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结果分析系统软件的编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开彦[1](2021)在《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调查中国老年人对沉浸式虚拟技术认知管理系统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发基于沉浸式虚拟技术的老年认知管理系统。探索沉浸式虚拟认知评估的可行性。构建基于沉浸式虚拟技术的老年认知干预方案。研究方法:1.沉浸式虚拟技术使用意图的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引入了“感知享受”变量,构建中国老年人对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意图的影响因素模型。参考国内外文献,编制了“沉浸式虚拟技术使用意图调查表”,对某市级养老院中的55名老年人进行体验后问卷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22.0和AMOS 23.0进行问卷信效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2.研发基于沉浸式虚拟技术的老年认知管理系统:在文献回顾和结合中国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管理系统(CVSM)的设计思路。组建研发团队,采用Unity 3D游戏引擎、C#语言编程、3DSMax建模软件和Photoshop软件进行系统研发。3.沉浸式虚拟认知评估的可行性:选取2020年8月到2020年12月入住某市级养老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轻度AD患者19例,MCI患者15例和正常人1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沉浸式虚拟认知评估及神经心理学测评,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形状连线测验(STT)和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DMT)。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4.构建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方案:行动研究小组充分参考国外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方案,初步拟定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方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福州市某市级养老院的31例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患者。开展3轮行动研究对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系统和干预方案进行升级和修正。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研究结果:1.本研究引用了台湾学者刘芳等人设计的技术接受度量表,共包括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享受、用户体验和使用意图5个维度,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克朗巴赫系数为0.929,量表5个维度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且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均大于0.5。线性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享受和用户体验对行为意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着影响(P<0.001);感知享受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着影响(P<0.001);感知有用性在用户体验和行为意图中起到显着中介作用。2.本研究成功研发了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系统(CVSM)。该系统模拟超市场景,利用3DSMAX建模技术为患者呈现立体真实的视觉感官。该系统分为操作学习、VR认知评估和VR认知训练三个基本功能模块。包含用户注册登录、交互式学习和难度进阶等功能。目前,该系统正在申请计算机软件着作权和国家发明专利。3.沉浸式VR认知评估可行性评估结果:(1)正常人、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三组间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Mo CA、MMSE、AVLT、STT和SDMT)存在显着差异(P<0.05)。(2)三组间VR认知评估指标(正确商品数量、任务完成时间、正确商品类型和正确支付)存在显着差异(P<0.05)。(3)三组患者在沉浸式VR认知评估任务中正确商品数量、正确商品类型与MMSE、MOCA、AVLT、SDMT评估结果呈正相关(P<0.05),与STT评估结果呈负相关(P<0.05);任务完成时间与MMSE、MOCA、AVLT、SDMT结果呈负相关(P<0.05),与STT指标呈正相关(P<0.01);正确支付与MMSE、MOCA、AVLT呈显着正相关(P<0.05);购买非清单商品与MMSE、SDMT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4)判别正常人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最佳VR认知评估组合为“任务完成时间&正确支付&购买非清单商品&正确商品类型”。正确判别率为87.9%,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33%和83.33%。(5)正确商品数量指标可用于判别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患者,正确判别率为85.3%,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74%和73.33%。4.行动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招募31例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患者开展了3轮行动研究。每轮行动研究4周共12次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最终,本研究对CVSM的认知训练功能进行了升级(CVSM1.0—CVSM2.0—CVSM3.0)。同时,构建了适用于中国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方案。量性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干预后三轮患者整体认知(Mo CA,MMSE)得分和其他各认知域得分(AVLT、STT、SDMT)较前均有显着地改善(P<0.05)。三轮患者干预前后测量的压力感知(PSS)、生活质量(QOL-AD)和抑郁(GDS)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呈现向好趋势。研究结论:1.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享受和用户体验是影响中国老年人接受沉浸式虚拟技术认知管理系统的主要因素。其中,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未来以老年人为主要用户群体的沉浸式虚拟系统应注重系统的易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2.本研究设计研发了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管理系统,可为老年人提供认知评估和认知干预于一体的认知管理平台。3.沉浸式VR认知评估可作为区分正常人、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患者的新型认知评估工具。沉浸式VR认知评估的各项指标与神经心理学测评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为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患者的早期认知筛查提供临床依据。4.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对CVSM系统的认知训练功能进行迭代升级,并完善了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方案。按照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方案为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患者开展认知干预。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可以改善老年人整体认知水平以及各个认知域功能。沉浸式虚拟认知干预的趣味性可以增强老年人对认知干预的依从性。
