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态循环养殖的“津市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猪论文,津市论文,生态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津市是湖南省生猪生产大县,近年来,该市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推进养殖集中、产业集聚,淘汰散户,转变生猪产业生产方式,积极推广“猪-沼-苗(果、蔬、鱼)”种养平衡生态养殖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年出栏生猪54.6万头,外销率达87.18%,去年年产值达11.58亿元。截至今年3月月底,该市共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489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达80多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达40多个,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场4个,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39.21万头,规模化率达71.8%,生猪产业已成为津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科学调整生猪产业发展的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将养殖区域由原来的交通要道、城市城郊、人口密集区向土地资源丰富、防疫屏障良好、距离居民较远的丘陵区、林果地转移。 生活环境是猪赖以生存的基础,做好环境控制对于保障生猪健康生长,提高猪场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标准尤为重要。应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尿水、清除灰尘、蜘蛛网等,保持猪舍干净。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无刺激性、无异味消毒药物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闷热天气注意通风,种公猪舍环境温度达到26℃,种母猪舍环境温度达到27℃,开启水帘降温;保育舍、育肥舍环境温度达到27℃,开启水帘降温,同时防止因猪玩水增加舍内湿度。 空栏消毒。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后再喷洒消毒液;空栏时间较久的栏舍每周消毒一次,空栏期驱虫一次。 带猪消毒与驱虫。母猪进产房后使用消毒机连续带猪消毒2次,1天1次,驱虫1次;产仔后使用喷雾器每周选择在晴天带猪消毒1次;消毒不得使用刺激较大的消毒药。 外环境消毒。每周对外环境进行消毒;消毒池(桶)消毒水须勤更换,保证消毒池水有效浓度;在母猪断奶时将消毒水清扫干净,若消毒池内是烧碱则将消毒池用清水冲洗后方可转群,转群结束后再更换添加消毒水。 在动物防疫方面,建立了县级防疫检疫冷链体系,健全了乡村动物防疫员队伍,所有乡镇动物防疫站都配套了必要的防疫设施,基本做到了“有人防疫、有钱防疫、有条件防疫”,全市多年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产后第2天肌注长效土霉素15毫升。分娩即将结束(产下6~8头)时按以下配方依次输液:5%葡萄糖氯化钠或10%葡萄糖注射溶液500毫升+复合维生素B 20毫升+维生素C 2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2支青霉素(400万单位/支)+20毫升鱼腥草;2瓶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瓶)。 顺产母猪。未出现人工助产、排出死胎多、产程超过5小时等情况时,只需在产后第2天注射15毫升土霉素。 难产母猪。人工助产,排出死胎多,或者第二天才排出死胎和胎衣的母猪可采用人工子宫灌药:产程过长或产木乃伊胎用“安多福”以1:20倍稀释子宫灌注300~400毫升,产后第二天开始,1天1次,连用3天或子宫灌注宫炎净100毫升;人工掏产用“安多福”子宫灌注300~400毫升,产后第二天则1天1次,连用5天,或产后第二天子宫灌注宫炎净100毫升,3天后再灌注50毫升。 剪牙。仔猪出生后2天内须剪牙,剪牙前将钳子浸入碘酒液中,纵向剪且一次完成。要求断面平整,不损伤牙龈、牙床和舌头。 断尾。须留1/3,即公猪残存尾巴达到睾丸部,母猪残存尾巴达到母猪阴部。每头仔猪断尾时,钳子先浸上碘酒液,再断尾。可先在断处上方夹个深印起止血作用,再用力把断处剪短,然后在仔猪断端处沾上碘酒液。 第一次药物保健。每头在耳后一侧深部肌肉注射强力米先0.5毫升,针头为9号×15毫米;大腿内侧深部肌肉注射铁剂1毫升,针头为9号×20毫米。每种药物肌肉注射时,发现出血则要重新注射相同剂量。 去势。5~7日龄公猪(需留种的种公猪除外)须去势,去势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口内注入碘酒,周围用碘酒消毒。 第二次保健。