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论文_施静萍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论文_施静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362600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的提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革。而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正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最大化地运用,进一步拓展课堂空间,创建适合不同个性水平学生的学习平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为此,我们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的课题。

2.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主要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与学的环境,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考虑其不同的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3.研究目标:(1)研究学生个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方法。(2)提炼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

4.研究内容:(1)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与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发展,通过主体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认识结构,获得具有创新意义学习成果的,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2)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模式,形成一种能导向、激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个性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建立学习网站、制作课件、探索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创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信息资源环境。

5.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课题组老师所在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6.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文献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

二、课题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一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成了学习的方式,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选择、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构建了“媒体激趣——情境驱动——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的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是: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启发引导——激励创新;学生是:进入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反馈。

下面以三年级信息技术“整理桌面”为例。

(1)媒体激趣:教师制作课件动态演示,创设带领学生参观羊村“大肥羊学校”电脑课课堂的情境,喜羊羊等是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形象,参观小羊们的电脑课堂,唤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和投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情境驱动:引导学生发现懒羊羊的桌面图标凌乱不堪,接着提出学习任务:“教会懒羊羊‘整理桌面’”。设计三个由易到难的闯关任务(第一关:更改桌面背景;第二关:1、排列图标;2、调整时钟;),随着任务的完成,懒羊羊的桌面变得整齐、美观了。

(3)自主探究: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第一关由教师演示基本操作,留下“三种显示方式”让学生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探究;第二关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根据能力水平选择1个或多个任务,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操作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探究进程,师生不断交流、反馈,学生可提出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班级中进行讨论、演示,共同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反馈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交流的不仅是操作的结果,还有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怎样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也可以交流探究过程的感受等。这样,完成三个任务后,学生所学会的已经不仅仅是“整理桌面”的三个具体操作,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4)拓展延伸:设计创新任务:打造自己的个性桌面。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上网搜索图片,可以在班级QQ群中展示自己的桌面,与同学交流,可以上网下载个性桌面小软件……学生回家后可以继续设置桌面,与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任务”推动学习,贯穿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习环境与资源的构建和学习内容任务的设计上。

2.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培养观察、归纳、综合、抽象等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逐步掌握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后,改变了以往直接询问答案的做法,他们会参考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凭借周边资源,通过独立探索与合作探索自己先试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反馈交流中掌握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从中学会了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达成一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课堂评价模式初步形成。强调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形成一种多形式、多内容,能导向、激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

(1)重视教师的评价语言。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赏识与鼓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的评价语言还要机智风趣,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间相互评价。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学习相互关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观察思考,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同时锻炼学生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3)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自评,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题的初步成效

1.为学校营造了“科研兴校,学无止境”的良好氛围。课题组成员以点带面,辐射全体,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课题组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达10多篇,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论文汇编上发表。

2.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课题组老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日渐娴熟,多人次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会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运用信息资料,课件、微课制作水平提高,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升。

4.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潜能得到挖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5.丰富了学习手段,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提高,学会利用网络资源、通过QQ进行交流讨论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论文作者:施静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论文_施静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