朱元多[2](2020)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神经炎性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广泛用于各种消费品中的非持久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由于胎儿大脑生长快速且复杂精密,其对化学物暴露特别敏感。既往研究已经报告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行为之间的关联,但很少评估对认知发育的影响。据我们所知,产前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智力发育可能有影响,但现有证据结果不一致,且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影响子代智力发育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小胶质细胞是定殖在大脑中的巨噬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及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但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物质影响神经细胞,诱导神经炎症。目的本研究通过人群和动物实验两方面探索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认知发育的影响。人群研究描述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分布,评估多种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健康风险。建立孕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暴露的动物模型,探讨邻苯二甲酸酯致小胶质细胞引起神经炎症的路径,探索邻苯二甲酸酯致认知损伤机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依托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n=2128),在孕早期、中期、晚期随访孕妇,完成问卷调查后采集尿样。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尿液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浓度。使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fourth edition-Chinese,WPPSI-Ⅳ(CN))对3岁至6岁儿童进行智力评估。以儿童期完成WPPSI且孕期至少采集一次尿液样本的母子对为研究对象。经正态性检验,各能区得分均近似正态分布,采用x±s描述儿童智力发育水平分布。为探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智力发育有无影响,采用线性混合模型(linear mixed models,LMMs)评估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智力影响的效应。在孕期特异性分析模型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单一时点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智力发育的影响。各分析模型均进行性别分层分析,以探讨性别特异性。为进一步探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智力发育的影响,将FSIQ以≤90,90110,>110界值划分为低于正常、正常、高于正常3类。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GLMMs)评估样本收集时胎龄斜率与受试者特定随机截距的重复测量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水平是否对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有影响。在孕期特异性分析模型中,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一时点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智力发育影响的。第二部分:将ICR品系孕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0、50、200 mg/kg DEHP灌胃处理。每天记录孕鼠的体重及饲料消耗量。分娩后调整每窝仔鼠数目,8只/窝(雌雄各半),仔鼠在产后(postnatal day,PND)21天断乳并雌雄分笼,每3天记录仔鼠的体重。仔鼠PND 28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仔鼠脑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RT-q PCR及MILLIPLEX?MAP试剂盒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中IL-17、IL-1β、IL-6、TNF-α、IL-10、IL-4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认知相关蛋白PSD-95、Synpsin I,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casepase-9、Bax、Bcl-2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使用比色法乙酰胆碱分析试剂盒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活性。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中,有263名3岁0个月3岁11个月儿童及1 865名4岁0个月6岁0个月参与测试。其年龄分别为3.63±0.27岁、4.73±0.47岁。学龄前儿童FSIQ为107.43±11.30,男童为106.71±12.28,女童为108.20±10.07。6.53%(137/2128)儿童FSIQ低于90。LMMs结果显示孕期MBP暴露与VCI、VSI、FSIQ降低有关,而MEP暴露与VSI、FRI、PSI升高有关。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男童中,孕期MBP暴露与VSI及FSIQ降低有关,MEP暴露与FRI及PSI降低有关;女童中,MMP暴露与PSI增加相关。孕期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MMP暴露降低PSI得分,MBP暴露降低儿童VCI、VSI、FSIQ得分;孕晚期MBz P暴露增加VCI得分。男童较女童敏感,孕早期较孕中、晚期敏感。GLMMs结果显示总人群中,MBP暴露增加子代低常风险(OR=1.14;95%CI:1.031.25),而MEHP暴露增加子代超常可能性(OR=1.06;95%CI:1.011.11)。男童中,MBP暴露增加子代低常风险(OR=1.17;95%CI:1.031.30),而MEOHP降低子代低常风险(OR=0.84;95%CI:0.661.00)。女童中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关联。孕期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MBP、LWMP及ΣPhthalates暴露降低子代智力发育超常的可能性,MEHP暴露增加子代智力超常的可能性;孕晚期MEP暴露增加发育低常的风险。男童较女童敏感,孕早期较孕中、晚期敏感。第二部分: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玉米油)相比,DEHP高剂量(200 mg/kg)暴露组仔鼠潜伏期延长,第6天高剂量(200 mg/kg)暴露组仔鼠穿越平台次数、靶象限运动时间所占比例少、潜伏期延长(P<0.05)。三个剂量组认知相关蛋白PSD-95和Synpsin I蛋白表达量呈剂量-反应性降低12倍。高剂量暴露组活化小胶质细胞比例增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IL-17A、IL-1β、TNF-α水平增加且IL-10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趋势与海马一致。三个剂量组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蛋白表达量增加,而Bcl-2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DEHP暴露组海马组织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23倍。高剂量DEHP暴露组降低海马组织及血清中ACh E含量。结论1.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可导致子代认知功能损伤,男童较女童敏感,孕早期较孕中、晚期敏感。但不同代谢物作用不一致。2.孕期高剂量DEHP暴露诱导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NF-κB信号通路参与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促炎因子IL-17A、IL-1β、TNF-α分泌,加速脑神经元凋亡,抑制ACh E分泌。
韩艳[3](2020)在《孕期母体TPOAb阳性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迟缓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描述孕妇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和TPOAb阳性检出率随妊娠进展的变化及转归情况;探讨孕期母体TPOAb阳性与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探讨孕期母体TPOAb阳性与子代18月龄发育迟缓风险及儿童早期智力发育水平的关联性;探讨胎盘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孕期TPOAb水平与子代智力发育水平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依托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MABC)研究开展,于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招募确诊怀孕且孕周≤14周的孕妇共3 474人,其中单胎活产的母子共3 273对。本研究选择MABC研究中单胎活产母子作为研究对象,并排除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孕前甲状腺疾病史(n=49)孕期患有甲状腺疾病及接受相关药物治疗的孕妇(n=49),共余3175对母子进入本研究分析。分别于孕早期(10.45±2.14孕周)、孕中期(26.02±1.04孕周)和孕晚期(34.37±1.08孕周)进行孕产期随访,完成问卷调查并采集孕妇静脉血;于产时完成分娩和新生儿出生信息摘录及脐带血、胎盘组织采集;并结合儿童保健体检进行子代儿童早期随访,完成问卷调查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孕产期随访采用的问卷为课题组自编的一系列孕产期母婴健康记录表,借此收集孕产妇及其丈夫的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等)、既往妊娠史和疾病史(包括孕产次、甲状腺疾病史等)、妊娠期相关情况(包括孕期吸烟、饮酒、妊娠相关焦虑症状、患病及用药情况,等等),以及从医疗系统中摘录的产前检查结果,并采用中国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估孕妇的智力水平。