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摘要:农民合作社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民合作社,扩大农户间的合作与联合,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体系,可以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农户的市场谈判能力和竞争能力,是组织和服务农民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扶贫对象产业发展与市场连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是加快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形成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本文针对武威市凉州区的农业产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武威;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合作社
2013年以来,武威市凉州区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结 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根本途径,立足产业实际,尊重 农民合作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 的联合与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一、武威市凉州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武威在农业主体生产模式的强力推进下,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898户,是2008年的16.56倍。从业人员达1.8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26%。2013年营业收入达25.37亿元,资产达到69.59亿元。而从事畜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58户,占总数的71%;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67户,占总数的23%;从事服务业115户,占4%;从事林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8户,占总数的2%。截止2015年9月底,全市农民合作社7307户,比2013年末增加4409户,是2013年的2.5倍,入社成员总数达7.79万人。从发展规模和速度来看,武威市凉州区农业合作社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引导,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二是,示范社建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水平。三是,规范建设,逐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四是,出口营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武威市凉州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的问题
1、多数合作社规模较小,合作关系不稳定
目前合作社数量多,但个体规模偏小,每个合作社平均入社社员不到 12 人,实力和带动能力不足,合作社与农户之间还没有完全形成紧密的市场联接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一些群众只愿利益共享,不愿意风险共担,个别成员只顾个人利益,有利则合、遇险则散。有少数合作社的成立只为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对于合作社如何发展、如何走向市场缺乏全面的考虑,短期行为突出。
2、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
尽管合作社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但相当一部分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财务制定不健全。个别还存在家族式管理现象,经营服务水平与现代经营组织的要求不相适应。
3、合作社资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自身资金积累少、信用体系不完善因素制约,90%以上的合作社融资贷款难,农民投入生产资金短缺,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品牌培育和市场扩大,融资困难已成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合作社的领办者文化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强有力地人才支撑,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大多数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科技培训、信息传播等生产性服务和产品流通服务为主,从事产后储藏加工的只占一小部分,产品单一,增值空间狭小,缺乏科技创新力。
三、武威市凉州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通过开辟专栏、专题培训、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和解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作用、意义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了解其精神实质,增强专业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的意识。二是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社员开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科技推广等培训,充实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更新经营理念,着力培养一支懂理论、会干事、有责任心的专业合作社管理队伍。
2、完善机制,促进规范运行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健全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运行机制,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完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保证社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受益权,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生存、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专业合作社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机制
“精准扶贫”注入的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合作社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基地建设等环节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合作形式上,根据投入的资金规模和合作社的实际需求,可以形式多样、类型各异。既可以是单个项目或某个环节、某个板块上的合作,也可以是整体项目上的合作。具体操作可以借鉴“红色股份”运作模式。
4、畅通和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
建议适时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超对接”、“农企对接”销售网络;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建设自己的网站进行产品和形象宣传,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5、实施农民合作社带动扶贫脱贫试点
建议选择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赋予其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打造一批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示范社。同时,根据实际制定简单有效的合作社考核机制,明确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责任和目标,推进农民合作社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发展。
6、大力培养和引进合作社领军人才。
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一是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懂管理、懂技术的带头人;二是发挥基层农技员和退休农村干部的优势,鼓励和支持他们领办、创办合作社;三是利用大学生村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领办、创办合作社;四是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信息、营销方面的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促进生产和市场的融合对接。
参考文献:
[1]梁生树.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陕西创举”.[J]当代陕西, 2016(6)
论文作者:谢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月下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合作社论文; 农民论文; 武威市论文; 专业论文; 社员论文; 农业论文; 精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月下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