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实践探讨论文_戴英俊

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实践探讨论文_戴英俊

(江苏鸿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扬州 225002)

【摘 要】就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形势来看,钢结构得到了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是空间跨度较大的建筑工程中的首选结构形式,尤其是预应力钢结构,具有施工效率高、观赏价值高等优点,在大跨空间钢结构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但是,与一般钢结构施工相比,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更为复杂,不仅施工难度较大,而且施工要求也更高,这就需要加强施工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文章对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实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其技术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结构形式;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88-02

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和过程性特点,涉及到钢结构和拉索两类施工工艺,并且需要用到多种施工工具及设备,同时,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进而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一般来讲,在开展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时,需要先综合环境及温度因素进行张力计算,然后对钢结构进行科学拼装,并制作所需拉锁构件,最后根据预应力结构形式,选择最为合适的张拉方法和工具,完成最终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施工控制,进而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1.大跨空间钢结构优点

所谓大跨空间钢结构,是指由钢材为主要材料,组成梁、柱、桁架等建筑主体构件,并用焊缝、螺丝等对各个建筑构件进行连接,所组成的整体建筑结构。大跨空间钢结构具有众多优点,首先,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钢材在具有较高强度,满足结构荷载要求的同时,能够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其次,钢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修补将变形的钢结构恢复原状,较高的韧性还使得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1]。另外,钢结构可以批量生产,制作更加方便,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还能够通过焊接作业进行连接,施工难度较小,施工效率较高。这些都是大跨空间钢结构所具备的优点,在建筑施工中拥有众多应用优势。

2.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结构形式

经过长期的研究及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结构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分别为张弦结构和斜拉结构,两种结构的特点各不相同,需进行具体分析。

2.1 张弦结构

张弦结构在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中应用广泛,该结构形式主要由上弦钢构、中间撑杆和下弦索三部分组成。在张弦结构中,中间撑杆和下弦索之间存在弹性结构,在对结构进行张拉时,预应力能够保持自我平衡,结构力学特征与桁架力学特征存在很多的共同之处。同时,上弦钢构可以使拉索上的预张力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进而确保整个张弦梁结构的稳定性,设置在拉索上一端或两端的支座,能够根据结构受力情况自由滑动,对预张力起到了调节作用。张弦结构出现初期,主要形式为单项张弦梁,经过长期的发展及应用,现阶段已经形成了多种张弦梁形式。

2.2 斜拉结构

斜拉结构也是一种使用次数较多的大跨空间钢结构形式,主要是由桅杆、斜拉索和钢构三部分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斜拉预应力钢结构进行安装时,是在钢构上端安装拉索的,进而可以改变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变形与制作弯矩得到完善,钢构可以在拉索拉力作用下,在相应的弹性范围内发生应力变化[2]。同时,还能减少钢材用量,大大节约了工程成本。在斜拉结构出现早期,拉索一般都是组合而成的,形式比较单一,现阶段拉索材料及结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结构性能得到了大幅改良,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3.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实践

某地一体育馆建筑总面积为48000m2,主体结构采用球面网壳钢结构,钢结构跨度为93.6m,属于张弦预应力钢结构形式。确保预应力钢结构施工的顺利完成,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加强了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控制,现将施工技术实践过程总结如下。

3.1 技术分析与构件制作

与一般建筑结构施工相比,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难度较大,不仅需要考虑钢结构初始形状,包括各种构件尺寸、安装位置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且还需要考虑钢结构的整体受力情况,确保与其形状特点相匹配,实现形与力的完美结合。所以,在开展施工之前,需要对预应力钢结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钢结构性能、力学特征等,得到施工所用各项数据,并对不同类型的钢材性能进行测试,选择最为合适的一种,确定最佳钢结构形状。然后,依照设计方案绘制出各种构件的形状,标注清楚尺寸大小,在工厂中对构建进行精准化加工。

3.2 钢结构与拉索施工结合

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包括钢结构施工和拉索施工两部分内容,需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而才能实现预期施工目标。拉索张力大小,是影响预应力钢结构整体性能的主要因素,当其处于预张力状态时,钢结构受到的力包括其自身重力、拉索拉力、支座支撑力、结构剪力、弯矩、轴力等多种,任何一种力发生变化时,都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在开展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时,对钢结构构成形式及拉索拉力进行综合分析,使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效果[3]。

3.3 张拉设备与节点的结合

张拉设备是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中最为主要的施工设备,分为张拉工装和千斤顶系统两部分,所用到的设备分别为拉杆、锚固装置、台座和千斤顶、油泵、油压表、油管。而节点主要包括拉索中部的索托、索夹节点和拉索端部的连接节点。在对预应力钢结构进行张拉作业时,施工人员应根据结构节点所在具体位置,分析力的传导路径、传导效果以及控制空间等,然后再需要借助专业的张拉设备,与节点位置的索头连接在一起,实现张拉设备与节点的有机结合,进而才能在拉索上准确施加预定张力。

3.4 施工过程控制

为确保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质量,需要加强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监督与控制,保证施工的规范、有序进行,克服各种技术问题,避免出现质量隐患。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分为构件制作、构件安装、构件张拉三个阶段,在制作钢结构构件时,需要分析结构受力特点、测试钢材受力性能,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和建设目标,确定最为合适的构件形状及大小。在安装钢结构构件时,应按照标准作业流程逐步进行,加强对焊接处理等重点施工工艺的监督。在张拉钢结构构件时,需控制好拉索拉力大小,将拉索安装在最为合适的位置,以实现最为理想的张拉效果。

4.结语

基于大跨空间钢结构的众多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体育馆、博物馆、火车站等建筑工程项目中,并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大跨空间钢结构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通过分析常见的预应力钢结构形式,并结合工程案例,对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大跨空间钢结构中的实践应用策略进行总结,可以为同一类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借鉴,能够充分发挥该项施工工艺的应用价值及优势,对于确保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琴琴,李娜.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6,(10):174-174.

[2]杨震.应力施工技术在大跨空间钢结构中的应用分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3):87-89.

[3]李国建,王国佐,沙萍.苏州现代传媒广场大跨度空间预应力柔性钢结构M形屋架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5,(22):1-7.

论文作者:戴英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实践探讨论文_戴英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