产时分娩及新生儿情况记录表摘录包括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及脐带绕颈等信息;儿童期随访采用课题组自编的一系列婴幼儿健康记录表,收集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情况、患病及就诊情况等信息,并进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包括采用年龄和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中文版(ASQ-C)评估18月龄儿童的发育行为(以ASQ-C在线评估系统评定的“低于界值”定义为“发育迟缓”),以及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PPSI-Ⅳ)评估儿童早期(2岁6个月~6岁11个月)智力发育水平,以WPPSI-Ⅳ评估的总智商(FSIQ)纳入分析。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孕期母体血清中的TPOAb、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等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采用孕期特异性的TSH和FT4参考值范围界定甲状腺功能状况(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FT4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3.20~23.85 pmol/L、9.18~15.24 pmol/L和9.53~17.34 pmol/L;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TSH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2~4.94μIU/m L、0.79~6.22μIU/m L和0.63~5.18μIU/m L),根据试剂盒推荐的TPOAb阳性界值(>34 IU/m L)定义TPOAb阳性。采用RT-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1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包括IL-1β、IL-4、IL-6、IL-8、IL-10、TNF-α、IFN-γ、HIF-1α、MCP-1、CRP、HO-1、GRP78、CD206和CD68因子)。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SPSS Inc,Chicago,IL)软件进行,并采用Graph Pad Prism 8.0(Graph Pad Inc.,Cfaliornia,USA)软件制作图片。根据资料特征选择适当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广义估计方程(GEE)、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等。TPOAb水平、TSH水平和胎盘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作为连续型变量进入统计分析模型时,均需经过对数或自然对数转换。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GEE分析孕期TPOAb阳性与各类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联(利用3个孕期的重复测量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TPOAb阳性与各类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GDM)、小于胎龄儿(SGA)、大于胎龄儿(LGA)、分娩方式、脐带绕颈、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以及子代18月龄各能区发育迟缓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孕期TPOAb水平与分娩孕周、儿童FSIQ之间的关联;模型均调整多种混杂因素。结果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母体TPO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0%、6.8%和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妊娠进展,孕早期TPOAb阳性孕妇中,有53.1%的孕妇至孕中期仍保持TPOAb阳性状态,有46.9%的孕妇TPOAb转为阴性;孕早期TPOAb阳性孕妇中,56.4%的孕妇在孕晚期仍是TPOAb阳性状态,43.6%的孕妇在孕晚期转为阴性。GEE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吸烟、血清样本采集时间等混杂因素后,与孕期TPOAb阴性孕妇相比,孕期TPOAb阳性孕妇的孕期甲减(OR=10.43,95%CI:5.74~18.96)、亚甲减(OR=3.59,95%CI:2.49~5.17)、低甲状腺素血症(OR=1.68,95%CI:1.77~2.40)和甲亢检出率(OR=5.08,95%CI:2.36~10.92)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变量后,各孕期母体TPOAb阳性均与亚甲减和甲亢高检出率关联(P均<0.05);此外,孕早期母体TPOAb与孕早期低FT4血症(OR=1.95,95%CI:1.20~3.17)、孕早期甲减(OR=13.34,95%CI:6.40~27.80)、孕晚期亚甲亢(OR=2.26,95%CI:1.23~4.15)、孕晚期高FT4血症(OR=2.05,95%CI:1.01~4.14)检出率较高相关;孕中期母体TPOAb阳性与孕晚期亚甲亢风险升高相关(OR=2.54,95%CI:1.22~5.29)。在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血清样本采集时间等混杂因素后,与TPOAb阴性孕妇相比,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TPOAb阳性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检出率均较高(OR=1.65,95%CI:1.03~2.65;OR=2.05,95%CI:1.17~3.60;OR=1.97,95%CI:1.07~3.64)。在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血清样本采集时间、甲状腺功能、HDCP、GDM、分娩方式、儿童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孕早期TPOAb水平(lg TPOAb)与分娩时孕周呈负相关(β=﹣0.27,95%CI:﹣0.40~﹣0.14),孕中期和孕晚期的TPOAb水平与分娩孕周之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TPOAb阳性孕妇的早期儿检出率均较高(OR=1.61,95%CI:1.25~2.08;OR=1.53,95%CI:1.10~2.13;OR=1.63,95%CI:1.17~2.2)。此外,孕早期母体TPOAb阳性与脐带绕颈风险升高相关(OR=1.51,95%CI:1.16~1.98);孕中期母体TPOAb阳性与小于胎龄儿(SGA)风险升高相关(OR=1.98,95%CI:1.26~3.12)。未发现孕期TPOAb阳性与GDM、大于胎龄儿(LGA)和剖宫产等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联。本研究中儿童18月龄经ASQ-C评估的至少有一个能区发育迟缓的检出率为18.5%,个人-社会、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等5个能区的发育迟缓检出率分别为2.9%、4.9%、7.4%、6.3%和3.7%。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母体TPOAb阳性均与子代18月龄个人―社会能区发育迟缓风险升高关联(P均<0.05),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18(1.20~3.94)、2.29(1.23~4.65)和2.11(1.01~4.43);孕中期TPOAb与沟通能区发育迟缓的关联亦存在统计学意义(OR=2.91,95%CI:1.22~6.98)。此外,研究二发现,孕早期TPOAb水平与儿童早期FSIQ、WMI和FRI均呈负向关联,β值及其95%CI分别为1.55(﹣2.80~﹣0.30)、1.82(﹣3.17~﹣0.47)和1.89(﹣2.80~﹣0.30)。孕中期母体TPOAb水平和儿童智力发育各指标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孕期的母体TSH水平与子代FSIQ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孕中期和孕晚期母体FT4水平均与儿童早期WMI呈负相关(P均<0.05)。但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包括孕妇FT4和TSH水平)并未改变孕期母体TPOAb水平与子代智力发育水平的关联性。研究三结果显示,孕早期母体血清中的TPOAb水平与分娩时胎盘组织中的多种细胞因子m RNA水平呈正相关,包括IL-6、TNF-α、MCP-1、CRP、HO-1、HIF-α、GRP和CD68等8种细胞因子(r=0.09~0.20,P均<0.05);而与儿童早期FSIQ呈负相关(r=﹣0.07,P<0.05)。IL-6、HIF-1α和CD68表达水平与儿童FSIQ均呈负相关(r=﹣0.08~﹣0.11,P均<0.05)。胎盘组织中IL-6、HIF-1α和CD68表达水平在孕早期TPOAb水平与子代FSIQ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9.6%、10.7%和25.0%。结论1.孕期母体TPOAb阳性与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早期儿、小于胎龄儿、脐带绕颈等不良妊娠结局关联。2.孕期母体TPOAb水平影响子代18月龄个人―社会能区发育水平,并与儿童早期智力发育水平欠佳密切相关;各孕期母体TPOAb阳性与子代18月龄个人―社会能区发育水平欠佳均相关,而母体TPOAb水平与儿童早期智力水平的关联发生在孕早期和孕晚期。3.孕早期母体血清中的TPOAb水平与分娩时胎盘组织中的多种细胞因子m RNA水平呈正相关,胎盘组织中的IL-6、HIF-1α和CD68表达水平在孕早期TPOAb水平与子代FSIQ之间发挥一定程度的中介效应。