每头耳后一侧深部肌肉注射海正噻呋0.5毫升或易速达0.2毫升;大腿内侧深部肌肉注射铁剂2毫升,若注射时发现出血或渗漏则需重新注射。 第三次保健。转群当天每头可在耳后一侧深部肌肉注射海正噻呋1毫升或易速达0.3毫升。 标准化规模养殖 坚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思路,积极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支持龙头企业的定点养殖基地、定点养殖农户,使其符合生猪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 饲喂管理。为猪提供充足、清洁、新鲜的饮水。种猪饮水温度为10℃~30℃,哺乳仔猪饮水温度为22℃~37℃(详见表一)。定时采集终端(即饮水器)水样,定期到市级以上疾病防控中心做水质检测,每半年检测一次;当发生水质疑似被污染时也可不定期做水质检测,只有当水质检测符合标准时方可给猪饮用。 饲料管理。饲料计划应填报准确、及时,应避开下雨天到货,以免造成霉变。包装饲料即开即喂。严格控制饲料的储存时间,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除教槽料和营养保健品外,其他产品保证在7天内使用完毕。 饲喂饲料前应检查饲料的品质和储存是否合规,非自由采食猪饲喂要少喂勤添。换料必须要有5~7天过渡,按“二八原则”进行(即第一天80%原饲料加20%新饲料、第二天60%原饲料加40%新饲料、第三天40%原饲料加60%新饲料、第四天20%原饲料加80%新饲料、第五天全部更换为新饲料),减少应激。 种公猪、种母猪大力提倡饲喂青料,即摘即喂,饲喂前清洗干净,确保青料中未混有对猪有害的杂草等,将长杆类青料切短后投入料槽饲喂,尽量饲喂鲜嫩青料,避免饲喂木质化严重的青料。 临产判断及助产。当母猪出现停食、拱栏、不安、时起时卧、拉小而软的粪便、频频排尿等行为,则表示在当天产仔。一般前侧乳头能挤出乳汁时,24小时内会分娩;中间乳头能挤出乳汁时,12小时内分娩;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4~6小时内分娩;流出羊水时,1~2小时内就要分娩。 发现母猪流出羊水时,应垫上干净的麻袋并打开保温灯。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不愿躺卧时,应来回抚摸母猪腹部皮肤及乳房,让其躺卧。分娩时间稍长(特别是夏季)时,应来回抚摸母猪腹部皮肤及乳房。 难产症状及判断。母猪分娩过程为1~4小时,5~25分钟产出一头仔猪,胎儿全部产出后0.5~2小时左右排出胎衣。如胎水破半小时并有强烈努责仍不见产出仔猪则可判断为难产;产下仔猪后,超过1小时没产出仔猪,并有明显努责,则可能是难产。 常规助产方法。将母猪驱赶起来,使其翻身,改变胎儿体位;用手对母猪乳房由前向后来回按摩;赤脚适当踩压母猪腹部,每次踩压需配合母猪的努责,母猪用力时才能用力踩压,踩压母猪腹部最高点;缓慢滴注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助产;使用以上方法后仍不能产出仔猪则先用输精管试探,确定仔猪进入产道位置且母猪有努责反应后才能采取人工掏产。 人工掏产。人工掏产时需用专用的消毒桶,将母猪外阴及助产人员的手臂清洗消毒;助产人员须将指甲剪平打磨光滑,手臂消毒后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伸入难产母猪产道内,抓住仔猪的2条后腿或下颌部,配合母猪用力向外拉仔猪且动作要轻。 分娩结束后,应检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胎衣桶收集每头母猪产下的死胎、木乃伊胎及胎衣,并置于对应的母猪栏旁边,待确认健仔、弱仔、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数量后,才能将垃圾袋清走。经过助产的母猪,必须记录难产症状、助产措施及治疗方案,并在母猪卡上标明“难产”。 仔猪出生后,用抹布擦干粘液,程序为口鼻—背部—腹部—四肢—放入保温箱—涂干燥粉。涂完干燥粉后,用线绑紧仔猪脐带并用手指掐断,留3厘米为宜,以仔猪后脚踩不到为准,断端及周边用碘酒消毒后吃初乳;弱小仔猪固定在母猪前侧乳头。 仔猪出生后,全身发软,呼吸微弱甚至停止,但仍有心跳可判断为假死仔猪。 应先清除其口鼻粘液,倒提后腿,拍胸拍背,四蹄朝上、一手托肩一手托臀、反复屈伸,或者人工呼吸,直到仔猪能自主呼吸。不能将其放在保温灯下直射,避免烫伤。 当室内温度高于25℃时,应打开所有门窗;温度高于28℃低于30℃时,关闭所有门窗,开启风机;当温度高于30℃时,关闭所有门窗,开启水帘设备(详见上页表二)。离水帘最近的一个产床贴上饲料袋,防止仔猪受冻。 当室内温度低于20℃高于15℃时关闭所有门窗,定时开启小排风扇(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来定);仔猪的保温可通过调节保温箱内局部的温度来控制,当仔猪睡在保温箱内且打堆则表示需开启热源,如开启电热板或保温灯后远离热源表示箱内温度过高需关闭热源。 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可在走道上洒水增加湿度;湿度较大时,则应减少舍内用水,保持舍内干燥;拉稀仔猪较多时,用沾有消毒水的拖把拧干将粪便擦干净,并用生石灰干燥和消毒。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猪生态再生育种的“金石模式”_生猪论文
猪生态再生育种的“金石模式”_生猪论文
下载Doc文档