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心理干预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侯香云

侯香云 (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泌尿二科;230051)

【摘要】目的:研究全程心理干预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90 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 各 45 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心理干预。观察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护理满意评分、疾病认知评分及焦虑评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22%),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78%),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及疾病认知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高,焦虑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心理干预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程心理干预;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37-01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临床生殖系统常见发育畸形,患儿以男性为主,可引起患儿出现排尿功能及生殖功能障碍[1]。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唯一措施,通过手术操作协助成型来达到治疗效果,如患儿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便会对其发育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临床想要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应在治疗过程中辅以对应护理干预,通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来提高治疗效果。本院就 45 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采用全程心理干预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 2017 年 1 月-2018 年 3 月收治的 90 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 45 例。两组患儿均为男童,实验组年龄 2-13 岁,平均(7.5±0.3)岁;参照组年龄 2-14 岁,平 均(7.6±0.4)岁;两组患儿基线经统计学 SPSS21.0 对比分析结果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患儿一经临床确诊应立即安排手术治疗,尽早开展手术来减轻疾病发展而引起的心理创伤;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面对疾病及治疗极易出现恐惧、焦躁等心理,故而护理人员应以轻柔的操作及入微的心理关怀来改善其负性心理;同时对患儿及家属实施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将治疗及疾病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讲解,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确保干预效果。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过程中,应尽最大可能满足患儿生理及心理需求,使其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对于部分年龄较大患儿,应说明治疗的重要性,协助其建立正确健康的治疗意识,确保临床治疗依从性。而生活方面,则通过为其营造良好舒适的病房环境,合理控制室温及空气质量,可通过放置漫画形象及绘本等吸引患儿注意力,进一步缓解其负性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加入护理工作中,从而提高干预效果。

1.3 研究指标

观察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护理满意评分、疾病认知评分及焦虑评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定。护理满意评分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作为评定标准,总分 100 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疾病认知评分以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认知程度越高。焦虑评分采用 HAMA 量表作为判定标准,总分 29 分,分值越低表明焦虑状态越轻[2]。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处理采取 SPSS21.0 统计学软件开展,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 x2 检验,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独立配对 t 检验;当 P<0.05 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2.22%(1/4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7.78%(8/45),其中实验组尿道瘘 1 例、尿道狭窄 0 例、尿道憩室 0 例,对照组尿道瘘 6 例、尿道狭窄 1 例、尿道憩室 1 例,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要少,有统计学意义

(x2=4.444,P=0.035)。

2.2 护理满意评分、疾病认知评分及焦虑评分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及疾病认知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高,焦虑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尿道畸形,是指阴茎弯曲及尿道开口不在正常位置,可对其正常排尿及今后性功能造成影响[3]。目前临床多采用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治疗,应用于临床虽然具有较好效果,但患儿术后则存在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因此,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治疗过程中应辅以有效护理,控制其并发症的同时,对其负性心理进行缓解。全程心理干预是临床针对部分心理疾病或心理状态较差患儿实施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中则能够全程围绕患儿心理状态实施护理,通过实施了解其心理状态制定护理内容,降低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等负性心理,准确降低可能会引发并发症风险,从而确保干预效果[5]。本研究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7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护理干预,患儿护理满意评分及疾病认知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其焦虑负性心理得到准确改善,证实临床采用全程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准确满足患儿对干预效果的满意需求。

综上所述,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中采用全程心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其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坚柱, 谢英俊, 陈涌珍,等. 85 例尿道下裂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6, 33(1):117-118.

[2]李填, 李宁秀, 刘书,等. 护理干预对改善尿道下裂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0(12):116-118.

[3]安妮妮. 常见尿道下裂术式的选择[J].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 4(2):75-77.

[4]林雪华, 甘瑞容. 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6(8):1564-1565.

[5]朱智洪. 全程心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3):115-115.

论文作者:侯香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全程心理干预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侯香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