马古兰丹姆[4](2020)在《舞蹈/动作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60年代起,舞蹈/动作治疗在国外被运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与治疗中,并形成—套相应的治疗模式。国外研究表明,DMT治疗的形式与内容使自闭症儿童拥有愉悦的身体体验,同时对其感知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国内在此领域则起步较晚,尤其在治疗流程、内容、具体实施、整体性评估等各个环节仍处于探索阶段,少数研究对自闭症儿童舞蹈/动作治疗个别训练进行了报告,涉及团体自闭症儿童舞蹈/动作治疗效果研究的几乎属于空白。本研究在非临床环境下,立足于国内外学者对自闭症儿童舞蹈/动作治疗的研究成果,在身心范式的背景下研究舞蹈/动作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有效性,旨在探究自闭症儿童接受舞蹈/动作治疗干预后在身心领域的发展变化,归纳并总结出针对适合我国自闭症儿童的舞蹈/动作治疗干预模式、实施流程和方法,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与展望。本研究在上海彩虹雨儿童智能康复中心的支持下,分别采取以下方案:1、选取28名自闭症儿童分为舞蹈/动作治疗组17人和对照组11人进行为期12个月的DMT干预实验,探讨干预前后在身体机能测试、身体素质测试、大动作能力测试、ABC量表、CBCL量表、SRS量表、SCQ量表RBS-R量表、情绪识别测试等方面的变化情况。2、选取17名自闭症家长进行深度访谈,从质性研究角度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探讨舞蹈/动作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影响效果。3、选取1名自闭症儿童进行凯斯腾伯格动作KMP侧写分析,量化分析5次视频录像中视频动作,了解个案的动作风格及情绪障碍,探讨其动作模式与心理活动的内在联系,为舞蹈/运动治疗评估提供—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得出:舞蹈/动作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在社会交往领域和身体动作领域具有显着疗效。尤其是对自闭症儿童核心症状中的社交退缩及身体动作笨拙、协调性不佳等具有积极的提高作用。舞蹈/动作治疗以其丰富的干预内容和健康、绿色的干预方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身体感知、音乐律动、情感体验的机会,能有效促进其感知运动、社会交往、情绪管理、认知等方面地发展。本研究中对舞蹈/动作治疗核心理念的正确把握、动作评估的实施、团体治疗方案的制定、干预内容、强度和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家长及时的反馈对治疗效果起关键作用。舞蹈/动作治疗中的创造性舞蹈、镜像、模仿、双人合作动作和同步动作以及团体融合的音乐舞蹈/动作形式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有积极影响。拉班芭特尼夫动作体系从身体教育角度对自闭症儿童的身体能力具有重要的改观。KMP动作观察工具可以了解、反映和扩展非言语的表达,并可以通过动作评估建立可行的动作处方,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社交和沟通,建立身体意识。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舞蹈/动作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是有效和可行的,舞蹈/动作治疗可以积极影响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和身心健康。本研究是自闭症儿童舞蹈治疗中国本土化推广应用的先行者,成果转化的“星希望”自闭症儿童舞蹈治疗公益项目,分别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金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铜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等奖项。编写的《自闭症儿童舞蹈治疗康复手册》以及六级电视教学片,让更多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受益。此外,本研究成果还得到上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
陈浩东[5](2019)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有康复需求的人群大量增加。本课题利用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针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进行辅助康复。轻度认知障碍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已证明可以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延缓和康复。但由于相关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分布不均,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不及时不到位,缺乏持续性和有效性。针对此,本课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辅助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用以提高MCI等疾病的康复效率。首先,基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确定轻度认知障碍康复中所针对的认知能力,并且选用积木拼图康复策略作为主要康复方式,根据其过程进行辅助,初步设计了“一对多”的辅助康复模式。其次,针对系统中所用到的视觉部分,完成了目标检测、图像匹配以及参数提取等任务。利用傅里叶描述算子将图像信息从时域转化到频域,并通过比对参考对象和待测对象的描述算子,完成目标检测。之后提出了模长位移算法,利用图像的复数域信息,在不需考虑图像边缘起始点的情况下,转动目标图形复数域中的所有模长分量来模拟旋转变换,比对与目标图形相同相位角下的模长差值,确定两者之间的角度变化等信息。此外,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针对空间目标学习其三维特征,然后根据学习得到的分类器进行三维目标检测。然后,分别针对医生和患者设计了两种软件界面,医生端用户界面用于系统的总体控制,患者端则主要用于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提示。基于此设计了“一对多”的辅助康复策略:医生通过其软件为多个患者指定积木康复任务,该任务会传输到不同患者端的软件窗口;每个患者均配有相同的康复系统,若患者遇到困难,则系统首先基于机器视觉,通过软件界面对患者进行高亮提示;若患者仍无法完成相应任务,则系统将启动机械臂,针对积木康复任务进行示教。之后,利用六自由度机械臂、单目相机、积木康复平台以及显示设备等搭建了完整的辅助康复系统,并且针对所用的六自由度机械臂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和分析,分析了机械臂的运动和避障策略。最后,在康复系统样机中,通过模拟病人进行了完整的测试。仿真和实际测试的结果充分的展示了辅助康复策略的可行性以及该辅助康复机器人系统的高效性。
印洁敏[6](2018)在《基于微信的认知功能测试软件的研发及信度效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发基于微信平台的认知功能测试软件,用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并检验软件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数字广度、数字符号、视觉再生、色词测试(Stroop Color and Word Test,SCWT)和彩色路径描绘测验(Color Trails Test,CTT)共5套用于术后认知功能评估的神经心理学测验“纸质版”量表,设计研发相应的“微信版”认知功能量表。检验微信版量表的信度效度,将197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先施测纸质版量表后施测微信版量表,另一组的测试顺序相反,间隔大于2个月。其中26名受试对象在完成全部测试3个月后再接受微信版量表的重测试验。结果:研究完成了微信版认知功能测试软件的研发。微信版测试的内部一致性良好,其中数字广度、数字符号、视觉再生、色词测试分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11,CTT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4。微信版测试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0.550–0.890),但CTT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偏低(ICCs=0.183–0.387)。以纸质版量表作为效标,计算微信版量表的同时效度ICCs=0.144–0.328,ICC值偏低。进一步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认为微信版与纸质版认知功能测试在数字广度、视觉再生、CTT分量表上的一致性很好;在数字符号、色词测试分量表上的一致性欠佳,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分测验的微信版与纸质版测试在题目呈现和答题方式上的不同,造成测试结果之间存在固定的系统误差。结论:除CTT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偏低以外,微信版认知功能测试软件具有良好的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以纸质版量表作为效标,微信版数字广度、视觉再生、CTT分量表的效度良好;数字符号、色词测试分量表的效度欠佳,主要由于两者与纸质版量表存在的系统误差造成。由于POCD评估是根据手术前后患者在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变化值与健康对照组变化值的差值为基础计算Z分数,因此微信版与纸质版测试在数字符号、色词测试分量表上存在的绝对值上的系统误差,理论上不会对POCD的判断产生影响,但需要进一步在患者人群验证。综上所述,除CTT分量表以外,基于微信的认知功能测试软件或许可以在将来代替纸质量表用于POCD的评估。本研究的样本含量较小,需要进一步进行微信版与纸质版量表测量等值性的大样本研究,或针对微信版量表重新制定常模。对于该软件是否适用于老年人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姜萍[7](2016)在《武警机要人员认知训练系统的建立与评估》文中研究指明1947年,丰富环境理论[1-2]由美国人赫布提出,他指出丰富环境即更大的活动空间,新鲜多变的环境以及个体间更多的交往,对大脑的智力发育有着重要作用。