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五台县供电公司 山西省 035500
摘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供电台区的线损率能够真实反映系统运行状态,对于电力系统配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管理经营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供电局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现阶段,对于供电台区线损的管理多侧重于实际统计线损的高低,对台区线损高低是否合理并由此查找出线损异常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与分析不多,而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查明台区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导向找出规划设计、抄表管理等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障经营效益。
关键词:信息系统;台区线损;线损管理;管理实践
引言
配电台区是电网配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其较大范围地与用电客户产生直接的联系,对配电台区的管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仅与电力系统的社会利益发展密切相关也与电力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有关。对电力系统来说配电台区的线损管理更多的是指该系统中相关的设计、规划、生产、运作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管理标准,因此配电线损的管理成为了电力系统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指标。但因台区所具有的网络组成结构不易掌握和操控,用户因包涵了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小商业等各种各样的类型其性质较为复杂,使得所用电的负荷值上下波动的幅度较大、平均值偏低,所以台区线损产生异常时与之相关的因素可能会很多。
1信息系统概述
目前电力公司已经普及了PMS系统、CMS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EDCM系统、线损精细化平台、配电负荷监测系统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提供了台区的基础档案数据、供电侧电量、售电侧电量、台区的同期线损和统计线损等。PMS系统提供了台区关联的用户信息,CMS系统提供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的出账电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用户表计的冻结电量、计量装置故障在线监测和反窃电应用,EDCM系统提供台区的同期线损(利用冻结电量的数据,使得电量数据来源周期一致),线损精细化平台提供了台区的统计线损(利用了用户出账电量),配电负荷监测系统提供总表的倍率、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排查台区线损要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也要清楚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关系。在使用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复杂台区线损问题的时候,只有比对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信息系统下台区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在线线损的组成结构
在采集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系统中进行的在线损耗计算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在配电台区的低压侧输出的总电能量与计算所有使用低压电的用户使用电能的总量之间的差值,进一步可以求出一定周期内的平均线损率。配电台区的在线损耗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综合性计算结果,不仅有技术线损即输出低电压线路在传输电能时产生的损耗,还有电能设备自身的电量损耗包括电能计量表、配电箱指示、各路电气开关及各种保护机能装置,以及在计量过程中难避免的故障、误差错误、未被算入计算过程中的不正常用电产生的管理性在线损耗等。在多种因素中因计量问题和异常用电而引起的在线损耗可利用在线检测机制及时发现,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消除,但线路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因自身而产生的电量损耗以及低压线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电量损耗都无法避免,因此有关线损值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2.2从细节入手,消除台区负线损
通过大规模线路整改、新增配变、更换智能表等设备改造,以及有效的线损管理,高损台区数量大为减少,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负损台区。通过一段时间的专项治理,并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造成负损台区主要集中于总表接线错误、总表故障、抄表时间差、用户档案错误、用户窃电、大电量追补等几种原因,只要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手段,就能有效减少,甚至消除负损台区。结合总结的问题症结,采取了相应的治理举措。当发现负损台区时,首先组织相关人员重新核查表计接线,认真核对互感器倍率,并对表计进行检查,校验,保证表计计量准确性、配置合理。进而核查用户档案、用户用电设备等,消除用户信息、窃电隐患,从而查找负损台区形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严格规范营销基础应用管理。对于新增用户和光伏发电用户及时录入营销系统,并保证所增台区的信息的准确性,及时分配抄表段,严格禁止业扩报装的体外流转。严格控制抄表时间差。全面实施台区关口和用户表计的全覆盖,杜绝估抄、漏抄、错超等现象。充分利用采集系统中日线损监测功能。对连续数日线损率异常的台区,开展用电检查,并提前抄表检查、核对线损是否异常,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台区切改管理。严格按照台区切改例日进行当天切改,并经营销部核实验收后,统一安排送电,减少台区供电量调整因素。
2.3做好变压器经济运行及无功补偿
变压器结构中发生的铜损和铁损在整个电能损失中占到的概率较大,特别是在电能使用的低谷时期,损耗相对来说更大,为了有效的控制损耗,我们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促使变压器节能运行,详细操作如下:尽量利用最新型的节能变压器,提升工作效率;在电能使用高峰时段尽可能的降低电压。在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不但要确保网络的平衡状态,各个分支线路也要加以控制,杜绝发生超负荷补偿的现象。功率因数补偿的高低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首先要考虑到电力客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不能影响电力客户的使用质量;其次要考虑功率因数补偿的经济效益,过低则不容易产生实际的效果,过高则会导致经济效益无法实现,因此要在用户需求和经济效益之间实现平衡。
2.4详细化指标,具体明确线损管理职责
影响台区线损的几个重要因素:台区低压互联、台区总表倍率和接线、台区用户的采集成功率。针对影响台区线损不合理的主要因素,利用电力公司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对线损不合理台区进行批量分析处理。结合地市公司指标要求及上年度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对年度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将线损率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供电所、各线路、各台区,各供电所又与各线路(台区)线损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人人有指标的管理格局,使各级线损管理人员职责进一步明确。
结语
线损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真正分析、摸透线损形成的因果、波动的缘由,才能真正抓住线损管理的关键,扼住线损的“七寸”,实现企业效益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谌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管理研究[J].电力科技,2014(1):251.
[2]朱海吉,刘东,杨健.线损精细化管理在黄浦小区的应用实践[J].电气应用,2012(7):32-35.
[3]李姝,龚佳怡,莫颖涛.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供用电,2009,26(3):65-68.
论文作者:刘降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线损论文; 电量论文; 在线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用户论文; 电能论文; 系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