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时代高质量就业的途径和思考
王利娟
成都市新都区既是“北改”“中优”的重要区域,更是西部首家部省共建的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如何抢抓机遇,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是就业部门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新都区就业创业工作基础扎实,优势突出。一方面,就业形势整体保持稳定、稳中向好,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资源丰厚。
如果说,蒋介石对于地方实力派和党内反对者还可以通过暴力压服的话,那对于中共这样的既有武装力量又有主义的竞争对手,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劣势即显露无遗。中共对现存秩序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描摹,使得处于执政地位的国民党在意识形态宣导上面临天然的困难。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所构建的理想图景,如不付诸实施,不仅不能发挥效能,并且还会予反对派和竞争者以批判之机,甚至会出现蒋介石自己所讲的那种情况,即“一般民众不仅对党无信仰,而且表示蔑视”㊱。
电力通信网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专网。在电力通信网中传送的业务有远动通道、数据采集通道、监视控制通道、继电保护通道等等业务。[1]其中继电保护的信号具有允许传输时间短、通道发送几率低、发送时间不确定等特点,因此对保护通道的传输性能有严格要求。继电保护通道一旦出现异常,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修复,以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本文将分析电力通信中继电保护通道的两种方式,并为两种方式的继保通道深入探讨故障定位的流程和技巧,为快速处理继保通道故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作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新都区有力促进了就业质量的大幅提升。而与此同时,区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矛盾、劳动者技能水平不高、重点群体就业的压力等问题并存,这些都是影响高质量就业的不利因素,促进就业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
运用医学SPSS20.0版本软件分析及处理文中数据,以P<0.05表示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比的资料存在差异。
三是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 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队伍,而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转弱,就业任务愈加艰巨。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上涨,这部分人群和其他农村劳动力大多缺乏一技之长,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就业岗位。从用人单位方面看,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就业岗位相应减少。
二是技能培训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大部分劳动者技能水平不高,未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培养的数量和市场需求存在不小的缺口。目前,新都区主要依靠区内一所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培训,其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此外,70%以上的一线职工表示受工作时间和经济能力所限,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文化技能。
一是存在“招工难”现象。 对区内273 家企业走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总体用工需求同比增加56.30%,与此相对的是,求职人数同比仅增加29.29%,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青年就业观念转变,主观上希望到就业环境好、薪酬待遇高、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企业工作;制造业企业工人难招,部分青年劳动者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用工要求;生产一线工人难招,尽管企业开出的月工资在三四千元,仍吸引不到90 后、00后青年。
如何改善就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的思考
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 一是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的监管,努力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的有序竞争;进一步健全完善三级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造网络服务平台,为供需双方精准匹配。二是促进劳动者树立更合理的择业观念。应引导求职者认清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准确评估自身能力,调整期望值和树立信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三是促进就业渠道更通畅。进一步引导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着力孵化基地的打造,鼓励引导创新创业;继续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大力支持发展新业态下的新型就业模式,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制度,支持劳动者实现多元化就业。
加大技能提升培训力度。 一是着力解决技能人才“土壤”问题。针对在职业技能培训的短板,要整合人社、教育、经济、文化、卫生等部门的力量,共同助推公办、民办职业技工学校的发展与壮大,不断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结构,紧扣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开设职业技能专业。二是着力培育技能品牌特色。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和优势行业,重点打造地区优势技能品牌的规模和质量,树立本地技能品牌培育专业和特色,塑造“工匠之星”、行业“技术能手”。三是着力健全长效保障机制。要通过高校职校、制造型企业和社会机构的联合发力,开发培育与制造业强国目标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在“积极就业政策3.0 时代”,要发挥政府的兜底功能,打破户籍、区域壁垒,实现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充分体现政策的公平性。二是加大扶持政策落实力度。对于用人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要从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力国际营商环境建设,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从而进一步支持本地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就业。三是持续深化改革。要探索建立完善统一的多元化保障制度,将推进就业的方针政策与企业发展、劳动者切身利益紧密结合,促进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全面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目标。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
|关键词|就业 培训 技能
标签:就业论文; 培训论文; 技能论文; 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