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黄飞翔

城市道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黄飞翔

45240219870616xxxx

摘要:城市交通是现在我们出行必备条件,因此城市道路养护是日常市政部门的基础工的作重点之一。城市道路使用量在其他市政工程中使用这样最大用途最为广泛的,因此我国的城市公路会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较为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裂缝、坑洼、塌陷等各种问题,因此日常养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还能防止问题的发生,确保人们的正常出行安全。因此,本文分别探究在进行道路养护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升道路工程建设。

关键词:城市道路;养护工作;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在城市道路运行过程中,养护工作对道路使用寿命和道路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养护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能够进一步保障道路质量,科学提升道路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明确在养护城市道路时如何有效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1 道路养护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全国城市路网得到不断完善,道路养护管理技术也逐步成熟。只有做到长时间的保持城市道路路面的良好性,道路建设的投资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从一定程度来讲,道路养护其实是公路建设的一种延续。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步增加,给城市道路承载能力带来考验,造成路面的损毁而产生裂缝。由此,强化市政道路的维护工作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恢复道路交通能力的基础,道路工程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城市道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道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健全

城市道路工程属于我国市政工程的基础性建设,它的作用是大众化的普遍性极强的,所以一旦出现任何损害需要及时进行养护,不能懈怠。目前,我国的道路养护工作主要存在两种管理模式,一种为建-管-养模式,另一种为建-管-养分开模式。而后一种管理模式,又可以分为管理与养护维修一体化模式,由于分散管理部门较多,管理资源容易出现浪费等情况,这样就给道路的养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2 养护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化程度不高

道路养护工作的质量高低,主要根据实际操作工人的养护水平能力高低来决定的,其中道路养护的技术以及工艺水平也占据养护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一般的道路养护中,适当的采取机械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养护技术水平的发挥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目前我国的中小城市中道路养护工作水平进展缓慢,主要问题在于养护工作中科技化水平较低,养护设施相对较为落后,因此一旦有需要快速养护工作要求时就不能够确保道路养护的质量。同时还有部分养护单位忽略对道路的养护工作,即使有高科技的养护设备,但是对养护设备的使用率较低乃至闲置,忽略了养护机械化的工作方式以及信息化技术在养护道路中的重要作用。

2.3 养护工作重视不足,对道路上的危害没有预见性

道路养护不仅与管理部门相关,也与人们群众以及社会各个行业相关。由于我们没有意识到道路养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则会直接影响了道路养护管理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尤其在重要的道路养护管理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极为缺乏。如对新员工培训不足,将直接影响道路养护工作的开展,不能充分发挥出道路养护工作所具有的作用。

3 解决道路养护管理问题的对策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如何完成道路养护工作的任务。我们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认识道路养护的重要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形势下,新任务和新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规范管理,为道路养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完善法律体系,规范管理模式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据可循,有制度可依依法治国,则充分体现了,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下,凡是任何违反法律定的行为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依法治路就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治理铁路运输生产企业,使企业的一起活动不违法法律法规的规定。这

也是在交通道路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级道路养护部门的责任做到明确规定,制定道路养护标准、法规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同时,及时对道路立法建设落后实际需求局势进行改变,利用立法方式及时将显著的行政管理成果固定下来,对现行法规进行积极调整与修订,将其纳入道路管理。通过完善法律体系,规范管理模式,可对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并能为道路养护管理提供正确发展方向。

3.2 道路养护需要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

在对道路进行养护时,会对道路的交通带来影响。而且城市道路车速较快,道路养护工作人员具有一定危险性。为了保护道路养护人员以及降低道路养护对交通的影响,需要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机械化实现的重要因素包括:维修质量、作业安全、劳动效率等,为确保道路工程运行的质量,养护机械化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作为养护机械化的前提,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应严格遵循实用、先进及配套的原则,以此对维修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在对养护机械化重要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应利用区域协作强化,对养护体制改革力度进行有效提升,推动道路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养护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由于城市道路属于我国市政工程中的基础设施之一,所以在出现损坏时,需要及时的进行养护工作,避免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以及出行阻碍。所以正确处理道路中的突发事故是十分常见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养护队伍整体素质水平都要更专业。目前,我们的养道路养护人员在人才招聘上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对原有的技术人员也在不断的进行培训,对其原有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在不断的整理之中,并结合新的养护技术通过不断的优化整合之后继续使用在养护道路中。在道路养护管理方面,对各类养护工作进行专业的指导,保证管理者的现场管理能力,以及能够掌握各类养护工程全面工作,石养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顺利进行。

3.4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意识需要不断提升

养护管理理念的全面树立,是强化员工养护意识的前提条件。道路养护管理中,必须突破传统养护管理观念,将养护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道路工程养护施工过程,有效提升管理意识。养护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道路养护各个部门,因此必须遵循科学养护等原则进行有效管理,从全方面多层次对养护管理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材料浪费,形成完善的养护管理网。同时,要求养护单位全体人员必须提升养护意识,积极参与养护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养护管理措施,达到预期目标提供依据。

3.5 积极推动道路养护的市场化

我国很多城市逐渐意识到城市道路养护走市场化的重要性,道路养护市场化推进力度也不断加大。目前城市道路养护单位主要分为两大派系,分别是国有城市道路养护机构所设置的养护公司,还有就是民营、私营公司。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的优势更为显著,首先来说就是技术更新快,再者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更为灵活多变。竞争的出现使得城市道路养护效果得到改善,道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

3. 6 根据城市功能区的不同,制定养护标准和方法

每座城市的功能区的布局均不相同,规划部门应根据城市的需求合理布局功能区。各个功能区道路养护的标准和方法也需要根据功能区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处理,以便实施针对性的养护。一般来说城市的功能区主要根据政府、文教、商业、旅游规划的不同而设置区域,而在道路养护工作中我们还需对交通枢纽、城市主/辅干道设置不同的养护区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养护工作时,管理体制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养护工作技术不高,养护资金不足均会对其具体作业造成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有效解决,通过科学解决相关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道路使用寿命,对道路安全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确保行车安全,使其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内推进我国道路工程建设,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蒙慧娟.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8,No.261(5):32.

[2]刘淑芳.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39-40.

[3]吕红华.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3(01).

[4]周鹏程.提高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对策[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12).

论文作者:黄飞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黄飞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