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刘小忠

疼痛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刘小忠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刘小忠【摘要】:探讨疼痛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类:对照组(n=4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4,采用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未出现并发症的几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未发生几率25.00%,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3.1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疼痛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疼痛干预;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YS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四肢骨折疾病,在所有骨折中所占比例极高。目前,手术治疗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康复护理,但术后众多因素尤其是疼痛,不仅对患者产生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还会引起应激反应加快病情的恶化[1]。本研究对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疼痛干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研究中所选的8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为25~65岁,平均年龄(36.84±5.1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37.34±5.42)岁;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个人及家属都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间患者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P > 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术后进行基础的康复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干预,内容为:

①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沟通,减少患者产生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给予其心理上的疏导和安慰,鼓励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减少应激反应;②生活指导 确保患者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控制好房间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适当播放较为舒缓的音乐,保证睡眠质量和良好的心态;③疼痛护理 相关人员做好患者术后伤口的护理工作,若患者有疼痛表现为临床较为正常的现象,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看书或与其聊天以转移其注意力或者通过按摩的方法帮助其减轻痛苦,若仍疼痛难忍,可遵循医嘱服用镇痛药物[2];④体位干预 指导患者采用平卧或健侧卧位进行休息,患肢部位相对抬高以减轻缓解肿胀,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3];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伤口感染、疼痛、焦虑抑郁)的统计记录;

②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统计记录。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x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伤口感染13例(29.55%)、疼痛11例(25.00%)、焦虑抑郁9例(20.4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伤口感染2例(4.55%)、疼痛1例(2.27%)、焦虑抑郁1例(2.27%),详情见表 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情况(x±s,分)

组名 例数 伤口感染 疼痛 焦虑抑郁 无并发症 对照组 44 13(29.55) 11(25.00) 9(20.45) 11(25.00) 观察组 44 2(4.55) 1(2.27) 1(2.27) 40(90.91) 卡方值 - 11.31 11.09 8.35 63.71 P值 - 0.001 0.001 0.004 0.001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3.1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 2。

表2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情况 [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4 4(9.09) 15(34.09) 25(56.82) 19(43.18) 观察组 44 32(72.73) 11(25.00) 1(2.27) 43(97.73) 卡方值 - - - - 23.47 P值 - - - - 0.001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由交通事故、重物砸伤以及高空落物所引发的创伤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4]。术后较长的康复期,患者不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肢体功能丧失,还要忍受疼痛带来的折磨,容易导致患者情绪的波动从而失去对康复的信心[5]。因此,加强对患者的疼痛干预是临床上迫在眉睫的难题,有效的疼痛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未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几率25.00%;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3.1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对比具均有显著差异(p<0.05)。

由上所述,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疼痛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常丽鹏, 袁太珍, 徐英, 龚国龄, 赵敏, 申军. 影响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 安徽医学, 2018, 39(10): 1185-1189.

[2]李贞, 戎娜,赵晓娟. 中医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J].光明中医, 2018, 33(22): 3405-3407.

[3]熊瑶. 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11): 138-140.

[4]陈洁, 吴杰倩, 钟雪莲.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23): 4373-4374.

[5]张玲. 疼痛控制护理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8): 152-152.

论文作者:刘小忠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疼痛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刘小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