195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进行了首次―感觉剥夺‖实验,发现,与外界环境建立广泛联系是人的大脑的发育、成长的基础。这两个实验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的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好的发展。人想要身心正常,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多样化信息输入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点对于特殊环境下的工作人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机要工作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职业岗位,对机要人员有着特殊的要求。机要工作岗位有着环境独立封闭,对象单一,流动缓慢等特点,因工作的保密性工作人员本身人数极少,对外交往也较少等等,不可避免的给处于这一特定角色的机要人员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何降低机要岗位职业特殊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神经可塑性理论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脑可塑性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认知可塑性理论在老年化带来的认知损伤中的干预研究为认知训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为此,本研究拟通过计算机认知训练来提升武警机要人员的认知能力,从而降低机要岗位特殊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大脑工作效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武警机要人员工作能力胜任特征。专家和普通机要人员对于机要岗位重要的工作能力评价有6项重合,分别是:记忆力、善于发现问题、口语表达、口齿清晰、注意集中、快速整合能力。这些工作能力所需基本认知能力分别为:工作记忆、注意、问题解决、认知灵活性、认知速度。以这5种基本认知能力为5大模块建立武警机要人员认知训练系统。2.选取5个经典认知测验编制成计算机训练新任务而建立的认知训练系统,检验其信效度。结果,间隔6w后,5个任务得分重测信度分别为:0.723、0.696、0.884、0.66、0.627,显示每个训练任务的相关系数都显着。效标效度检验,以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城市版)为校标,检验韦氏智力测验成绩和5个任务得分的相关。其中颜色速配任务和图片排列显着相关(r=0.528,p<0.01);舒尔特方格任务和木块图显着相关(r=-0.405,p<0.05);分门别类任务和知识(r=0.434,p<0.05)、领悟(r=0.359,p<0.05)、相似(r=0.419,p<0.05)、词汇(r=0.401,p<0.05)显着相关;眼疾手快任务和数字符号显着相关(r=-0.545,p<0.01);过目不忘任务和知识(r=0.512,p<0.01)、领悟(r=0.481,p<0.01)、相似(r=0.683,p<0.01)、数字广度(r=0.405,p<0.05)、图形拼凑(r=0.457,p<0.01)显着相关。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训练软件与韦氏智力量表的理论内涵较好地保持了一致性,为认知训练系统的校标效度提供了充分证据。3.评估训练效果。在以往的认知训练的文献研究中,针对脑损伤、精神疾病造成的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干预以期尽快恢复认知功能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对于健康成年人进行认知训练的研究较少,即使已有的研究也存在着争议,认知训练对于健康成人是否有效?本研究通过对武警机要人员的实验显示:训练2周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4项测试得分在训练前后有显着差异。认知灵活性任务两组得分有显着差异F(1,31)=14.63,p<0.01;注意训练任务两组得分有显着差异F(1,31)=10.87,p<0.01;认知速度训任务两组得分有显着差异F(1,31)=6.90,p<0.05;工作记忆训练任务两组得分有显着差异F(1,31)=18.87,p<0.00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两组得分有显着差异F(1,31)=23.45,p<0.001;问题解决训练任务两组得分无显着差异F(1,31)=0.12,p>0.05;专业测验成绩两组得分无显着差异F(1,31)=0.40,p>0.05。结果显示,认知训练有效果,并且能迁移到流体智力。已有的健康成年人认知训练的文献研究中,对认知训练的每一次训练的时长和训练周期长度的重要性存在着不同观点。有研究认为,每一次训练时间越长成绩越好;也有研究认为训练周期越长越好。每一次训练时长和训练周期的长度对于提高认知训练成绩,哪一个条件作用更大?本研究通过对武警机要人员的实验显示:不同的训练时长(25分钟、40分钟)人员训练前后认知测试成绩无显着差异,不同训练周期(2周、3周)人员训练前后工作记忆成绩有显着差异F(1,30)=17.75,p<0.001,注意成绩有显着差异F(1,30)=6.17,p<0.05,流体智力测试成绩有显着差异F(1,30)=8.51,p<0.01,其他成绩无显着差异。显示短期分级训练成绩不会差异显着。建议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最好持续下去。
孙会艳[8](2016)在《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法医学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智力缺损、日常生活、社会活动能力是脑外伤后司法鉴定中伤残评定的主要依据。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脑外伤后普遍存在、持续时间不一、变化幅度较大的后遗症症状。认知障碍是反映脑外伤损伤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司法鉴定和临床康复都越来越关注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损害问题。有关脑外伤急性期、稳定期认知功能的恢复问题的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评定方法是研究的关键问题。影像学资料是临床上脑外伤后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本研究中,我们将探索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成人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的影响;影像学参数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成人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关系;并探索事件相关电位P300、失匹配负波MMN检测在成人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客观评定中的作用。方法:设定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成人脑外伤被试,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测定被试的认知能力。比较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成人脑外伤稳定期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的影响。对脑外伤组收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资料,进行急性期Marshall CT(Marshall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学分类和稳定期的CT影像学参数检测,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法医学鉴定中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测定被试的认知能力。分析脑外伤部位、损伤程度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Neuroscan ERP仪对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收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资料,进行oddball范式、脑电实时检测及离线分析,并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C-SDSS)测定被试的认知能力。分析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失匹配负波MMN与成人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1)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无统计学意义。(2)脑外伤后认知功能WAIS-RC与急性期CT影像、GCS、颅脑受伤半球、颅脑受伤部位、严重程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伤残等级与急性期CT影像、GCS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脑外伤后认知功能WAIS-RC与稳定期CT参数VR3、LAHLV、RAHLV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伤残与稳定期CT参数VR3、LAHLV、RAHLV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CT影像、颅脑损伤严重程度GCS、稳定期CT参数第三脑室宽度VR3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3)脑外伤组前脑区中央电极的P300波幅较正常组显着降低,潜伏期延长。脑外伤组前脑区中央电极的P3a潜伏期与智力、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功能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4)脑外伤组的失匹配负波波幅较健康对照组降低。FCz电极的失匹配负波与日常生活功能相关性最大。脑外伤组Fz电极的失匹配负波波幅与社会功能相关性最大。结论:(1)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年限可不被纳入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2)急性期Marshall CT评分、稳定期影像学参数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可以用于客观评估成人脑外伤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3)额颞叶损伤患者前脑区中央电极的P300能够反映脑外伤稳定期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临床康复情况,其中P3a潜伏期是最灵敏的指标之一。(4)脑外伤后失匹配负波可以作为成人脑外伤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和临床康复评估的客观指标。
