的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学生,而且大都是搞新闻工作的,大家都拭目以待看钟丽思怎么回答。尤其是教授是个外国人,又是钟丽思的老师;台湾同学既是钟丽思的同胞,又有不同的政见,对话环境实在是太复杂了。这个问题回答不好,就会有损钟丽思的形象,有损国家的形象,有碍于台湾同学的情面,更糟糕的是可能会引起台湾同学和自己的争执。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强调了回答问题的难度,烘托了钟丽思的形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这样棘手的问题,钟丽思从容作答:“只有一个中国”,跳出了教授所设的陷阱,而且还补充了一句:“教授先生,这是常识”,言外之意是教授怎么连常识都不懂,将了教授一军。这样的回答令教授满意,也让在座的各国留学生放松了刚才紧张的情绪:“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这一句还是渲染气氛的。
第二、教授所提问题环环相扣,围绕一个中心
尽管对话课的特点是随机性比较强,随着答话人回答的情况变化而变化,但这位法国教授思路十分敏捷,所提出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而且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绝不是漫无目的对话,对对话的掌控性比较强。全文一共有十个问题:⑴作为记着,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⑵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⑶您是来自哪个中国?⑷您走遍了中国么?⑸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⑹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⑺以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⑼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⑽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有三层意思,一是关于中国有没有新闻自由的问题,二是关于台湾归属问题,三是中国富强的标准问题。但这三层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无懈可击,绝不旁逸斜出。表现出了法国教授思维的敏捷,思路的清晰,再现了法国教授掌控话题的能力。
第三、法国教授的仪态风度令人折服
钟丽思对教授的最初印象是教学严禁,所提问题刁钻古怪,刁难学生,这是听别人说的。然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教授其实是仪态随意,为人大度的人。当钟丽思回答完第一个问题“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时,教授有一个小动作“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当钟丽思回答第二个问题“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时,“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起胸膛”;当钟丽思回答第三个问题“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时,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当钟丽思回答第四第五两个问题“除台湾省外”“政府不允许”时,“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桌上,搓搓手看我”;当钟丽思回答第八个问题“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时,“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升起”;当钟丽思回答第九个问题“以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迫切需要考虑的”时,“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讲桌,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当钟丽思回答第十个问题“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时,“他(教授)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这里教授 “顶眼镜”“插裤袋”“挺胸膛”“盯牢我”“挪屁股”“展眉毛”等一系列动作显示了教授对钟丽思敏锐的思维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眼睛明亮”“笑容灿烂”“脱帽致敬”表现了教授对钟丽思口若悬河、爱国热情的赏识敬佩。教授的仪态很随意,甚至整个人都坐到讲台上,这在我们中国是绝对认为不雅的行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师这样随意,学生对老师没有什么惧怕,没有什么心里障碍,这不更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吗?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正常发挥呢?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甚至,当学生误解老师,老师不仅不会生气,反而很有风度地宣布“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笔者觉得法国教授的言行举止都值得中国老师效仿。
第四、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平等
这位法国教授在提问的时候,非常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称学生为“您”、“先生”,对学生表示极大的尊重,让学生感觉到有一个平等的氛围,为人师表就应该这样。
论文作者:任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教授论文; 中国论文; 法国论文; 台湾论文; 学生论文; 气氛论文; 中国人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