刘婷婷[9](2014)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障碍学生心理特征初探》文中提出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现象。本文重点研究了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特征。这项研究只是针对初中生学习英语时的障碍界定及特点的讨论,目的是能有效筛选出在英语学习方面有障碍的中学生,并对这部分学生表现出的学习障碍特点进行分类,进而有效地帮助他们在初中阶段能够克服英语学习障碍。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编写了两版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查问卷,对贵阳市第十七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具有英语学习障碍的学生做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一步筛选被试并考察其智力结构。最后,针对所筛选出的英语学习障碍学生及配对的对照组学生进行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查问卷分为两版,家长版问卷主要包括注意力分散、读写能力差、多动与冲动控制不良、拼写能力低、情绪与社交障碍、认知能力不良6个方面。学生版包括读写能力差、注意力分散、辨别能力不佳和社会能力不良4个方面。(2)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效度,模型拟合良好,可以用来筛选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3)初中英语学习障碍的学生在总智商和智力结构的各个方面都显着低于正常学生,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在诊断英语学习障碍方面具有一定效力。ROC曲线诊断各指标均能显着预测英语学习障碍,其中总智商和认知效率指数效果最好。(4)初中英语学习障碍学生具有显着的内隐自尊效应,其内隐自尊水平与正常儿童差异并不显着,外显自尊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儿童。
乔仁铭[10](2014)在《基于WISC的学龄期儿童思维能力测评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20世纪下半叶,计算机科学及思维科学迅猛发展,人类社会逐渐步入“智能时代”。WISC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英文缩写,由于智力量表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客观测评人类大脑思维能力水平,因而越来越多的专家及研究学者开始探索合理有效的思维能力测评方式与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大脑思维能力测评系统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WISC设计开发的学龄期儿童思维能力测试与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测评并利用一种新的可视化图像呈现用户的大脑思维能力特征,以此帮助用户清晰的认识自身思维结构及思维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学习计划及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该系统还提供了用户管理、历史测评分析、资讯信息浏览、思维训练及系统设置等功能辅助用户的测评与学习。本文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构筑思维能力测评要素模型,即系统的理论架构模型。具体来讲,思维能力测评要素模型是构筑大脑思维能力测评系统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通过分析人类思维逻辑特征、大脑四分理论、学科划分等内容将大脑思维能力要素进行归纳、整理并借助可视化图表进行呈现,以此奠定WISC学龄期儿童大脑思维能力测评系统的理论根基;二是,如何在此理论架构模型基础上设计并开发适用于学龄期儿童操作的大脑思维能力测评系统。详细来说,系统在上述理论架构模型的基础上将WISC与其结合,并对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UI设计与实现、HCI设计与实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做出了进一步规划与分析,以此构筑了一款相对科学合理、适用于学龄期儿童操作的大脑思维能力测评系统。文章最后主要采用黑盒测试的方法对WISC学龄期儿童大脑思维能力测评系统的关键用例做出了评估与描述,并对系统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二、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结果分析系统软件的编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结果分析系统软件的编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问题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研究理论框架 |
1 操作性定义 |
2 研究假设 |
3 研究理论框架 |
科研质量控制与伦理 |
1 科研质量控制 |
2 科研伦理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系统的可行性调查及开发 |
1 老年人对沉浸式虚拟技术的接受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
2 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管理系统(CVSM)的开发 |
第二部分 沉浸式虚拟VR认知评估功能的初步探索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4 结果 |
5 讨论 |
6 总结 |
第三部分 构建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干预方案 |
1 研究参与者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研究进展 |
3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虚拟现实技术在轻度认知障碍人群中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神经炎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邻苯二甲酸酯概述 |
1.1 邻苯二甲酸酯的发现 |
1.2 邻苯二甲酸酯的分类及应用 |
1.3 邻苯二甲酸酯的暴露途径 |
1.4 邻苯二甲酸酯的代谢方式及代谢物 |
2 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认知发育的影响 |
2.1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流行现况 |
2.2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影响儿童认知发育 |
2.3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认知发育关联的动物实验研究 |
3 宫内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认知发育影响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
3.1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损害海马功能 |
3.2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干扰小胶质细胞功能 |
3.3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致神经炎症 |
4 研究假设 |
第二部分 研究正文 |
研究一 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影响:出生队列研究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检测 |
2.4 儿童智力测试 |
2.5 孕妇智力测试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
3.2 儿童智力发育得分 |
3.3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各能区得分的影响 |
3.4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敏感窗口期 |
3.5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性别特异性 |
3.6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研究二 孕期母体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暴露对仔鼠神经发育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3.1 孕期母体DEHP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3.2 孕期母体DEHP暴露对仔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
3.3 孕期母体DEHP暴露对仔鼠海马PSD-95及synpsin I表达的影响 |
3.4 孕期母体DEHP暴露诱导仔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 |
3.5 孕期母体DEHP暴露促进仔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
3.6 孕期母体DEHP暴露激活仔鼠海马NF-kB信号通路 |
3.7 孕期母体DEHP暴露对仔鼠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孕期环境化学物暴露对子代认知功能影响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孕期母体TPOAb阳性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迟缓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TPOAb概述 |
2 孕期TPOAb阳性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
3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4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正文 |
研究一 孕期母体TPOAb阳性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不良妊娠结局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孕期母体TPOAb水平与子代发育迟缓风险及智力发育水平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胎盘细胞因子水平在孕早期TPOAb水平与子代FSIQ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母体TPOAb阳性与围生期母婴健康和子代神经精神发育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舞蹈/动作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自闭症人数的剧增 |
1.1.2 国家对特殊人群的重视 |
1.1.3 舞蹈/动作治疗的独特效果 |
1.1.4 舞蹈/动作治疗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的亟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假设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1.5.1 研究视角创新 |
1.5.2 研究成果创新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自闭症 |
2.1.2 舞蹈/动作治疗 |
2.1.3 身心健康 |
2.1.4 干预 |
2.1.5 评估 |
2.1.6 具身化 |
2.2 关于自闭症 |
2.2.1 自闭症的病因 |
2.2.2 自闭症儿童身心特征 |
2.2.3 自闭症的主要疗法 |
2.3 DMT概述 |
2.3.1 DMT的发生 |
2.3.2 DMT的先驱者们 |
2.3.3 DMT的基本特点 |
2.3.4 心理学对DMT影响 |
2.4 DMT与自闭症 |
2.4.1 自闭症儿童的动作感觉 |
2.4.2 DMT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
2.4.3 动作分析与自闭症儿童DMT |
2.5 研究现状 |
2.5.1 DMT相关研究 |
2.5.2 自闭症儿童DMT相关研究 |
2.5.3 研究现状评述 |
2.6 本研究理论基础 |
2.6.1 拉班芭特尼芙动作体系(LBMS) |
2.6.2 凯斯滕伯格动作侧写(KMP) |
2.6.3 具身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干预设计与实施 |
3.3.1 干预目标 |
3.3.2 干预阶段 |
3.3.3 干预强度、频率、时间 |
3.3.4 干预内容 |
3.3.5 处方设计 |
3.3.6 实施过程描述 |
第4章 DMT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
4.1 所有身体指标的变化 |
4.1.1 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 |
4.1.2 身体素质指标的前后变化 |
4.1.3 大动作能力的变化(TGMD量表) |
4.1.4 分析小结 |
4.2 心理指标的变化 |
4.2.1 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干预前后的变化 |
4.2.2 社会反应量表SRS干预前后的变化 |
4.2.3 智商水平干预前后的变化干预方法 |
4.2.4 表情识别能力的变化 |
4.2.5 社交沟通能力SCQ量表的变化 |
4.2.6 社会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变化CBCL社会能力 |
4.2.7 重复刻板行为(RBS-R)的变化 |
4.2.8 分析小结 |
第5章 家庭成员反馈 |
5.1 身体维度的反馈 |
5.1.1 开放式编码 |
5.1.2 主轴式编码 |
5.1.3 选择式编码 |
5.1.4 代表性访谈内容摘录 |
5.2 心理维度反馈 |
5.2.1 开放式编码 |
5.2.2 主轴式编码 |
5.2.3 选择式编码 |
5.2.4 代表性访谈内容摘录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动作观察视角下的个案分析 |
6.1 情况与动作诊断 |
6.2 干预描述 |
6.2.1 第一次描述 |
6.2.2 第五次描述 |
6.2.3 第十次描述 |
6.2.4 第十五次描述 |
6.2.5 第二十次描述 |
6.3 数据分析 |
6.3.1 预力效Pre-Efforts |
6.3.2 力效Effort |
6.3.3 形体流Shape Flow |
6.4 KMP动作分析结论 |
第7章 总结论 |
7.1 DMT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身体重建 |
7.2 DMT助长或增进自闭症儿童人际间的交流 |
第8章 分析与讨论 |
8.1 “圈”的力量 |
8.2 镜像、模仿、同步动作和动作合作 |
8.3 自信与领导力 |
8.4 具身化认知 |
8.5 团体的节奏性 |
8.6 音乐与道具 |
8.7 “缺陷动作”的利用 |
8.8 身体动作能力 |
8.9 动作观察分析 |
第9章 不足与建议 |
9.1 不足 |
9.2 建议 |
9.2.1 提升对DMT的认知 |
9.2.2 建立健康的安全的治疗 |
9.2.3 治疗前全方位评估的重要性 |
9.2.4 亟需适合特殊人群的动作评估方法 |
9.2.5 中国本土化推广的价值 |
9.3 研究前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博士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
(5)基于机器视觉的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和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整体设计 |
2.1 辅助康复策略设计 |
2.1.1 认知能力评估量表 |
2.1.2 利用积木训练进行认知康复 |
2.1.3 认知康复辅助策略设计 |
2.2 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 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3.1 系统功能模块 |
2.3.2 系统整体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3 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控制算法和软件设计 |
3.1 系统视觉算法设计 |
3.1.1 图像预处理 |
3.1.2 傅里叶描述算子 |
3.1.3 模长位移算法 |
3.1.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空间目标识别 |
3.2 系统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3.2.1 总控制端图形用户界面 |
3.2.2 患者端图形用户界面 |
3.3 积木训练目标库的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的硬件设计与选型 |
4.1 系统硬件整体布局 |
4.2 机械臂选型及运动控制 |
4.2.1 机械臂选型 |
4.2.2 机械臂正运动学研究 |
4.2.3 机械臂逆运动学研究 |
4.2.4 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 |
4.3 视觉模块设计选型 |
4.4 显示器选型 |
4.5 本章小结 |
5 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样机测试及实验结果 |
5.1 样机搭建及实验准备工作 |
5.2 视觉检测与训练任务提示功能模块测试 |
5.3 机械臂示教功能模块测试 |
5.4 康复任务结果检测与反馈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基于微信的认知功能测试软件的研发及信度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全文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绪论 |
第一章 基于微信的认知功能测试软件的设计研发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微信的认知功能测试软件的信度效度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7)武警机要人员认知训练系统的建立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实验设计 |
1 研究基础和问题提出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研究假设 |
4 技术路线 |
5 课题创新点 |
研究一 武警机要人员工作能力特征分析及认知训练系统的理论构建 |
1 武警机要人员工作能力特征调查分析 |
2 认知训练任务的分析筛选 |
研究二 武警机要人员认知训练系统的建立及信效度分析 |
1 认知训练软件的编制及系统的建立 |
2 认知训练系统信度检验 |
3 认知训练系统效度检验 |
研究三 武警机要人员认知训练系统施训效果初探 |
实验一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工具 |
4 研究方法 |
5 结果分析 |
实验二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工具 |
4 研究方法 |
5 结果分析 |
6 总结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法医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
第一节 年龄与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节 性别与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三节 受教育程度与成人脑外伤后稳定期认知功能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二部分 颅脑损伤CT影像学的结构变化对认知障碍预后的影响 |
第一节 脑外伤急性期CT影像学分类与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节 脑外伤稳定期CT影像学检测与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三部分 视觉P300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第一节 脑外伤后稳定期视觉P300改变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二节 视觉P300与智力、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第四部分 MMN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第一节 脑外伤后稳定期MMN改变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二节 MMN与智力、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Reference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本课题资助项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9)初中阶段英语学习障碍学生心理特征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 学习障碍的研究综述 |
1.1.1 学习障碍的界定 |
1.1.2 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 |
1.2 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学生的智力研究 |
1.3 学习障碍儿童自尊研究综述 |
1.3.1 内隐自尊的概述 |
1.3.2 内隐自尊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1 研究问题 |
2.2 理论构想 |
2.2.1 相关概念 |
2.2.2 理论构想 |
2.3 主要研究方案 |
第三章 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筛查研究 |
3.1 初测问卷的编制与中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结构的确立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对象 |
3.1.3 研究工具 |
3.1.4 研究程序 |
3.1.5 统计处理 |
3.1.6 研究结果和分析 |
3.1.7 讨论 |
3.2 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 |
3.3 问卷的项目、信度及效度分析 |
3.3.1 项目分析 |
3.3.2 信度分析 |
3.3.3 效度分析 |
3.4 分析与讨论 |
3.4.1 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查问卷结构 |
3.4.2 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查问卷信度、效度 |
3.4.3 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特点 |
第四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学生的智力研究 |
4.1 研究对象及工具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工具 |
4.2 研究程序 |
4.3 研究结果 |
4.3.1 人口统计学资料 |
4.3.2 总智商与分量表结果比较 |
4.3.3 各分项目比较 |
4.3.4 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 |
4.3.5 智力水平预测英语学习障碍 ROC 曲线分析 |
4.4 讨论和分析 |
第五章 英语学习障碍学生内隐自尊的研究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工具 |
5.2.1 测验软件 |
5.2.2 测验材料 |
5.2.3 测验步骤 |
5.2.4 外显自尊量表 |
5.3 研究程序 |
5.4 数据统计及记分 |
5.5 测验结果 |
5.5.1 内隐自尊的效应指标 |
5.5.2 两组儿童内隐自尊水平的差异比较 |
5.5.3 外显自尊量表结果 |
5.5.4 内隐自尊效应与外显自尊水平的关系 |
5.6 讨论与分析 |
第六章 综合讨论 |
6.1 三项研究的成果及联系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选量表家长版初测问卷 |
附录 2: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选量表学生版初测问卷 |
附录 3: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选量表家长版正式问卷 |
附录 4:初中生英语学习障碍筛选量表家学生版正式问卷 |
致谢 |
(10)基于WISC的学龄期儿童思维能力测评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及现存问题 |
1.3.1 相关研究 |
1.3.2 现存问题 |
1.4 本文的工作与创新 |
1.5 本文的组织与结构 |
第二章 WISC 学龄期儿童思维能力测评系统理论基础与开发规划 |
2.1 系统理论基础 |
2.1.1 WIS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
2.1.2 思维能力测评要素模型的构筑与搭建 |
2.1.3 WISC 与思维能力测评要素模型的结合 |
2.2 系统开发规划 |
2.2.1 开发目标与原则 |
2.2.2 开发环境与流程 |
第三章 系统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2 应用可行性分析 |
3.1.3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1.4 法律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功能需求分析 |
3.2.2 非功能需求分析 |
第四章 系统开发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4.1.1 用户管理功能模块 |
4.1.2 思维测评功能模块 |
4.1.3 历史分析功能模块 |
4.1.4 资讯常识功能模块 |
4.1.5 思维乐园功能模块 |
4.1.6 系统设置功能模块 |
4.2 系统 UI 设计与实现 |
4.2.1 系统 UI 设计原则 |
4.2.2 系统 UI 设计规划 |
4.2.3 主要 UI 设计介绍 |
4.3 系统 HCI 设计与实现 |
4.3.1 系统 HCI 设计原则 |
4.3.2 主要 HCI 设计介绍 |
4.4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4.4.1 数据库架构设计 |
4.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维护 |
5.1 系统测试 |
5.1.1 目的与范围 |
5.1.2 环境与方法 |
5.1.3 主要测试用例及结果 |
5.1.4 测试总结 |
5.2 系统维护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结果分析系统软件的编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沉浸式虚拟老年认知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可行性研究[D]. 朱开彦.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神经炎性机制研究[D]. 朱元多.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3]孕期母体TPOAb阳性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迟缓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D]. 韩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
- [4]舞蹈/动作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D]. 马古兰丹姆.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1)
- [5]基于机器视觉的认知康复机器人系统设计[D]. 陈浩东. 合肥工业大学, 2019
- [6]基于微信的认知功能测试软件的研发及信度效度研究[D]. 印洁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7]武警机要人员认知训练系统的建立与评估[D]. 姜萍.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3)
- [8]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法医学初步研究[D]. 孙会艳. 苏州大学, 2016(08)
- [9]初中阶段英语学习障碍学生心理特征初探[D]. 刘婷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14(04)
- [10]基于WISC的学龄期儿童思维能力测评系统设计与开发[D]. 乔仁铭. 天津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